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稅政策不僅可以從宏觀上對相對弱勢的中小企業進行扶持和調控,還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創新意識,是促進其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中國財稅政策在體系上還欠缺完整性,政策的傳達和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落實不到位和效率低下的情況。結合河南省中小企業財稅政策的情況,分析其實施成效及不足,并針對不足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河南省;中小企業;財政政策;稅收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113-03
一、支持河南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及其成效
(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及其成效
河南省中小企業數量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9%以上,貢獻了全省61%的GDP、51%的稅收和85%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了較大的困難,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尤其突出,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產生較大影響。
河南省財政廳結合實際,2012年安排資金2.8億多元,采取多種措施,運用財政杠桿,提高中小企業應對困難的能力,為中小企業減負解圍。
1.支持特色中小企業發展
2012年8月,河南省財政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分配方案發布,重點支持以下領域特色產業中小企業: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生物醫藥、新材料、紡織工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
在資金的分配過程中,把2011年特色產業中小企業資金使用績效作為依據,參考資金使用情況、項目進展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等因素計算綜合得分。這樣做的出發點就是讓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效益。共有157個項目獲得2011年河南省特色產業中小企業資金支持,每個項目獲得300萬元以內的無償資助和貸款貼息。2012年,河南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安排1.14億元,專項用于支持特色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聚集區內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節能減排、協作配套,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2.支持科技中小企業發展
2012年河南省財政籌措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采取切塊方式下達省轄市和直管縣,以貸款貼息方式為主,原則上支持小微企業資金比例不低于分配當地資金規模的60%。據統計,全省共支持800多家中小微企業,帶動投資200多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洛陽市共安排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2 266萬元、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資金654萬元、中小企業發展資金1 160萬元。
3.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據了解,2011年省財政撥付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資助獎勵和補充資本金7 266萬元,支持63家擔保機構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擔保總額188億元,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從2012年起,省財政連續三年設立省級擔保獎勵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對市縣擔保機構新增資本金,省財政按一定比例進行獎勵;對符合監管部門條件且單筆500萬以下擔保融資額占其年度全部擔保融資額60%的擔保機構,省財政按其擔保額和擔保期限給予一定的獎勵,用于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
對當年為中小型和微型企業提供新增貸款額及同比增長超過20%且新增存貸比超過60%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新增貸款額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每家機構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省財政還對社會開辦的專業性公共服務平臺給予支持,對產業集聚區新設立的小微企業服務中心給予開辦費補助。
中國信保河南分公司與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簽訂合作協議,中國信保推出專門支持小微出口企業的險種,雙方在財政補貼支持下,共同支持和服務該省小微出口企業。由于有財政補貼,中信保對于小微出口企業的保費費率很低。中國信保河南分公司2012年支持小微出口企業數量達到去年的2.5倍。
數據顯示,截至2012上半年,河南中小企業戶數39.09萬戶,同比增長4.18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增長9.47個百分點,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7.98個、13.53個、8個百分點。
(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河南省自2011年起,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主要如下:一是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自2011年11月1日起,將銷售貨物、應稅勞務增值稅的起征點分別由月銷售額2 000元~5 000元、1 500元~3 000元提高到5 000元~20 000元;將按次納稅的增值稅起征點幅度由現行每次(日)銷售額150元~200元提高到300元~500元。將按期納稅的營業稅起征點幅度由月營業額1 000元~
5 000元提高到5 000元~20 000元;將按次納稅的營業稅起征點幅度由每次(日)營業額100元提高到300元~500元。二是將小型微型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政策,延長執行期限并擴大范圍。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三是免征金融機構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印花稅。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免征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印花稅。四是延長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稅優惠政策。將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由銀行業機構全資發起設立的貸款公司、法人機構所在地在縣及縣以下地區的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金融保險業收入減按3%稅率征收營業稅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15年底。五是延長金融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對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照規定比例計提的貸款損失專項準備金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六是對擔保機構從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或再擔保業務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評級、咨詢、培訓等收入)三年內免征營業稅。
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現行財稅政策的不足
(一)立法層次低,缺乏整體規劃性
立法層次低,一方面說明中國稅收立法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體現出現行稅收政策制定的混亂性。大量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雜亂無章,對于專業人士都需要一番精力才能理清,更不用說缺乏專業涉稅人才的中小企業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僅需要有總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同時還需要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整體財稅政策規劃。這無論是對稅務機關加強中小企業的稅收管理,還是對中小企業盡快熟悉適合自身的財稅政策,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特定政策較少,缺乏針對性
從現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來看,大致有財政貼息、起征點、小型微利的企業所得稅等政策是特定針對中小企業的,而像免稅項目、加速折舊、加計扣除、低稅率、稅額抵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重組稅收優惠、創投企業稅收優惠、鼓勵行業稅收優惠、延期納稅等政策基本是帶有普遍優惠性質的,不僅僅是中小企業可以享受這些財稅優惠政策,其他的只要符合條件的企業都是可以享受的。普惠性質的稅收優惠政策沒有針對性,對于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效果不佳。況且,普惠性質的稅收優惠一般需要企業能夠準確地進行會計核算,但對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業來講,往往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享受已經制定出臺的財稅優惠政策。因此,考慮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和面對的經濟環境,針對中小企業專門制定財稅政策,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三)政策的總體效果偏低,缺乏刺激性
2011年11月出臺了對小型和微型企業免征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是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的重要舉措,但這些收費并不會涉及到每一個中小企業,而且這些收入基本上是少則幾元、多則幾十元的費用,對于減輕企業的負擔效果甚微。反過來說如果政策效果良好的話,就不會出現中小企業的倒閉潮或者“溫州老板跑路”的現象。雖然不能說這種現象與財稅優惠政策直接相關,但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現行的財稅優惠政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小企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在產出品和生產要素兩個方面都沒有定價權(周其仁,2011),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有針對中小企業的刺激性財稅政策,防止中小企業“率先”成為經濟波動的犧牲品,使財稅政策能夠發揮促進中小企業穩定發展作用。
(四)主體稅種優惠力度偏小
政府在主體稅種方面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如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提高,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免交相關的印花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但這些優惠政策的力度偏小。貨物與勞務稅起征點提高后,中小企業少繳的流轉稅負擔降低并不明顯。在企業所得稅方面,能夠享受減半征收的僅僅是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的企業,大量的中小企業無法享受減半征收優惠的好處。而在印花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方面,中小企業繳納的這些稅收數額本來就很小,減免后對整體稅負影響不大,中小企業減負效果并不明顯。
在國家日趨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也紛紛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政策,但是由于河南省的經濟基礎比較落后,所以河南省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幾乎都是處于大政策環境的模糊引導狀態下,并沒有專門針對本市中小企業發展現階段的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等進行明確的引導。因此,在缺少針對中小企業具體情況的扶持政策的條件下,既沒有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的困難,也無法發揮政府的扶持功能。
河南省雖然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局,但是由于企業的劃分一直是按照所有制、區域劃分,分屬于不同的行政管理單位,所以不免會出現政出多門、多方管理的現象。這在企業沒出現問題時還好,一旦企業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各個部門互相推諉、口徑不一的狀況,使企業無所適從。
由于河南省的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負債又多,沒有足夠的財產抵押,又缺乏擔保,銀行又對中小企業持有歧視態度,所以資金短缺是我市中小企業目前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目前河南省政府在對待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問題上往往是偏好抓大,在稅收、技術支持方面,政府往往將政策傾斜在大企業上,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不免就有所減少。但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又非常依賴于政府的扶持,所以地方政府的這種做法使中小企業受到諸多限制,加劇了市場的不平等競爭,也使政策的實施大打折扣。
三、完善財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制定可操作性的整體規劃
鑒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及中小企業的重要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文件發布切實可行的、具有現實可操作性并具有一定法定約束力的整體規劃,根據整體規劃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方面支持政策制定在前,而不是等中小企業“病入膏肓”時再制定相關刺激政策,這對于促進中小企業良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提高整體政策法律級次的同時,根據整體規劃整合、優化現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方面的支持政策,使中小企業自身能夠非常明確地知曉能夠享受哪些優惠政策,提高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的針對性,而不必像現在這樣讓中小企業在眾多的規范性文件中去尋找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一貫的方針,而不是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于促進中小企業穩定發展不無裨益。
(二)中小企業創業初期的財稅政策
從發達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實施效果來看,在中小企業創業初期,主要是運用財政貼息、財政擔保等政策,保證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能夠平安度過融資困難。目前中國也有相關的政策安排,如專項資金、貸款、擔保、債券方面,但約束力不強。這些政策往往是中央政府制定原則性的規定,具體由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來制定本地區的政策,因各地方財力、發展水平等具有較大差異。而從條例出臺的時間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出臺條例的時間較晚,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則較早地出臺了相關條例,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本文提出的“政策馬太效應”,即越是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制定的政策越優越,而最需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經濟發展不好的地區則出臺不了優惠政策,這不免與中央政府的政策規定南轅北轍。因此通過約束力較強的規劃加大、鞏固、平衡財政投入是必要的。
在稅收政策方面,在中小企業發展初期應堅持“無稅”或“輕稅”的政策,在稅收管理上堅持“從簡”。中小企業發展剛剛起步,堅持“多予和少取”對于其順利發展意義重大。中小企業面臨著不確定性的市場,是原材料和商品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在這種情況下,經營面對較大的風險,盈利能力較低。因此在中小企業發展初期應將更多的利潤留給企業,支持其發展。
(三)中小企業發展中期的財稅政策
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抵御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均逐步增強,財務制度逐步規范化,制定具體明確的支持政策具備了初步的條件。在財政政策方面,可以逐步減少財政資金政策的支持,轉而用財政擔保、設立發展專項資金等間接方式進行鼓勵,并且著重向具有地方產業特色、就業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環保型中小企業傾斜,著力調整產業發展結構,引導中小企業發展。
在稅收政策方面,應鼓勵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因此優惠政策在兼顧所得稅優惠的同時著重在貨物與勞務稅方面傾斜。為了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著重在貨物與勞務稅方面進行稅收優惠,激勵企業的商品生產銷售和勞務的提供,如可以設定貨物與勞務稅的最高稅收負擔,實行超稅負返還的政策。企業商品銷售和勞務提供的擴張,必將促進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在享受普惠制所得稅優惠的情況下,也將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中小企業成熟期的財稅政策
在企業的發展成熟期,可以進一步減少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重點轉向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鼓勵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中小企業進入穩步發展的成熟期,貨物與勞務稅的優惠不應成為主要稅收優惠,稅收刺激政策應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所得稅方面。如加速折舊、加計扣除、稅后利潤再投資退稅等政策,把更多的利潤留在企業,支持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為了促進中小企業擴張,在資產重組如企業兼并等方面應給予必要的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大企業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而來,因此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成長為大企業,成為地區的重點稅源是各種刺激政策制定的根本。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背景下,應從企業成長周期的整體和全局來把握,適時轉變制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的角度。
參考文獻:
[1] 陳鐵山.財稅政策調控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和局限性[J].稅務與經濟,2011,(4).
[2] 郭佩霞.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取向[J].稅務研究,2011,(6).
[3] 辜勝阻,楊威,李洪斌.后危機時期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政策[J].稅務研究,2011,(6).
[4] 周其仁.2011年中小企業的挑戰何在?[EB/OL].http://view.news.qq.com/a/20110103/000030.htm.
[5] 李忠峰.為中小企業“減負解圍”[EB/OL].http://www.cfen.com.cn/web/cjb/2012-10/18/content_918040.htm.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