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點,體育保健課課程對體育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學科和開課時間優勢,在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主體和課程優勢,采用符合體育大學生特點的多樣教學法,理論課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驗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創新動手、設計和研究能力以實現培養目標。
關鍵詞:體育保健課;教學法;創新思維能力
1 體育保健課課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優勢
體育保健課課程突出的學科優勢是課程內容與運動實踐關系密切,實用性、實踐性和科學性強,理論和實際技能一體。它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及人體對體育運動的積極適應,包含了人體形態機能、生理病理和監督檢查等專業知識,涉及各種保健手段、運動性傷病發生發展規律和防治的理論、方法、技術,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比賽和工作生活等關系非常密切。也是我國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指導群眾科學健身、體療康復等必備的專業知識。因此,體育大學生對本課程普遍感興趣,投入教學活動的熱情高,對教學中采用的各種方法接受情況好,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各種教學實踐能真正實行和達到預期效果。其次本課程闡釋和應用的理論知識、方法技術或技能是體育科學與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科研信息量大,具有更新快、觀點新、緊跟科學研究與創新的前沿,是啟迪教師進行開拓性教學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良好素材,便于教師進行創新教育設計。
2 實現目標的要素
2.1 突出學生主體特點和作用
在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中,首先要樹立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在教學中廢除灌輸式,推行研討式、交互式、啟發式和評論式等已被實踐證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促發創新意識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設問、學生自學、思考與教師釋疑相結合,課內外探究性問題的解答、師生相互交流的應用和情境的創造,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勤于思索、學會提問和敢于提問,促使學生建立自主探索的信心、愿望、需要和勇氣,進入追求創新求異的心理狀態。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突出,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體育大學生的特點,采用與之適應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掘優勢和有效激發其主動學習、追求創新。體育大學生長期參加體育鍛煉,身心具有突出的專業特點:教學過程中常表現為動手和模仿能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又大方、勇敢、豪爽、激情,協作精神好;師生在課內外、理論或實踐教學活動中易于產生互動;由于本科目存在明顯的體力消耗,大多數學生有好動難靜的習慣。體育保健課教學中應注意他們興趣大、參與積極性高和教學訓練中易于遇到的體育保健課問題,精心設計實施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方案和對策。
2.2 任課教師符合創新教育的要求
學生是教學“主動”性主體,教師是教學“引導”性主體,合格的“師導”促成有效的“生動”,師生交互作用才是達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前題。因此,體育保健課教師應符合以下要求:有雄厚的專業理論、技術基礎和相關學科知識,便于深入分析教材實施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肯動腦、花費時間、投入精力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設計和實踐,這是不計個人得失的教師才可能進行的創造性活動;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最大發展,課程知識和精心的教學設計只有通過精湛的語言、形象的表達甚至是幽默風趣的談吐向學生發布信息和進行指導,才會引起學生對創新教育活動過程的興趣;本人應具備創新精神和能力,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的部分,俗話說“要當先生、先當學生”,教師自身經歷和深刻了解創新過程,才能引導學生進入創新過程、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此外,思想指導行動,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必須要有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理念。
2.3 理論和實驗課側重點明確
理論課應以培養創新思維意識為重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經常在課內進行本學科新知識、新動態的介紹,啟迪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和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課外查閱研究資料,對體育運動中的實際問題產生探索、解決的要求和自主積極的思索,激發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寬松、和諧活躍、研究探索的氛圍,教師的授課與學生自學查閱、師生問答、小組討論與歸納相結合。特別要注意對學生在創新思維教育活動中的表現給予肯定性評價,使學生對本學科知識和科研動態形成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如運動性貧血常規預防處理方法的學習和最新研究資料中的低氧防治方法,運動性疲勞的一般知識和抗疲勞的中醫藥科研動態,醫務監督常用方法和特殊運動項目的人體科學研究等對激發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意識具有良好啟迪作用。
3 合理安排研究式、設計型實驗步驟
3.1 提出問題
進行實驗設計課外研究型實驗是一種超越性教學,問題存在于課題內,應要求學生對課題內容,解決本課題問題的理論、技術方法深入了解,并進行資料查新。同時,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見解,給課題負責老師提出有參考價值的建議,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新思維和能力大幅度發展。課內綜合設計型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認識和探討擬研究問題的動態,依據已有研究報道和所學知識、技能,選擇指標和落實實驗,使學生形成細致嚴謹的科研思維及動手能力。教師不僅應強調課題研究前沿和現狀的重要性和實驗研究的切入點,在學生完成實驗感到困惑時,教師應及時有效給以指點,如基礎知識、實驗技能、實驗設備、思路與方法等,使學生能沿著研究、設計這一路徑徹底落實,促使創新思維和能力前所未有的增長。
3.2 落實實驗
進行能力培養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合適地選擇和檢查實驗儀器設備,準備好有關材料和練習操作技能。需要協作完成的實驗,在實驗設計和準備過程中,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作到群策群力。實驗準備中要求學生任務分工明確、相互協作配合和共同預先演練,保證正式實驗無誤,使課題組成員和同一實驗組同學的創新思維互相啟迪,科學研究中的協作精神得到培養。在實驗具體進行過程中,教師應當強調技術和技能的規范性,數據記錄的準確和客觀性,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時時反映創新求實的科學精神。
3.3 實驗結果
處理與分析充分的理論準備、正確的數據處理分析和得出結論是研究型與設計型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獲效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結果選擇合適的統計處理方法,發現研究結果中反映的問題,運用已學理論知識和有關研究資料分析探討,得出正確結論,撰寫好實驗報告或論文,使科學研究數據的處理分析、論文的寫作和表達能力初步形成。對于有價值深入研究的問題,應特別提倡學生結合畢業論文繼續下一步探索,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4 結束語
體育保健課課程的開課能使學生開拓思路,應用已有知識、技能于教學和研究實踐,引導學生進入科研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過程。而在教學過程中課程逐漸凸現出的學科特殊性,能啟發和吸引學生,教師有意識營造可供學生動手動腦創新的條件,使用適合于本課程教學和有利于創新教育的教學法,能最大可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起到比其他課程更有效的創新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小虎,方明,郁潔,等.試論卡巴迪項目在中國開展的可行性[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2(1).
[2]李寧川,方明,孫新榮.不同強度運動訓練對大學生凝血及纖溶系統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2003(6).
[3]李寧川,孫新榮,方明.急性力竭運動后大鼠血液內皮素與血管生長因子含量的變化[J]中國運動醫學,2005(4).
作者簡介:楊金鵬(1982,4-),男,吉林松原人,講師,軍事學士,研究方向:體育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