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人口的增加,氣候變暖、環境污染等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綠色信貸是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引導資金流入促進環保的企業及機構。并且從污染環境的企業和項目中及時抽離資金,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從金融學的角度出發,研究如何利用綠色信貸這一金融杠桿來約束企業的行為,合理配置社會資金,從而使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綠色信貸;赤道原則;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118-02
一、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現狀
在中國,綠色信貸指政府部門通過金融行業的杠桿原則來調節信貸的支持,就是對不符合環境條件的企業與項目不提供信貸的支持,而且采取相應措施收回已經發放的貸款。而對綠色環保行業則實施貸款綠色通道政策。目前,中國關于綠色信貸的研究主要是信貸風險和信貸作用這兩個方面。
在風險方面,于飛(2011)指出,在中國,違反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企業相對突出,導致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有綠色信貸環境的幫助,總結了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實踐,以及對中國實施綠色信貸的參考,有利于中國推進綠色信貸。但因為它是新事物,商業銀行的理解和實施綠色信貸仍然有著很多的困惑。主要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過多的依賴于環境保護部門的相關信息,還有環境的保護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等等問題。而中國環境保護部門的信息更新和落實又存在準確性和及時性方面的問題,致使很多企業可以有漏洞和空子可鉆,加大了綠色信貸的風險。
在綠色信貸的作用方面,黨春芳(2011)指出綠色信貸的目的是引導資金和貸款流入國家環保事業的企業和機構,并且從破壞、污染環境的企業和項目中實施懲罰性的高利率,以此來收回部分資金,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還有就是在建立完善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商業銀行可以開展節能減排信貸業務的觀點,并分析商業銀行在節能減排中發揮的作用。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推進相對光滑的綠色信貸,在創新信用等級方面,綠色信貸進展緩慢,制約了綠色信貸的發展。對赤道原則是否適應中國國情,還需要實踐,本文希望通過對主要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比較分析目前開展綠色信貸條件,以此實現赤道原則,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減排責任制度。政府的支持和國家的激勵機制也是開展綠色信貸必不可少的,這些為進一步開展綠色信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中國銀行綠色信貸情況
在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為了支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銀行打出了以“綠色”、“低碳”為目的的信貸方式,2012年一年時間向綠色經濟、低碳項目和民生工程在本地和國外的信信貸高達1 000多億元,為山東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并獲得了“金融創新獎”由省政府發出。在個人理財方面,2012年中國山東省分行消費信貸新投出250多億元的貸款,連續三年增長位于同行業首位,促進全省消費的增長,改善人民的生活。
二、中國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存在的主要障礙
(一)缺乏相關法律制度與規章標準
雖然國家制定了 《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用風險的意見》并作為指導綠色信貸的政策,但缺乏一個統一的操作規則,具體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的缺乏,導致商業銀行仍然存在選擇的空間,缺乏剛性約束,經營綠色信貸標準和法規的缺失。雖然說中國的綠色信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因為相比在世界上,更加成熟完善的“赤道原則”中國的《環境政策和法規的實施意見》對信用風險,等一系列的綠色信貸政策,是一個綜合性的,行動的基本規律,對大和廣泛的內容,缺乏具體的貸款指南或環境風險評價與管理標準。在各大商業銀行的宏觀指導下,雖然頒布了規定的相關制度,但由于關鍵的概念是不一致的(如環保產業的定義等),速度和效果將大打折扣。
(二)政府的激勵與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政府支持和監督制約機制,商業銀行更多地考慮商業利益,而不是環境保護,對一些界限不清,或短期內難以暴露環保問題的企業和個人仍然給予信貸支持。 由于缺乏監督和約束機制,各商業銀行執行綠色信貸政策的力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各商業銀行不公平競爭,挫傷銀行遵紀守法的積極性。
(三)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不完善
環境保護部門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簽署了信息共享協議,他們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提高信息共享的工作全面實施綠色信貸政策的通知》,將企業的環境績效信息在銀行信貸管理系統發布。三部委發表了《對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發布實施防范各級環保部門的意見》,要求信用風險與商業銀行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完善信息溝通機制,企業環境信息共享。但是這是不重要的任務。由于當地環保部門和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建立雙方溝通的渠道很困難。
(四)缺乏完善的風險評級標準
綠色信貸作為一種工具、概念和方法,其核心內容是一致的,即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和交付,加入貸款申請人的環保信息,節能減排和環境風險的檢查和評估的情況下,為了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的企業延長信用,發揮為綠色環保的支持作用。這需要一定的標準的審查。審查標準也需要適應中國的國情,中國的綠色信貸發展時間太短,盲目地引進國外的標準是不行的。我們需要的是借鑒,然后參考中國國情進行一定的調整,來確定這個標準并實行。
三、國內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對策
(一)建立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行政監督機制,它有能力控制和監督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商業銀行,必須建立環境風險謹慎的操作規則。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在分類標準建立貸款項目對環境和社會環境和貸款項目實施社會影響評價,不僅要確保銀行能真正實施綠色信貸,而且必須建立環境風險謹慎的操作規則。為了建立綠色信貸法律制度的監督建立可行法律法規。
(二)建立有效的政府監督制約機制與政府激勵推進機制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必須與政府監管機構一起工作,建立實施綠色信貸政策和激勵推進機制的有效監督和制約機制,為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提供基礎,并為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提供壓力和動力。其中,不僅要有商業銀行的違規行為對環境的非法程序或“項目”的企業信用行為的責任和懲罰措施,而且也要進行有效的綠色信貸商業銀行和企業奉行的政策獎勵。
(三)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
銀監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兩高”(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生產,工業增長速度仍然較快,在貸款總量上有上升,而且這增幅的下降趨勢不明顯,商業銀行控制的“兩高”行業貸款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任務。基于此,政府部門的監管應放在一起。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要落實責任追究違法行為,要真正激勵實行綠色信貸政策的銀行和企業,引導銀行和其他金融行業支持環境保護工作的行業。增加懲罰污染企業和商業銀行增加貸款的行為,增加商業銀行違規發放貸款的金融風險,同時也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不斷完善配套政策。首先,綠色信貸行業的支持,從目前來看,經濟效益不好,如風力發電和垃圾發電等行業,需要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的支持,給予鼓勵和保證,這樣使得銀行等金融行業敢于發放貸款支持。第二,政府應該建立在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政策。綠色信貸不僅是銀行和金融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一個銀行,用來降低風險和防范其金融業的有效途徑,但在足夠的約束和激勵政策的缺乏條件下,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將是不夠的。
(四)進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溝通機制
為了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部門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共享,首先,環境保護部門和商業銀行應該各管其職。目前,中國很多企業有嚴重的環境污染,但由于地方政府給予當地環保部門的壓力,在這些大的利潤的條件下,政府部門采取的是不管的態度,大量的環境污染信息只能由NGO透露。出現這樣一種結果,環保部門應擴展到企業環境信息采集,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和環境保護中心。重點行業的定期檢查;環保企業要隨時抽查;加大違法企業的處罰;對重點企業項目類型增加審查;加大社會監督和制約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防止商業銀行為非法企業污染環境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提高企業的環境整體意識。商業銀行應完成貸款企業的信息收集,跟蹤貸款公司使用,由國家行業的貸款審查規定的項目增加,減少污染工程行業,貸款數量也要規避風險,同時,加強對商業銀行信息和環境保護部門的溝通。因為當地環保部門和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分別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所以信息共享的路徑很長,信息傳遞周期很長,導致信息更新很慢。環保部門和商業銀行應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企業環境保護的數據庫,環境保護和中央銀行應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提高企業信息共享的強度,同時要求商業銀行以企業環境信息作為判斷是否提供信貸支持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朱怡琳.發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由支持綠色經濟模式引發的思考[J].經濟論壇,2011,(20).
[2] 張容海.關于綠色信貸的幾點思考[J].遼寧經濟,2012,(6).
[3] 文靜.金融部門開展綠色信貸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甘肅金融,2011,(9).
[4] 何德旭,張雪蘭.對中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若干問題思考[J].上海金融,2010,(12).
[5] 黨春芳.關于中國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的思考[J].現代經濟探討,2011,(2).
[6] 梅林海,葉麗娟.綠色金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撐[J].中國市場,2010,(4).
[7] 邢天才.綠色信貸——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J].中國金融,2010,(10).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