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學新課改引領觀念變革,新課改要求高中化學教師熟悉課本知識的內容和使用策略,明確新課程突出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要求以新課改為契機,打造和諧高效課堂,以此全面提高高中化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改;觀念變革
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站在新課改的實施者角度,切實感到新課改為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新課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理念,課堂上需要更加優化教學過程,促進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學習內容的安排如:“實驗”“科學探究”“學與問”“實踐活動”“科學視野”“科學史話”等等,就象電視節目的編排一樣,以順序排列欄目的形式呈現在師生眼前。由此,課本成為劇本,課堂上學生成為主角,老師的角色是觀眾和評委。學生不再是可以被知識填充容器,而成為一束束等待點燃的火把;學生不再是陷入題海的做題機器,而是多種角色表演的演員。這樣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素養。新課本注重化學與社會的聯系,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強化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現在我就新課改后的高中化學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1新課改要求高中化學教師熟悉課本知識的內容和使用策略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校所有的高中化學教師都參加了新課程培訓,經過培訓,我熟悉了高中化學的課本知識和使用策略。課本內容的選擇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比較全面、準確地反映了化學學科的基本結構;新知識的呈現方式與課本內容的選擇課一方面注意了“學科與社會”相融合,另一方面注重了整個高中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關系,表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精神;重點顯示了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大作用,著重體現了“化學實驗是教學手段,同時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高中化學實驗的方式也呈現多樣化,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新課本設計靈活、有彈性,新課本繼承了過渡教材的知識體系,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新課本極大發展了學生課內外學習的空間和視野,全面為學生展現了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全面合作、積極實踐的機會,為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革給予了最高效的條件。
我認為使用新課程在實踐中用采用幾點策略:全面理解教材結構,準確把握必修模塊的教學要求;充分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課本呈現的總知識主線,從整體理解高中化學知識變態的體系,自學揣摩編寫思路,以自主科學探究課本知識為基本點,選擇重點的內容進行研究,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變革,促進全體學生養成課下研究的素養,更好的為學生發展服務,作為高中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摒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注重學科養成化學學習的素養,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向每一名學生挑一挑都夠到桃子,讓全體學生在已有基礎上都有收獲,都有提高。同時給學習有余力的高材生以更高更多的探索機會。
2 新課本突出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新課本提供的知識基本來源于生活和生產實際,這樣學資源的趣味性增加了,課本內容可讀性多增多了,可以讓教學更一步接近生活、面向生活、聚焦生活。教學可以運用身邊的化學常識及其化學環境,增提示學習化學的興趣,以此解決高中化學中學習的難題,提升學生解決生活中關于化學知識的基本能力和實際能力,從注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拋棄以講為主,讓學生展示為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廚房化學、日常用品以及課本上涉及的科學視野等教學資源,使教學更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高中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融為一體,擴大中學生的知識面,使探究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3 新課本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新課本不僅注重學生學的過程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注重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作為中學化學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堅持細心而認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改淡化了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分數,而是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了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自卑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
各章節需要探究的化學實驗只給出實驗方法,不給出實驗結論,以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實驗內容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探究的平臺,使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全過程和探究的樂趣。例如,在《元素周期表》一節中,探究元素的非金屬性和金屬性是否隨原子序數的變化呈周期性變化時,教材安排了科學探究,擺脫了以前讓學生接受的局面,讓學生積極探究,在探究中發現,于發現中總結結果,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能力。
4 以新課改為契機,打造和諧高效課堂
如何來打造和諧高效課堂,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結合我多年來化學教學、教研活動,談幾點我對高效課堂的思考:教學設計具體化,精心考慮過程與方法的可行性;教學內容問題化,活化師生互動過程的思維質量;教學過程探究化,優化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良好的教學設計是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進行師生互動的前提。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力求做到:找準切入點,點擊興奮點,尋求發散點,形成整合點。找準切入點的基礎工作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學情,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點擊興奮點要維持教學互動的良好氛圍,保持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斷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是不斷地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在興奮中完成知識的生成、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能力的提升。尋求發散點要善于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釋放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沉睡的潛能,通過互動和分散思維,達到前后知識系列化的目的。形成整合學生還領悟到了學有所得的成功喜悅和有序思維的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反思、發現、查找和梳理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質量提高的問題,集體攻關研究,共享成果資源,這為我們改革課堂教學找到了依托和工作突破口。積極實踐“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改革實驗,使得課堂教學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課堂教學效益明顯提高,為深化新課程的實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知識的生成點上,教學機智與智慧上的閃耀點,有不尋常之處,體現著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個性。課程理念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合理選用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創設和諧課堂,以便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來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02.
[2]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3]衣敏之.幾種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作者簡介:艾水高(1976,10-),男,籍貫:江西 臨川,中學一級教師,方向:中學化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