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聲樂的含義是:將我國的語言與音樂形式以聲樂的形式集中體現華夏兒女的思想、心理、以及情感。民族聲樂在歌唱藝術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不同民族的不同語言,是聲樂藝術不同風格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民族聲樂;風格;特點
1 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多元化
在勞動生活中形成了民族聲樂。我國幅員遼闊,是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就是根據各地區、各民族的地理環境、風格習慣、語言音調等方面的不同,逐漸形成和固定的。此外,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各地區都積累了豐富的演唱曲目,經過歌唱家們采取不同的演唱方法、技巧和形形色色的表現手法,再創作出來的民族聲樂藝術,就體現出了豐富多采的演唱風格。這些風格即蘊含在民族唱法的統一共性之中,又有獨樹一幟的個性,表現的手段也不一樣。
我國民族眾多,五十六個民族有超過五十六種的語言,每個民族都有呈現其語言特色、習俗特色、地域風貌特色的個性突出的作品。漢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各個地區都有其不同的演唱風格。東北地區的演唱豪放寬廣,江南地區的演唱委婉清秀,陜北地區的粗獷嘹亮。其節奏自由,純樸大方,高亢悠長,句式結構非常特別。蒙古族是一個質樸、豪爽的民族,千百年來,草原上的人們用長調歌唱生活,贊美自然,抒發胸懷,祈祝未來。“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因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山東民歌山東民歌具有質樸、淳厚、強悍、粗獷、詼諧和風趣等特點。表現山東人民樸實、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調為最突出。表現山東人民在和大自然斗爭中的偉大氣魄、堅強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現出強悍、粗獷的特點。例如:如臨沂地區的《沂蒙山小調》歌詞樸實生動,曲調婉轉悠揚,不僅生動展現了沂蒙山區秀麗風光和沂蒙人民善良淳樸的品格,更象征著沂蒙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憧憬。其中“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低”子必須要以山東卷舌的口音來唱,這個字能集中體現山東民族聲樂的特色。中國聲樂中的戲曲分為三百多個,曲藝有兩百六十多個類別,如今的民歌曲目繁多,不同民族語言,不同地域、不同的風俗和不同個人所呈現的絢麗多姿的歌唱風格。
2 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共同性
民族聲樂演唱風格雖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也有許多共同性。
2.1 生活造就了民族聲樂,民族聲樂和人們在社會中的生活狀態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人民在社會的長期勞動中以及與生活的斗爭中產生了自己的意志、思想以及情感,用自己覺得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陜西民歌《腳夫調》,所傳達的就是在解放之前,生活在社會最底階級的腳夫們生活饑不抱食、衣不遮體,受著各種壓迫,背井離鄉的悲慘生活。
2.2 演唱民族聲樂要具備柔、脆、甜、水、亮的特色。在使用聲音的方式上,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抒發情懷發聲,抒情方式使用的假聲會比較多,大多以柔和、細致婉約為主要特點,具備的風格性不高,適合在抒情歌曲里面使用。第二種使用風格性發聲,風格發聲大多使用真聲演唱,音域比較寬,聲音表現力強,純真明亮,在演唱中國歌劇以及風格色彩強烈的歌曲時適合使用這種方式,就像《黨的女兒》這首歌中:“萬里春色滿家園”段落就很適合使用風格發聲演唱。第三種戲劇性發聲演唱,這種方式混合了真聲假聲,聲音濃厚卻又圓潤豐滿、寬的音域,中國民族總各類歌曲適合使用這種演唱方式,例如《黃河怨》等。
2.3 在演唱民族聲樂時,方法是受風格決定的。使用方法來展現風格是怎樣的,方法服侍風格,同時受到風格的限制。民族聲樂演唱的時候在開腔和咬字方面是把咽腔和喉嚨打開的程度并不是很大,喉結比較穩定,具有共鳴腔管的特點,和歐洲唱法相比比他們要短一點,細一點。在唱法上講求以宇開腔,聲音隨著宇發出來,聲音隨著腔行的規則。民族聲樂在進行歌唱的表演上有著自己特殊的要求。第一內在和外在必須要達到一樣的高度,它的作曲要求、藝術造型、表達情感主要是經過舞蹈、作、唱、念等表現出來。第二民族聲樂的聲音和舞蹈形體是一樣重要的。第三聲樂唱法和歌詞、道白是一個整體的。因為民族聲樂具有的這些特殊獨特的特點,已經登上了世界舞臺并且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藝術之一。
3 民族聲樂的演唱與羹聲唱法的區別
在聲樂中有原則上的不同,例如語言中的吐字發聲、多種語言的演唱方式、樂點上的不同處理等。單從語言方面來說,漢語與歐洲語言差別很大,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考慮方式、音律標準與生活行為大不相同。將我國的語言文字與外國的相比,我國的文字是極為復雜的,所以演唱時的語言方面必須重視,將發聲方式與語言特點揉和起來。民族聲樂注重的是各個不同地區的特點在表演中必須清晰的體現出其中的精華。
兩種聲音表現形式在呼吸方法上有差別。美聲使用的是胸腹式的呼吸,呼吸頻率快,口鼻同時進行吸氣,這樣的肺活量比較強且靈動。民族聲樂是腹式的吸氣法,也就是俗稱的氣沉丹田,深吸深吐,以腹腔作為一個有力的支撐點。
兩者聲音的特色與共鳴部位并不相同。民族唱法保持聲音上甜、亮、圓、潤、水的特色,但音域更為寬廣,聲音更加通暢明亮,美聲的特點為表現力更強,美聲明亮、豐富、松弛、圓潤、具有金屬色彩富于共鳴和垂直感的優美華麗的音質;民歌多為口腔內部的發聲,發聲部位于口腔前側,接近與牙齒的部位,胸腔一般不會參與演唱,除非有少數的個別情況下會使用。不同類型的曲目、表演特點。這里的表演特點是指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不同特點,例如:純凈、明亮、松弛、華實、以及服裝上的不同,這就需要表演五要素的配合(手、眼、身、法、步)。所選曲目大部分是體現不同地區地域特色的,其中包括多種類型的曲目。美聲就要求帶著豐富的感情來進行演唱,將聲音技巧與聲音的感染力來征服觀眾,不會有太多的表演形式,將歌曲要表達的感情及內容用臉部表情表現出來。這里一般都是歌劇及藝術類的曲目。
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之間是可以相互借鑒與融合的。我們應該在聲樂教學中遵循并提倡科學的教學方法:民族唱法不僅要在演唱技術上充分借鑒美聲唱法的共鳴,氣息,咬字吐字的運用。演唱者必須有良好的音樂知識與音樂素養,我們既要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又要吸收借鑒美聲唱法的科學性,既保留傳統,發展創新。
在中國有悠久的民族聲樂歷史,隨著時代的蔓延,民族聲樂因為語言、民俗、環境等條件演變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民族聲樂形式,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韻味,使很多人喜歡上了這種聲音。在熟悉了民族聲樂的特性后就能夠與其他的音樂類型想比較,揚長避短,相互促進,古今、中西結合,這樣我國的民族聲樂才能朝著前進的步伐奔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文化。
參考文獻
[1]石惟正.再談我的民族聲樂觀[N].音樂周報,2004-09-24(5).
[2]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