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點探討相對落后地區發展空港經濟的動力機制,并在“大通關”的背景下以蘇北地區A機場為例,對航空吞吐量以及空港開放的經濟效益進行預測。總體來看,空港口岸建設在財務上說是可行的,投資效益較好。A市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應該大力發展空港經濟,促進經濟跨越發展。
關鍵詞:空港經濟;效益;吞吐量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084-03
一、空港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及面臨問題
空港經濟是機場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的產物,其發展的動力機制可以從相關主體的角度來考察,一般來說,空港經濟涉及到機場、企業以及地方政府[1]。
從機場的角度來看,機場促進空港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機場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服務環境及質量來增強機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從而促進空港經濟發展;第二,大力發展非航空業務來降低經濟周期、國際形勢變化以及其他一些隨機事件對機場業務的負面沖擊。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一般選址于臨近空港,降低物流成本,減少交易費用,提高競爭優勢;大量的企業聚集在空港周圍,就形成了產業集聚和要素集聚的優勢。
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空港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地方政府愿意去大力發展空港經濟。
相對落后地區發展空港經濟最大的可能障礙就是雖然已經興建了機場,但由于沒有對外開放機場,總體上其運輸能力較低,具體來看,主要會產生以下負面影響:(1)空港不開放導致運輸能力低。國際投資目前呈現向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的趨勢,并在其中尋求投資成本較低、交通便捷的城市作為首選目標[2]。由于空港不開放,這些地區的旅客和貨物大多通過臨近城市的空港出行或發運,無法發揮機場對經濟的帶動輻射作用。(2)空港不開放致使貨物周轉周期長、轉接費用高。在“大通關”的背景下,如果能就地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實現十分驚人的效益。(3)空港不開放使得外貿投資環境得不到提升和優化。沒有對外開放的空港,使投資與貿易成本偏高,貿易總量上不去,無法直接將貨物運往歐美、東南亞等市場,大大增加了外資企業的物流成本。
二、蘇北某地A空港吞吐量預測
對業務量預測的方法很多,比如趨勢推斷法、計量經濟法[3]、增長率法等,為減少誤差我們將根據每種預測方法的結果取幾何平均值作為最終預測的結果,預測的時間節點為2020年。
(一)旅客吞吐量預測
3.貨郵吞吐量預測結果
近年來江蘇省的現代制造業正有從蘇南地區逐步向蘇北地區轉移的趨勢,今后A市將形成蘇北臺資集聚地和IT產業集群,因此A機場除了滿足客源的需求外,貨郵也有一定的市場前景。綜合對比以上幾種方法的預測結果,結合A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減少誤差,取其幾何平均數作為預測的結果。
三、A空港開放的經濟效益分析
空港口岸的開放將為A地區的快速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一方面對外經濟發展本身需要民航的參與,另一方面經濟的活躍、旅游市場的擴大也為民航創造了潛在的巨大的航空市場。空港經濟的乘數效應將不斷擴大[4]。
(一)直接經濟效益
1.評價指標
運營期管理費用按總投資的0.4%計取,以后每年考慮3%的增長。同時,為保證機場正常運營,每年航線補貼按每年1 500萬元計取。
這樣計算得到運營期至2020年收益情況:經濟投資回收期(N,含建設期)為7.71年,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為17.86%,經濟凈現值(ENPV)為20 506萬元,效益費用比(EBCR)為1.696。
總體來看,空港口岸建設的效益費用比遠遠大于1,說明在財務上是可行的,財務效果較好,A市空港口岸建設的投資回收在8年左右可以完成,投資方案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的差額超過2億元,投資效益較好。
(二)間接經濟效益
民航機場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必須超前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5]。雖然機場自身在財務狀況上存在相當數額的虧損,但其對A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卻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民用航空條件的改善,與公路、鐵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形成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改善A市民用航空運輸的適應性,從而提高A市企業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2)民用航空條件的改善,將進一步提高A市投資軟環境水平,有利于吸引國內外客商來A市投資、旅游[5],有利于機場自身從困境中走出來,扭虧為盈,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四、結論
根據國外經濟發展與機場建設的經驗,航空運輸業的發展速度快于經濟的發展,航空運輸的增長大約是GDP的2倍。相比其他交通工具,航空運輸與國民經濟的關聯度更強[6]。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國際交流的加強,航空運輸業的飛速發展為空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北京、上海、天津等眾多一線城市都大力發展空港經濟,堅持“依托空港、服務空港、利用空港、以港興區”的戰略指導思想,并取得了顯著成就[7]。盡管A市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落后,但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都比較大,滿足空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而且A市的經濟也在不斷發展,目前已有的空港建設已難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這要求A市在發展傳統經濟的同時應大力發展空港經濟,依托空港發展區域經濟,促進經濟跨越發展,最終實現區域協調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軍擴,侯永志,高世楫,等.臨空經濟發展戰略與對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50-51.
[2] 唐德才.機場開發建設的輻射效應[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2):102-105.
[3] Benell,W,Prentice E.A regress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Canadian airports,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Vancouver:1993.29(2):139-158.
[4] Fung M.Law J.Wing-kam Ng.Economic contribution to Hong Kong of the aviation sector.The Chinese Economy,2006,39(6):19-38.
[5] Bruno Miller a,John-Paul Clarke.The hidden value of ai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2007,74(1):18-35.
[6] 唐德才,徐斌,杜凱.蘇南地區建設國際貨運機場的必要性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7,(7):19-27.
[7] 薛江偉.空港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研究——以成都空港為例[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