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文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條件,也是加快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強化企業文化主體的教育和實踐,塑造企業文化的自身特色,體現企業文化的管理理念,實現企業文化,如何通過創新文化、和諧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進行探討。
關鍵詞:企業文化;文化建設;創新文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025-02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的內容極其廣泛,不僅包括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跨文化管理,還包括亞文化、企業制度和企業形象等等。構成組織行為學的理論基礎的學科幾乎都是研究企業文化的基礎,如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管理學等。但是,現在研究企業文化主要遵循著兩個主要理論基礎:人類學基礎和管理學基礎。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理念,著重解決企業的價值觀問題,而價值觀的形成發展都離不開人這個根本,要通過全體員工的參與才能實現企業的根本目標。企業文化是20世紀80年代初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首先提出的,是一種文化與經濟結合的產物,又稱公司文化、組織行為、組織文化和管理文化。企業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和;狹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意識形態,是企業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企業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它是企業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本企業所特有的且為企業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等的總和及其在企業活動中的反映。企業競爭實質上就是企業文化的競爭,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企業應不失時機地搞好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動力和保證。
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企業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廣大職工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的論述,體現了我們黨科學發展的戰略思想,就是要通過黨組織發揮政治優勢,融入企業管理,最終使企業的發展能夠體現中國先進生產力水平,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發揮其固有和獨特的政治優勢,以企業文化建設為有效載體,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加強核心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創新和改進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精心選取“創先爭優”等主題實踐活動的載體,努力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倡導開展愛崗敬業、奉獻進取的主人翁精神,切實把廣大職工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企業發展建設上,切實放到提升干部隊伍作風問題上。不可否認,黨對領導干部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與我們干部隊伍在能力作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主觀武斷,不想深入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對人是馬列主義,對自己卻是自由主義;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患得患失,不講原則;只求索取,不求奉獻;只講待遇,不講責任;凡事先為自己或自己的小團體利益打算,有利益就干,沒利益就不干,遇到利益就爭,遇到工作就躲;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思想渙散,精神萎靡,拖拉扯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的甚至于以權謀私、違法違紀等等。這些問題損害了企業形象,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歷史的原因,也有有現實的原因,也有干部自身放松學習和世界觀改造,導致理想信念、道德修養、作風素質滑坡的原因。
三、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積極探索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
要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創造力,為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持。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創新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以及新時期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實踐方向,必須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展開:首先,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管理體系,成為廣大職工恪守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的綜合反映。只有把企業文化精神的內涵融入到各項制度和全體職工的行動中,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更好地發揮其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凝聚作用、約束作用和推動作用;其次,要積極搞好系統策劃,對構成企業文化體系的各要素深入詮釋,逐層推展,加大對能夠代表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的先進典型人物的挖掘及宣傳力度,以精神感化人,以榜樣帶動人。同時,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立足于企業員工隊伍建設,加強“先鋒模范崗”和“和諧型組織”構建,以創先爭優、增樹增提為契機,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第三,不斷加強“三個建設”,即干部、黨員、職工三支隊伍建設。抓干部隊伍建設,主要以“干部上講臺,培訓到現場”建設為載體,強化領導干部跟班作業,著力把干部培養成企業經營管理任務的率領者、企業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企業全體職工利益的維護者。抓職工隊伍建設,結合“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員工”活動展開,通過抓員工的技能、業務、素質提高,進而不斷增強員工和企業的競爭能力;第四,重視人本環境營造。“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內涵,體現在“以人為本”的環境中,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讓職工感受到企業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生活、快樂工作、全面發展的環境氛圍。
四、開展文化創新,注重塑造企業形象
1.要開展文化創新。因為創新是企業文化管理的靈魂。在加強企業文化管理,提升企業文化競爭力上,首先就要樹立創新理念。理念創新是創新的根本,是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以及產品和市場創新的前提條件,管理理念創新實質上是對人類管理智能及文化的整合與發展。企業要注重文化創新,與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及市場創新構成有機的整體,營造激勵型、開放型的創新環境,通過文化創新激勵機制充分釋放人的智慧和才能,以提升企業的文化競爭力。
2.要注重塑造企業形象。企業形象是社會公眾對企業的總體印象和評價。良好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是企業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企業聲譽卓著,企業就能招攬到更多的優秀人才和客戶,吸引到更多的投資,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企業文化管理,正是通過企業形象的塑造獲得這種財富和資源的。因此企業必須在素質、境界、品行、管理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打造,真正塑造融入先進企業文化的現代企業的全新形象,以提升自身的社會知名度和競爭能力。
總之,企業文化是由領導倡導、員工認同的團隊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剛剛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一個實踐、總結和豐富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建立企業文化的長效機制,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來抓。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