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路的平整性會關系到其后續的使用等。所以,當前相關機構和社會大眾都非常的關注路面的平整性。
關鍵詞:市政道路;水泥砼路面;平整度
使用水泥砼建設的道路,它的路面有著非常多的優勢特征,比如它的強度很好,而且很穩定,具有美學性色彩,使用時間非常久,因此在城建活動中應用非常的廣,其平整性對于使用性等有著非常大的干擾,所以,當前時間段對其開展的建設活動,要以落實好平整性為關鍵內容。
1 導致縫隙的緣由和應對方法
1.1 強度不達標
一般混凝土路面設計強度等級為C35,設計抗折強度為4.5MPa。因為建設的建設活動存在的不利現象,以及構成物質的品質不合乎規定,建設工藝較差,振搗不連續,沒有落實好養護就通行等等的一些要素,使得其強度不合乎設計的規定。由于面板在車輛持續的通行狀態中,會出現一種力,這種力和別的力一起反應的時候,它的不合理的組合升高到設定的強度的時候,就會出現縫隙,持續的進行,就容易導致問題。這種問題的特征是,不通行的時候,其不會反映;當通行之后就出現縫隙,如果縫隙出現的較早的話,就表示它的強度非常的低。其是導致路面破壞的關鍵要素,是建設品質不良而導致的。所以,在建設時期,要關注技術,關注品質,認真地按照有關的規定開展建設工作。
1.2 基層的剛度和強度不高
對于道路來講,其基層有著非常顯著的意義,比如能夠確保總的強度合乎規定,避免發生錯臺等現象,提升道路的使用時間等,它可以調節面板和地基間的關聯,確保它的構造非常的經濟而且有效。
通常來講,基層的功效有以下的一些:
1.2.1 調節路面板與土基之間的受力狀態,確保土基在設定的使用時間之中,不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形變現象,這樣便于面板在均勻支撐的前提下有著優秀的使用時間。車輪荷載通過路面板對其支承體——地基(土基、墊層或基層)的作用不論是單位壓力還是作用頻率,在不同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實踐和研究實驗表明,在輪載的反復作用下,在板邊、角之下的地基比板中之下的地基會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使部分地基與板底之間失去緊密的接觸條件,造成板下的局部脫空現象,使板內產生附加應力而導致板的過早破壞。因此,對基層提出的技術要求是剛度較大、強度足夠,保證路面板得到地基緊密、均勻、堅強的支承。水泥碎石穩定集料基本上能滿足上述的技術要求,但施工中要根據基層的作用機理,根據《基層施工規范》的要求進行認真的施工。
1.2.2 除此之外,還可以降低水等對地基的擾動,避免唧泥。
1.2.3 它有著優秀的受力性特征,能提升構造的強度,改善活動特征,而且能夠改善建設要素,確保面層的厚度是合理的,進而能夠顯著的提升建設品質。
1.3 不具有優秀的穩定性特征
剛性路面之下土基承受的應力比較小,一般不會超過0.05MPa,因此混凝土路面無需對土基的強度提出過高的要求。不過,當其不具有很好的穩定性的時候,在車輛的通行力的干擾以及附近的水溫變動時,就會存在非常顯著地變形問題,還是會使得品會降低,導致面板出現損壞等現象。其不是非常好的強性體,當受到力的影響的時候,就會發生變形現象。所以,在建設的時候,要關注其壓實的均勻性特征,對于排水不是很好的區域,要設置墊層,這樣就可以排除其對基層的擾動,進而營造出非常優秀的活動氛圍。
1.4 溫度應力
水泥混凝土路面直接暴露在大氣中,一年四季大氣溫度周期性的變化及每一天白晝黑夜氣溫的變化,使得混凝土路面的溫度也隨之產生周期性的變化,使混凝土路面產生收縮與膨脹等變形。尤其是帶狀結構的道路,溫度變化引起的路面縱向變形更為突出。一旦路面因溫度變化所產生的變形受到約束,不能自由伸縮,路面將產生巨大的溫度內應力,同時,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同大氣直接接觸,直接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而且熱量向路面內部傳導仍需一定的時間。因此,沿著路面的厚度方向溫度并不是均勻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溫差。同樣,在晚間,大氣溫度下降,混凝土路面表面散熱快,內部散熱慢,也一樣會出現同一截面溫度不一致、不均勻。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溫度應力主要有二類:一類是溫度不均勻上升或下降時引起板的熱脹冷縮而在板內產生熱壓應力或收縮應力;另一類是由板截面上溫度不一致引起的翹曲應力。當溫度內應力超過容許范圍,路面板即產生裂縫或被擠碎而破壞。
溫度應力引起的混凝土路面的裂縫,一般在施工的第二天便能發現,因為混凝土的早期強度低。實際上,荷載應力的最大值與溫度翹曲應力的最大值在板面的同一位置、同一時刻產生的機率并不高。因此,可采用較大的強度折減驗算路面板的強度。經驗算,縮縫間距4-6米時,均能滿足要求。
2 提升平整性的方法
通過分析道路的建設工藝和建設步驟,我們發現,要想提升材料的平整性,就要關注建設工藝以及建設措施,不論是材料的拌合亦或是其成型等都要使用優秀的設備,以此來確保其建設活動持續開展,降低建設縫的出現幾率。
結合攤鋪使用的措施開展配比工作。一般道路砼抗壓強度為30MPa,抗折強度為4.5NIPa,采用道路專用水泥普通425#水泥,坍落度要求1~3cm。假如時間非常緊迫的話,為提升速率,盡快的脫模,而且確保密實性合理,可以增加砂的比例,骨料采用連續級配或最大粒徑3cm,假如為了提升材料的強度,可以降低砂的比例,骨料采用間斷級配以增大粒徑。
2.1 要將所有的材料都稱重,而且要認真的分析其含水情況等特征,確保配比精準。
2.2 要有專門的工作者來分析拌合的時間和塌落性等特點,以此來確保拌合活動順暢。
2.3 對于建設的支撐區域,要提前進行灑水養護,這樣就可以避免基層吸收水,使得水分不一樣的現象出現。
2.4 一般用鋼模板。因為它的剛度優秀,而且穩定性好,能夠長久的使用。
2.5 對于那些拌合不是很合理地,或是輸送的時候,出現離析現象的材料,在攤鋪之前的時候,要合理的翻拌,要不然的話就不能夠開展后續的建設活動。在攤鋪的時候,不應該扔,特別是近模的地方,不準用鐵锨推平。
2.6 應用平板振搗器要縱橫向全面振搗,相鄰行列重疊20cm左右,避免出現遺漏現象,而且要避免過振現象發生,通常當材料出現測沉降,而且不存在氣泡的時候就可以停止。
2.7 搓平板和抽漿刮平時,要注意前后工作的銜接,避免出橫向痕跡。
2.8 對于平整性來講,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為了防止模板不平等導致問題,當水平方向處理之后,還要開展豎向的處理。在搓刮之前的時候,要將模板處理好。
2.9 用拉毛壓紋的方法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壓紋器應盡量短以20cm為宜。掌握好壓紋的方法,使壓紋出來后均勻、深淺一致。
3 結束語
總的來講,要想確保平整性合乎規定的話,就要關注建設的品質,落實細節。
參考文獻
[1]許海龍,栗娜.淺談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提高[J].林業科技情報,2006(1).
[2]嚴家笈,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