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遼寧丹東某金礦產出的礦石做了詳細的條件試驗和綜合試驗,得出較為合理的工藝流程和指標。
關鍵詞:礦石;可選性;條件試驗
2010年,遼寧丹東某金礦在距其本區11公里處新探明一處儲量7.8噸的金礦體。從鉆孔樣品元素分析上看,新礦體與本區組成基本相同,但金顆粒賦存狀態偏細。該金礦擬采用豎井方式開采后用自卸汽車將礦石輸送到本區,與本區礦石共同處理。
1 試樣制備
原礦樣送達實驗室后,經破碎篩分全部成3mm以下,混勻縮分,取出部分樣品作為原礦化驗樣,原礦化驗結果為3.22克/噸。試樣制備流程見圖1。
2 氰化浸出條件試驗
對本試樣主要進行了磨礦細度試驗、礦漿浸出濃度試驗、氰化鈉用量試驗、氧化鈣用量試驗、浸出時間試驗和綜合條件試驗。氰化浸出條件試驗原則流程圖見圖2。
2.1 磨礦細度試驗
試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磨礦細度達到90%(-0.074mm)以上時,浸出率為89.13%,再增加磨礦細度,浸出率也不再增加,故磨礦細度選擇90%(-0.074mm)。
2.2 氰化鈉用量試驗
試驗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氰化鈉用量大于1.0Kg/T時,浸出率為89.13%沒有變化,故氰化鈉消耗量確定為1.0Kg/T。
2.3 氧化鈣用量試驗
試驗結果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氧化鈣用量大于1.5Kg/T時,浸出率為89.13%沒有變化,故氧化鈣用量確定為1.5Kg/T。
2.4 浸出濃度試驗
試驗結果見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出,浸出濃度在30%-45%之間對浸出率的影響并不明顯,但當濃度大于50%時,浸出率有下降趨勢,分析可能是因為濃度過高影響礦漿流動并影響氰化物與金的接觸。故浸出濃度選擇40%-45%較為經濟。
2.5 浸出時間試驗
試驗結果見表5。
從表5中可以看出,浸出時間由24h增加到32h,浸出率沒有增加,故浸出時間選用24h為宜。
3 綜合條件試驗
綜合條件試驗按磨礦細度90%(-0.074mm)、氰化鈉用量1.0Kg/T、氧化鈣用量1.5Kg/T、浸出濃度40%、浸出時間24h進行多次試驗,浸出率保持在89.0%左右。
試驗結果見表6。
4 結束語
近年來,選廠在處理本區礦石時的磨礦細度一直控制在85%(-0.074mm)左右,浸出率均能90%。加入新區礦石后,要對選廠工藝流程進行必要的優化,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適當提高磨礦細度,盡可能的提高新區礦石的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