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對上市公司員工的一種主要激勵手段,股權激勵有助于提升企業經營的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其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特別是在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方面。針對股權激勵在實務中面臨的會計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達到改進股權激勵會計處理的目的。
關鍵詞:股權激勵;會計處理;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155-02
引言
股權激勵把上市公司的股價與經營業績連接起來,運用股票升值帶來的價格差異來對管理者進行獎勵,激勵管理者關注公司的長期發展。其目的是通過解決委托代理問題來約束公司的管理層,對管理層的短期行為進行約束,降低道德風險發生的可能,減少監督的成本,從而最大化股東的利益。會計準則上把這類股權激勵的手段叫做“股份支付”,根據準則的規定,又可以分為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和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兩種形式。由于中國的股權激勵機制還處于建設之中,積累的經驗尚不充分,在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了股權激勵的有效實施。
一、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會計處理面臨的問題
(一)支付方式選擇的不明確
會計準則規定了兩種股份支付的不同處理方式,這為企業的會計處理帶來方便。然而,企業也有可能利用規則調節利潤。對于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其在授予日不進行處理,在等待期內按照授予日的公允價值確認成本費用,并相應結轉權益,行權日后不再對相關科目進行調整。對于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其在等待期內按照當時的公允價值確認成本費用,并確認對應的企業負債,行權日過后,對負債公允價值的變動要計入當期損益。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現金結算的支付方式記錄的費用較少。而如果股票價格上漲,權益結算記錄的費用就會較少。這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造成企業記錄的成本費用并不相同,為企業調節利潤提供了可能。
(二)公允價值的確定方式不完善,行權條件過于自由
鑒于中國股票市場的現實情況,上市公司一般通過期權定價模型對股權激勵進行估計。企業會計準則沒有限定企業對模型的選擇,不同的模型選擇的參數不同。此外,再加上參數的選擇也沒有一定的標準,隨意性很大,使得企業根據不同模型估算出來的價值差別很大。這種潛在的可調節性,使得企業有可能通過選擇不同的公允價值來調節利潤。
可行權條件要與公司的業績緊密相關。然而,在中國具體的操作實踐中,相關程度是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的。不少公司的可行權條件定的過低,使得對高管的約束作用近乎不存在。例如,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可行權條件是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然而我們通過分析其財務報表可知其前幾年的增長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上,這說明即使伊利股份的高級管理人員工作不夠努力,甚至相對有所懈怠,依舊可以獲得公司給出的巨額獎勵。
(三)費用分攤以及等待期的確定不規范
等待期是指可行權條件被滿足的期間。如果股份支付規定了等待期的,等待期為授予日至可行權日,如果沒有則要具體進行預測。會計準則沒有對股份支付的等待期進行規定,每個公司都有其自己的理解,甚至相差十分巨大。不少上市公司,不能夠合理地結合股權激勵的可行權條件,尤其是方案中隱含的可行權等待期,對成本費用進行分攤,將相關費用直接計入一個會計年度,從而對企業正常的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僅僅由于此項會計處理就造成了企業年報虧損。例如,某煤炭上市公司,將總額為8.34億元的股權激勵成本在兩年內加速進行攤銷,造成其經營利潤發生巨大波動。因此,上市公司應當在遵守會計準則規定的基礎上,對其股份支付的成本進行合理攤銷,并相應進行會計處理。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上市公司有責任對其股權激勵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充分的披露。具體而言,對股權激勵進行價值評估的模型、采用的前提假設和估值技術、參數的選取以及成本費用的分攤等應當進行信息披露。在實務中,很多上市公司沒有對其最佳可行權數量進行說明,沒有對總的期權費用和相應的分攤情況進行披露,甚至連公允價值的計算方法都語焉不詳,弱化了股權激勵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資本市場對其監管的有效性,從而使得企業有可能利用有關的漏洞,虛假進行會計處理,進行會計造假。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加強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
二、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一)制定適宜的可行權條件
上市公司制定的可行權條件必須既符合實際,管理層能夠達成相應的目標,又不能過于簡單,使得達不到對管理層的激勵和約束。因此,上市公司要對可行權條件進行合理的設置,業績條件和服務期限條件都要考慮到實際的需求。從而使得可行權條件能夠提高對公司高管的道德約束力,促使其關注公司的長遠發展。
(二)完善會計準則的規定
會計準則應當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制定更加具體的規范。一方面,準則應對企業選擇股份支付方式的適用范圍進行列示,以供企業進行選擇。另一方面,對與股權激勵有關的會計準則進行完善,要求企業必須在其附注中對估值模型的選擇進行著重說明,對估值模型參數的選取進行介紹,并合理規定對股份支付攤銷的處理方法。通過這兩個方面,降低企業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的選擇,支付方式的選擇以及費用分攤等方面的隨意性,從而加強股份支付的規范性。
(三)加強對股權激勵信息披露
要加強對股權激勵有關的信息披露,具體而言要對董、監、高出售股權激勵獲取上市公司股票的情況進行披露。不僅僅要對股份支付對公司當期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披露,還要估計其對未來可能造成的影響。加強對制定和實施股權激勵情況的審核,完善事前和事后監管。
結論
雖然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雖然已經有了不小發展,其在會計處理方面依舊面臨著不少的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公司的配合又需要在制度上進行完善。股份支付是一種有效的長期激勵機制,對其的合理運用,能夠提升管理層的經營效率,能夠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陳欣.股權激勵計劃盤點[J].財會月刊,2011,(29).
[2] 周紅燕.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案設計中的問題與建議[J].財會研究,2011,(18).[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