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木材的檢驗工作是在一定的經濟效益條件下,用有限的資源來提高其水平。筆者通過實例和多年的工作經驗從而總結出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工作,以此希望給林業工作者一個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木材選用;理論基礎;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達到最大經濟效益途徑的一條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對木材的檢驗水平,因為就目前我國的經濟資源來說,如何用有限的資源來發揮最大的效益是我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現階段,對我國的木材檢驗仍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認為只是對木材本身進行整改就可以了,只是單純對木材進行計量,而從不考慮要結合現有的自然資源進行檢驗,單純的認為,木材和現有資源并沒有太大的聯系,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這顯然不適應現狀。所以,就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制定了這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對其進行整改和實施。
對木材的檢驗工作,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學科:森林計策學的計策方法,測量資源的造材理論,對測量學樹干的解析理論。并且可以加之資源的增長模型進行分析。木材的檢驗工作其實是從木材的原料開始的,從最開始進行設計,滲透到各個方面:經營,生產,售出。并且對木材檢驗的經濟技術水平的指標是對木材的一系列指標進行檢測:產值、質量、品種以及產量等。所以,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對木材的檢驗工作是多么重要的一項任務。
1 扎實掌握測量學的造材基礎,提高相應的檢驗水平
測樹學分為古典測樹學和現代測樹學。吉拉維斯(Graves,1906)所給的定義是:“論述原木、樹木和林分材積的確定并研究生長和收獲”。直到現在,這一傳統內容仍然是世界各國本學科教科書的共同基礎。但隨著林業發展和測定技術的提高,測樹學測定內容已從樹木、林分測定擴展到大面積森林調查。例如,前蘇聯H..阿努欽教授(1952)在其所著俄文版《測樹學》一書中對本學科所下的定義是:“研究樹木材積、采伐木材積、林分蓄積、大森林蓄積以及樹木和林分生長量的確定方法”。日本大隅真一教授(1971)在其所著《森林計測學》中所下的定義是:“研究森林及其產品——木材各種量的測定、估計和計算方法”。也就是說,除樹木和林分測定外,大森林調查也被列為本學科的重要內容。對測樹學來講,對造材的理論要求是其主要內容之一,本理論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別人怎么通過對木材的合理運用從而獲取較高的經濟收益,并且,只要足夠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充分發揮檢驗人員的業務水平,從而達到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的水平。在對木材的檢驗工作時,要做到以下幾點:即三先三后工作,首先選用最優木材,然后對其進行加工工作,用原木進行加工,之后首先建造其長材,然后選用短材。最后首先選用優質材料,然后再對劣質材料進行選擇使用。在使用時,注意對木材進行三要三杜絕理論的使用。要物盡其用,不要造成浪費,要“量身定做”,不要爛材質的原材料,要做到準確測量,不要出現太大誤差現象。
2 為提高其規劃水平要扎實掌握測量學的解析基礎理論
從樹干的基部到樹梢頂端為止,每隔一定距離所取的橫切面根據年輪可以調查直徑生長經過,畫出通過樹干中心而連接起來的縱切面圖,以推測直徑、樹高和材積的生長過程,這種方法,稱為樹干解析。橫切面一般取高0米、0.3米(或0.2米)、1.3米(或1.2米),然后上邊每隔2米取一橫切面,但根據目的的不同可以變更。半徑的測定,就直交的四個方向大致每隔五年或十年,有時可根據情況每年測一次。作為對整個林學研究的必要手段之一,樹干解析不僅是理論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而是其檢驗的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對檢驗人員來講,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實現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經濟效益,目前大致的做法就是提高對原條的出材率。為了完整的了解木材的各種價值,就需要工作人員對林層、樹種以及胸徑等進行調查工作,調查時,可以選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將樹干伐倒,然后對它們的具體情形進行解析以及深入研究。利用之前所講的原則,選最優木材進行加工。對各種等級的木材都要充分利用起來,并且要考慮木材的優劣度以及出材后品種的價格問題,將兩者進行有效地結合,從而選出最優的出材方案,做到不浪費、物盡其用原則。
3 為減少測量誤差要扎實掌握計量學以及測量理論
傳統的監測工作,并不重視對計策方法以及誤差等的測量,所以如果想提高其檢驗水平就需要學習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提高其技能與水平。在伐區木材檢驗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木材標準,要特別注意原木不規則斷面的徑級以及彎曲、內腐、外腐等常見問題的判斷與檢查,做好歸楞描號工作,達不到標準的木材一律不準下山。對歸楞裝車木材檢尺要嚴格控制,裝車時檢驗員要裝一根檢一根。要充分借鑒伐倒木測定中的各種誤差處理方式,對誤差的處理要科學合理。如果沒有森林計測學作為基礎的話,就無從談起誤差的處理了,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木材檢驗人員,常握足夠的森林計測學理論是基本的要求。
4 為物盡其用要扎實掌握森立學中的林木標準理論
森林經理學中的木材標準是重要的林學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國家的標準化法計量法重要的依據,木材檢驗貫徹標準化法、計量法,認真學習木材標準,是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執行限額采伐的強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為木材檢驗人員,一定要熟悉木材檢驗標準的各項細則,遵循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性標準和有關法規文件,練就過硬的檢驗技能和綜合能力,保證木材檢驗工作順利進行,實現低消耗、高質量、高產出的目標,為國家節約寶貴的森林資源,為森工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5 為深入了解節子需扎實掌握林木生長模型理論剖析
林分生長模型理論是林學理論當中理論性比較強的內容,其中,關于節子生長的部分和木材檢驗工作聯系非常緊密,因此林分生長模型理論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檢驗人員所必須掌握的林學基礎理論。節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也是現代術材檢驗技術中的重中之重。節子破壞木材構造的均勻性和完整性,不僅影響木材表面的美觀和加工性質,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強度,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別是承重結構所用木材的分等,與節子尺寸的大小和數量有密切關系。節子影響利用的程度,主要是根據節子的材質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術材的用途等而定。傳統意義上的木材檢驗技術,一般是被動地去檢驗節子,很少研究節子的生長規律。現代木材檢驗技術對木材檢驗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利用林分生長模型中的節子剖析技術來建立節子生長的預估方法,通過對某林區的5塊針葉樹標準地10株解析木的節子剖析數據的統計分析建立了初步的節子直徑分布散點,嘗試了預估樹木節子最大直徑的方法,經過初步的檢驗,效果良好。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實驗木的平均直徑(縱軸)的垂直分布趨勢是從伐根到人約樹高的55%處逐漸增加,然后再向上逐漸減少,但趨勢趨于平緩。樹木下部的節子較小,最大的節子分布在樹木的中間部位,樹干上部基本沒有節子。這個規律為有些地區針葉樹種的木材檢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參考作用。因為具體的樹種有各自的生長規律,本文僅僅提供了一種利用林分生長模型的理論方法的思路,也僅僅對有些地區所調查的較小區域有效,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必將成為廣大林區木材檢驗以至于林分生長預測等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總之,通過木材檢驗人員的自身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可以使有限的木材能擁有最大的經濟價值,同時也給森工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貢獻我們應盡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