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利施工中我們不難發現,灌漿技術是地基處理施工中的一項較為普遍使用的措施,已被廣泛的用于壩體的加固處理以及防滲工程。水利工程本身的特點要求地基必須要進行嚴密的處理,才能符合各項要求。接下來就重點的講解一下基礎灌溉施工技術。
關鍵詞:水利工程;灌漿;施工技術
結合具體的功能,能夠劃分為如下一些類型,帷幕灌漿、固結灌漿、回填灌漿、接觸灌漿、接縫灌漿、補強灌漿和裂縫灌漿等;結合使用的材料,它可以分成水泥灌漿、黏土灌漿、瀝青灌漿及化學材料灌漿等。
1 關于材料
項目中用到的漿液是將主料以及溶劑和別的一些物質融合到一起而得到的。我們一般指的材料是主料。結合漿液的形態差異,它分成兩種:一類是粒狀灌漿材料 ;另一類是化學灌漿材料。
1.1 灌漿材料
在明確水泥的種類時,要結合活動規定的強度和附近的腐蝕性等要素來明確。
回填灌漿、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MPa,壩體接縫灌漿不應低于42.5Mpa。
帷幕灌漿和壩體接縫灌漿對水泥細度的要求為通過80μm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宜大于5%;當壩體接縫張開度小于0.5mm時,對水泥細度的要求為通過71μm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宜大于2%。
要確保其合乎制作和使用的規定,如果超過了規定的使用時間或是變潮等的話,就不能再用了。
1.2 黏土和膨潤土
1.2.1 黏土。它會和水結合,而且較易分散開來,假如想塑造的話,它的穩定性較為合理。
1.2.2 膨潤土。將其適當的添加到水泥中,可以起到穩定的作用,進而能夠保證其形狀穩定。
1.3 其它材料
如果是較大的縫隙的話,一般用水泥砂漿等。結合活動規定,一般在漿液里添加一些材料:速凝劑,如水玻璃、氯化鈣、三乙醇胺等;減水劑,如萘系高效減水劑等;穩定劑,如膨潤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土等;其他外加劑,可以和水融合的物質。
如果只是水泥的話,使用一般的拌合設備要確保超過三分鐘。如果使用高速設備的話,要超過三十秒。在用之前的時候,要將其過篩處理。
對于黏土漿液,有兩類配制措施。首先,將很多的水和土放到一起,經由合理的拌合措施而獲取。其次,將粘土結合配比獲取一定比例的原液。
對于原漿來說,其配合步驟如下:
(1)浸泡崩解。把黏土放到水里,成為泥。(2)拌制黏土原漿。完成浸水過程并發生變化的泥通過泥漿攪拌裝置,通過水的添加,形成濃度過關的粘土原漿。(3)水泥黏土漿。因為這兩種材料都有優勢和缺陷,把它們配合會發揮各自的優勢。(4)水泥砂漿及水泥黏土砂漿。水泥砂漿。在縫隙較大的地下,溶洞環境或者巖石條件,對灌漿的要求較為特殊,通常使用水泥砂漿的辦法,此法的稠度比較高,而且不容易出現浪費現象,同時它的粘合性比較高,如果成型的話,持久性非常好,滲漏狀況可以合理的應對,此種狀態中,水的含量應該低于水泥,此時可以避免沙下沉。要想合理的應對沉積問題,可添加少量膨潤土、塑化劑、粉煤灰等。水泥黏土砂漿。水泥砂漿中的成分水泥是形成凝固,加強硬度的重要成分,而粘土能夠輔助穩定,而沙子起到填充效果,想要完成水泥砂漿的制作,通常沙子成分要最后形成。(5)水泥水玻璃漿。水泥漿中加入水玻璃,有兩種作用:一是將水玻璃作為速凝劑,促使漿液凝結;二是作為漿液的組成成分。水玻璃與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起作用,生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凝膠體~水化硅酸鈣。水泥漿隨水玻璃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凝結時間逐漸縮短,當超過一定比值后,凝結時間隨水玻璃加入量的增加轉變為逐漸延長。
2 關于灌漿工藝在項目中的具體運用情況
2.1 在熔巖區域的體現形式
對于巖溶地段,我們施工時一般要靠多年的工作積累并應該合理的汲取相關工程的成功經驗來有效進行。填充物的多少決定了我們該采用何種方式來對巖溶地段進行灌漿處理。相比較而言,有填充物的地段施工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
當巖溶地段存在填充物時,我們應先判斷巖溶的埋藏深淺,并以此來確定具體的施工方法。
采用高壓灌漿進行巖溶地段的施工。處理巖溶的時候通常運用不沖洗高壓水泥灌漿,也就是為了達到使填充物擠壓密實的目的,采用比較高灌漿壓力進行處理,借此提高其穩定性與抗滲性。除此之外,高壓灌漿還具有劈裂作用,能夠讓水泥以條帶狀向土體中穿插,并形成網格狀的包裹,大大提高了壩體的穩定性。除此,高壓灌漿還有一大優勢,他的劈裂性能能夠使水泥成條帶狀的穿插到土中,并形成網格形狀的包裹,此舉有效地使壩體變的更加穩固。
采用高壓旋噴灌漿進行巖溶地段的施工。高壓旋噴灌漿主要是利用鉆機把帶有特殊噴嘴的灌漿管鉆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后,用高壓脈沖泵將水泥漿液通過鉆桿下端的噴射裝置,向四周以高速噴入土體,借助流體的沖擊力切削土層,使噴流射程內土體遭受破壞,與此同時鉆桿一面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一面低速徐徐提升,使土體與水泥漿充分攪拌混合,膠結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徑比較均勻、具有一定強度的圓柱體,從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淺層含泥巖溶中的運用。淺層的含泥巖溶主要是指那些巖溶大規模的漏在外表或埋藏的。對于這樣的我們應該先挖出填充物質,然后回填水泥,最后灌漿處理。
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深層巖溶中的運用。對于那些巖溶埋藏大于50米的我們稱之為深層巖溶。對于這種巖溶,如果使用旋噴法等方法不能有效處理時,我們一般使用灌漿法,即在巖溶周圍灌漿,用水泥的強大作用力來擠壓巖溶的填充物,并最終使之固化。最后在巖溶的溶洞位置按照逐序加密的原則進行鉆孔灌漿作業。
2.2 吸漿量大時的施工方法
一般來講,水利工程的巖峰灌漿時間會持續一到三個小時,單位的耗灰量也不應大于120-220kg/m。這時,我們只需正常施工即可。然而施工中會出現巖縫吸漿量大而致使的灌漿不能有效結束的狀況,這時我們應該針對情況采用合理的方法特殊的地質構造會使得水泥漿沿地表滲出,或者會沿固定通道流失,而這種狀況的產生就會使得上述情況出現。
針對上述狀況施工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采用限流措施。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減小漿液在裂隙里的流動速度,促使漿液盡快沉積。待注入率明顯減小后,將壓力升高,使注入率基本保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達到灌漿結束標準后結束灌漿。
采用降壓處理方法。我們可以通過降低壓力或自流的形式來灌漿;待漿體充分凝固之后才可恢復灌漿壓力,接下來即可按正常步驟操作。
采用多次灌漿的處理方法。所謂多次灌漿即是間歇性的灌漿。主要操作指我們在灌漿時按照一定的數量或時間來進行,當我們的灌漿數達到要求的標準時,就要停止灌漿活動,等待一段時間然后再繼續進行之前的過程。對于具體的間隔時間沒有明確的規定,要看工程的規定以及施工的目的等限制條件來確定。一般情況下在2到8小時之內。
針對這種特殊情況,在灌漿結束時不一定會達到設計壓力。如果不能做到這點,我們可以采用低壓的方式來結束灌漿,等到凝固一段時間后在進行掃孔以及復灌,在復灌時我們爭取使它灌漿結束時能夠達到設計壓力。
3 結束語
由于時代在不斷的進步,各個時期的具體狀態都是不同的,要結合實際狀態來選取,積極地創新,完善建設措施,確保項目實現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鐘漢華.城市水利工程施工技術[Z].2008.
[2]鐘漢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Z].2004.
[3]何佩德.小型水利工程施工[Z].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