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從各方面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已成為世界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通過與其他各國奢侈品消費的數量及消費特點進行比較,深入分析中國奢侈品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今后的發展潛力,并建議國內消費者正確樹立奢侈品消費觀念,帶動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理性發展。
關鍵詞:奢侈品;消費能力;關稅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091-02
“奢侈”,源于拉丁詞Luxus,原意指“極強的繁殖力”,但其含義后來演變為浪費、無節制,甚至放蕩。奢侈的含義是由不同社會、社會結構、社會文化內涵以及經濟條件所決定的。20世紀初出版的《奢侈與資本主義》的作者,德國經濟學家桑巴特把奢侈分為量與質的差別。數量方面的奢侈與揮霍同義,而質量方面的奢侈就是使用優質產品,由此而產生的奢侈品概念以“精制品”為典型,即對產品進行普通用途的加工之外的任何再加工。通常,精制的對象既包括原材料也包括產品外觀。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2012年1月11日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26億美元(不包括私人飛機、游艇與豪華車),占據全球份額的28%,中國已取代曾經占有全球40%份額的日本和38%份額的美國,成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面對來勢洶涌的奢侈品,中國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監控奢侈品的流入,監管奢侈品市場,引導國人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驅動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人群分析
隨著中國加入WTO,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世界頂級奢侈品品牌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進軍中國。中國市場從沒有奢侈品開始,到有少數奢侈品,再到成為奢侈品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經歷了短短三十年,發展迅速,涉及種類多、品種全、數量大。
奢侈品之所以可以在中國迅速發展,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經濟的騰飛,是重要的原因。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 370 536 875人,相比奢侈品市場發達的的法國(65 821 885)、美國(315 250 000)、英國(62 435 709)人口分別是大約20.82倍、4.35倍、21.95倍,是利潤空間巨大的市場。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均工資有了顯著的提高,居民人均消費能力逐步攀升。中國目前的情況是:73%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不滿45歲,45%的奢侈品消費者年齡在18~34歲之間。相比日本和英國,這兩部分比例分別為37%和28%。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年齡年輕化,一部分人是因為繼承家族產業,一部分人是因為盲目崇拜。十五年間,中國的工資水平翻了約7倍左右。現在公司或集團的CEO及董事會人員的工資遠遠高出這個水平,這部分人群構成了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之一。
從整個消費市場來看,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大致可以分為富裕群體、高收入群體和高級白領群體。富裕群體是典型的奢侈品購買者,大多是國內大公司或者政府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企業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年齡集中在45~50歲。他們消費奢侈品主要是為了身份和財富象征。高收入群體包括企業家、商人和社會名流,他們年齡小于富裕群體,消費奢侈品主要是炫耀、從眾和社交。最后是高級白領群體,這個消費層級的人士收入是所有奢侈品消費群體中最低的,年齡偏年輕化,女性消費者較多。作為購買實力不足的時尚階層,她們購買奢侈品一方面出于盲目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包括工作需要。
二、中國奢侈品消費能力流向海外與奢侈品國內外價差
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報告稱,春節期間,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相比預計的57億美元增長了15%,創歷史最高點。數據顯示,中國人分別占據了歐洲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2%;占據了北美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28%;占據了港澳臺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的69%。境外消費72億美元,是國內市場消費的4倍多,出現了奢侈品消費能力的外流。
奢侈品外流的原因受很多因素影響:第一,國內外奢侈品新品上市時間不一致,國內總是遲于國外上市1—3個月;第二,國內奢侈品專賣店種類少、數量少,購物體驗不到位;國內奢侈品真假難分辨,國外可以保證肯定不是假貨;國內外政策不一樣,價格相差很大等。導致價格高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原因之一,關稅的高低導致奢侈品國內外差價。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奢侈品價格平均比法國高72%,比美國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對比發現,美國沒有增值稅,進口稅稅率極低,有些商品還都免稅;法國雖然增值稅比中國還高,但是進口稅較低,還有退稅政策。這些優惠的政策吸引國人到海外去購買奢侈品。相比之下,在中國,奢侈品作為進口高檔消費品,依據商品類別的不同,一般需要交納6.5%~18%的進口關稅、17%的增值稅,以及30%的消費稅。原因之二,奢侈品品牌的價格歧視。根據奢侈品的定位和保持自己品牌的高端形象,奢侈品不會輕易降價,并且會根據自己的品牌優勢進行價格歧視,以不同的價格銷售不同的產品。
三、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未來潛力
(一)中國的富人階層在人數和財富上都在飛速增長
在知識經濟時代,百萬富翁的數量越來越大。1999年首富財富值80億元,2012年首富財富值800億元,十三年間中國首富財富值翻了10倍。2006年,據報道中國1.3億的人口當中有大約30萬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富翁。隨著“90后”步入校園,新一代消費主力軍已經出現,“70后”、“80后”的高級知識分子、白領、IT人才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潛在的消費人群。新一代的消費觀念在改變,老一輩的儲蓄方式與理念正在淡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奢侈品的理念,更懂得欣賞奢侈品的價值。
(二)“面子工程”
中國人的面子觀念,深深地影響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中國人的觀念,奢侈品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高檔的產品可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絕大多數人認為,擁有奢侈品意味著成功和具有高品位。中產階級購買奢侈品的態度可以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有些中產階級有購買能力,而有些中產階級是花費積攢一年到兩年的積蓄來購買一件小奢侈品或奢侈品配件。
(三)稅收等有利因素的影響
對于稅收因素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訂的世貿總協定促使中國對奢侈品進口所征收的關稅逐步降低,促進了奢侈品的銷售。例如,2004年底之前,進口手表的關稅是28%~40%,2005年已經降低到12.5%,2006年底稅率則進一步降低至11%:另一方面,中國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不斷提高,根據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的公式可知,假定居民個人收入不變,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居民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05年10月,將工薪收入納稅起征點由800元提高至1 600元。自2008年3月1日起,將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由每月1 600元提至每月2 000元。
國人的消費觀念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領導。應積極引導國人正確的消費觀念,冷靜看待奢侈品。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人,可以去購買,普通工薪階級沒有必要為了“面子”問題,拿出自己40%甚至更多的薪水去購買對自己并不實用的奢侈品。投資奢侈品,不能產生財富值,更多的資金應該被投資于中國的實體經濟,促進資金循環,帶動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真正提高人口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另外,還應減少國內外奢侈品差價,引導奢侈品消費能力回流國內,帶動國內消費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慧.透視中國的奢侈品消費[J].華東經濟管理,2005,(10).
[2] 慧典市場研究報告.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現狀分析[Z].2011-04-08.
[3] 吳從慧.中國的個人所得稅課征模式改革[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1).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