摘 要:根據新一輪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展現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在課內讓學生體驗、理解、創造舞蹈,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她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這節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婆羅多古典舞常用的手勢、手臂的位置、及腳位的跳法,并能靈活的運用。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動作融會貫通、學會簡單的創編。營造和諧團結的氛圍,達到相互交流、相互激勵的目的,使學生在舞蹈中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手勢;手位;腳位;感受;表現;創編
1 指導思想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視,作為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舞蹈教學,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背景下與其它藝術門類一樣百花齊放。根據新一輪《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展現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讓學生體驗、理解、創造舞蹈,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她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對于舞蹈教育教學而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打破原來的“言傳身教”的古老教育教學模式,使舞蹈教育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了解和掌握婆羅多古典舞常用的手勢、手臂、及腳位的跳法,并能靈活的運用。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動作融會貫通,學會簡單的創編。
2.2 能力目標
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不斷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表現能力。營造和諧團結的氛圍,達到相互交流、相互激勵的目的,使學生在舞蹈中發揮自己的表演能力。
2.3 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喜愛。
3 教材分析與處理
3.1 教材分析:學生是通過學習了其它民族舞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觀察和感受,幫助學生體驗印度舞。看似簡單、內容深刻,所以教材的處理時以學生體驗為主線,輔之觀察組合、創編,通過循序漸進,使學生不僅掌握教材內容,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視野。
3.2 學生分析:大多數學生沒有經過專業的舞蹈訓練,學生的舞蹈功底差。所以在教學中注意基本動作的學習與練習,把練習的重點放在對舞蹈藝術的表現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3.3 教學重點:婆羅多古典舞的基本動作(單一動作)
3.4 教學難點:創編舞蹈(舞蹈組合)
3.5 教學方法:本節課由于內容比較抽象,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或產生畏難情緒,動作不好接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設疑激勵法、研究體驗法、讓學生全面、全程的參與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重點、難點這個環節上,我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接受能力、充分發揮她們的個性。留給學生空白點如:舞蹈組合練習、創編練習等,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3.6 教具:鋼琴、多媒體。
4 教學過程
4.1 引入
4.1.1 學生律動進入教室,目的是讓學生輕松自由的進入課堂,從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4.1.2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之后,學生喊出舞蹈課的口號:心隨舞動!秀出自己!讓她們時刻提醒自己: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
4.1.3 熱身運動:教師彈奏優美的音樂,學生跟隨音樂秀出自己,做準備活動,目的為了讓學生松松筋骨、促進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讓學生輕松愉快的步入課堂。
4.1.4 以探究的形式導入新課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欣賞印度歌舞片段,教師帶領學生邊拍節奏邊欣賞,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你了解印度舞蹈嗎?看了舞蹈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4.1.5 請學生回答師歸納并板書課題:印度舞——婆羅多古典舞。
4.2 感受
4.2.1 教師介紹婆羅多古典舞
婆羅多古典舞誕生在印度南部的寺廟里,通常在宗教的節日里表演,已經有1千多年的歷史了,后來流傳到宮廷現在又搬上了現代舞臺,濃郁的宗教色彩仍然是婆羅多舞蹈的重要特色。
師:請問婆羅多古典舞動作的特點?
a:我發現舞者象是和誰在訴說。b:我發現婆羅多舞腿的動作呈半蹲狀。c:我發現婆羅多動作幅度大、節奏快。d:我發現舞者的手勢多。
學生歸納:我們可以發現,舞者是用眼睛和嘴、及身體來做動作的,這種形式叫啞演。手勢的變化也是印度舞蹈的主要特點,在印度人心中,手勢就是與神交流的語言,不同的手勢有著不同的含義。
師:引導學生去認識和感受動作。手勢: PATHAKA ANJAL KATHAKAMUKA ALAPADMA ANJAL 。
4.2.2 組合練習
手勢明白了,我們來進行手語短句的練習,配合面部和身體表情組合一個手語短句(今天我們非常高興,來為大家表演印度舞蹈,我們衷心的祝愿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這樣不但學生接受知識快樂,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2.3 手臂練習
師:介紹常用的手臂有9種,我們今天來了解4種。再介紹常用的腳位有10種,我們來了解4種。
手臂:一號到四號 腳位:一號到四號
4.3 表現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熟練掌握內容創設應用情境,引導學生用簡筆畫的形式描述舞蹈動作,即:一名學生口述動作名稱,一名同學畫動作,一名同學表演動作,并進行小組練習。幾名同學組成一組,把動作完整的表現,大大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掌握能力。這樣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高了,每個人都成為課堂的演員,每個人都爭先恐后的表現自己,真正的投入到課堂而不是走過場。
4.4 創作
在學生理解了以上內容的基礎上,我給學生留有自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分組創編舞蹈的第二部分動作、并提出創作要求。這一部分內容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創編之前我首先即興一段舞蹈,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問題,老師在表演這段舞蹈當中運用了那些手臂動作?老師是怎樣進行編排動作的?讓學生明白創編是怎么回事,并啟發引導學生,激發她們去體驗、去創新。然后教師在鼓勵她們大膽的嘗試,這樣編一組4個8拍的動作應該是可以輕松完成的。編完之后,還讓他們跳出來,并且進行相互點評,說說自己的創作成績和成功的喜悅。
4.5 歸納總結
用課件歸納本課知識點,并欣賞舞蹈片段,目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能力。
4.6 作業:
4.6.1 熟練流暢的表演婆羅多古典舞蹈組合。
4.6.2 運用婆羅多古典舞手勢動作完成手語短句,(內容自選)。
5 板書設計(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