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京在其十四年的執政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清晰的、一貫的和具有普京特色的政治理論、經濟理念、外交理念、國家安全理念和相應的政策與戰略,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些理念與政策稱其為“普京主義”。普京主義與葉利欽、戈爾巴喬夫的理念和政策有顯著不同,也與奧巴馬、卡梅倫和奧朗德的價值觀念與政策取向格格不入,普京主義對俄羅斯的社會歷史走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對今天和未來一個時期的世界政治與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普京主義;理念;政策
中圖分類號:F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228-02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主義,歸納起來大體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系統的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理論,如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第二種是把某種思想、行為和準則等作為“至上原則”進行推崇、信奉、堅持和實行。如集體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第三種是某種理念和政策主張,如撒切爾主義、奧巴馬主義、門羅主義等。普京主義屬于第三種類型,它不是指普京在某些領域的系統理論,而是指普京執政期間大力倡導、始終堅持并付諸實施的基本理念和政策主張。普京執政十四年,他的治國理念及在政治、經濟、外交、安全等方面的政策主張和戰略思路具有連續性、明確性和獨特性,既不同于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也不同于奧巴馬、卡梅倫和奧朗德,不但對俄羅斯的社會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對世界政治與安全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我們有充分理由將其稱為“普京主義”。普京主義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內容。
一、在經濟領域以強國富民為戰略重目標,堅持走俄羅斯式的市場經濟道路
強國富民既是普京的執政理念,也是普京治國的戰略目標。怎樣才能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呢?普京認為只有發展經濟、實現經濟高速增長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沒有經濟的發展俄羅斯就有淪為二流、三流國家的危險。為此,普京制定了GDP翻番的目標,制定了到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制定了進入世界經濟十強、七強、五強的目標(目前已實現)。那么發展經濟要走什么樣的道路呢?普京認為,在體制上要建立具有俄羅斯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它既不同于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也不同于中國的中央集權的市場經濟體制,而是國家主導、國企支撐、市場競爭三位一體的經濟體制。這種體制是以市場原則和市場機制為基礎,充分發揮國家的規劃、調控和推動作用,把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行業掌握在國企手里。這種體制既需要建立強有力的政府,又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市場規劃,其根本依據就是俄羅斯國情和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經濟發展方式上,普京主張要從資源依賴型經濟轉向創新型經濟。迄今為止,俄羅斯GDP增長、國家財政收入增長和對外貿易增長主要還是依賴生產和出口石油、天然氣、木材、礦產品等資源型產品,這種資源依整型經濟不但不可持續,而且也難以提高國際競爭力,所以要轉向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為主導的經濟,而國有大型企業應是創新經濟的主力,產學研結合應是發展創新經濟的重要形式。在經濟改革方面,普京堅決反對激進式的改革,主張實行漸進式改革,無論是進行私有化還是國有化都要依據實際需要慎審進行。在對外開放方面,普京主張對外開放要以俄羅斯利益為中心,只有在對俄羅斯有利的情況下才加入WTO。
二、在政治上主張民主化、多元化和穩定化
西方政客和輿論一直把普京描述成獨裁者和壓制自由、打擊異己、踐踏人權的惡人,這絕不僅僅是偏見,而是惡意的歪曲和抹黑,原因很簡單:普京不是他們的奴仆、傀儡和盲目崇拜者。普京在政治上信仰民主、尊重民主,而且是真心實意的,不像有些政客打著民主招牌來竊取私利和權位。在俄羅斯普京的民主素質和修養遠高于很多政客和官僚,這與他的強硬風格和鐵腕治國方式沒有關系。強硬不等于獨裁,鐵腕不等于霸道,理念和風格不是一個范疇。普京的行為從不脫離法制軌道,他尊重憲法,贊成多黨制,反對搞意識形態國家化,主張政治和思想多元化,他積極倡導愛國主義,希望各黨派能夠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在俄羅斯國家利益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共同為實現強國富民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他不希望并極力避免各黨派、各族群之間為了各自利益而發生“你死我活”的內訌和爭斗。他希望并致力于國家能保持政治穩定的局面,從而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必要的環境。因此,普京對于各種極端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各種恐怖主義等采取依法嚴厲打擊的態度,這被西方歪曲成是壓制民主和破壞人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推銷其所謂的普世價值和獲得經濟與安全利益,在俄羅斯周邊國家策劃、煽動和支持其代理人搞所謂的顏色革命(如在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坦等國),并企圖在俄羅斯也上演這種鬧劇。為此,美國駐俄大使、美國資助的各種基金和社團組織煽動和制造反政府、反普京活動,遭到普京的嚴格限制和有力打擊,從而激起西方一輪又一輪的憤怒情緒。實際上。在俄羅斯普京是民主的真正捍衛者和踐行者,與戈爾巴喬夫盲目的、軟弱的民主和葉利欽時代的混亂民主相比,普京的民主則是一種法制基礎上有秩序的民主,是在俄羅斯這塊地上成長起來的民主,而不是西方強加的民主和從外部世界移植過來的民主。普京堅持的是大多數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數精英的民主,不是損害俄羅斯利益,把俄羅斯推向分裂和混亂的民主。
三、在外交領域堅持和實行多邊主義、務實主義及獨立與合作理念與政策
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大削弱,失去了昔日超級大國的地位,世界上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美國以世界領袖和國際警察的角色奉行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政策,在此背景下普京在外交領域明確主張和實行多邊主義政策。美國的單邊主義就是按照美國的意志和利益來安排世界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重大國際問題由美國來決定,如果不能以聯合國名義合法地進行,就單獨行動。普京不能接受由美國來決定俄羅斯的命運和利益,也不甘于由美國單獨決定世界秩序和重大國際問題,因此他在外交上強烈主張多邊主義政策。多邊主義的含義是,重大國際安全問題要由聯合國決定,重大國際政治與經濟問題應通過多邊協商解決。普京堅持多邊主義的理論依據是“主權民主論”,即主權國家是平等的,國際問題應由相關主權國家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在一國之內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民主權利;在國際上各國的主權是平等的,每個國家都有參與和決定國際事物的權利。一國之內的事務要由本國人民來決定,不允許干涉別國內政;國際事物,要由相關的主權國家來決定,不容許以霸權的方式來決定。普京奉行多邊主義的主要目的是:抵消和牽制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展示俄羅斯作為政治大國的地位和作用,維護俄羅斯的尊嚴和利益。在奉行多邊主義的基礎上,普京在具體處理國際關系的實踐中又采取務實主義的政策,不是處處與美國和西方對抗,而是根據本國的綜合實力,根據利益權衡的結果和國內政治與戰略需要,在不同環境、形勢和問題上對西方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總體說來,在涉及俄羅斯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問題上,普京不會讓步,也不惜與美國和西方對抗,但底線是不陷入新的冷戰或武裝沖突;在經濟、環保、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反恐及地區安全等領域,采取積極與美國和西方合作的政策。普京采取務實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以俄羅斯的利益為核心,保持俄羅斯對外政策的獨立性、自主權和靈活性。
四、在安全領域努力保持核威懾與戰略平衡,建立周邊安全體系、阻止北約東擴和加速軍隊現代化
俄羅斯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美國和北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雙方對此也都心知肚明。普京認為,要保障俄羅斯的戰略安全,主要靠戰略核威懾,即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器對美國和北約產生的威懾力。在常規軍事力量方面,俄羅斯遠遠落后于美國和北約,但在戰略核力量方面雙方勢均力敵,即雙方都具有毀滅對方二次以上的能力。如果雙方都保持目前的戰略核武器規模和水平,相互形成核威懾,誰也不敢使用核武器,誰也不敢發動侵略和進攻,這就是一種戰略平衡。普京希望維持現狀,保持目前這種戰略平衡,這樣俄羅斯才能獲得戰略安全。但美國要在俄羅斯周邊的波蘭和捷克等國部署導彈攔截系統,名義上是防備伊朗的導彈攻擊,實際上是針對俄羅斯的。如果美國在俄羅斯周邊部署了這種導彈攔截系統,就會大大削弱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的進攻能力,從而削弱其核威懾力,打破戰略平衡。因此,普京堅決反對美國在俄周邊部署導彈攔截系統,并稱如果美國執意部署,俄羅斯將作出強烈回應。另一方面,普京堅決反對和抵制北約東擴計劃。自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聯盟——北約不斷向東擴張,其最終目標是把烏克蘭、格魯吉亞,甚至白俄羅斯都拉入北約的隊伍,從而形成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所以,普京清醒地看到了北約東擴對俄羅斯戰略安全所構成的直接威脅,因此,堅決反對和強烈抵制北約東擴計劃,以各種方式阻止北約東擴的步伐并已收到一定成效。在與美國和北約展開安全博弈的同時,普京積極與周邊國家,尤其是獨聯體國家和中國建立密切的安全合作關系。普京通過與獨聯體國家的共同防御條約和上海合作組織,加強了與這些國家的戰略安全領域的合作;普京積極推動以俄白哈三國關稅同盟為基礎建立歐亞共同體,希望能為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的安全與軍事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更緊密的經濟紐帶。普京高度重視并不斷提升中俄協作伙伴關系的水平,不但意在徹底消除來自北方的安全威脅,更希望借中俄在安全領域的密切合作,牽制來自美國和北約的安全威脅。在堅持上述安全政策和安全戰略的同時,普京在財政收入不斷增長的形勢下,加大了對軍費的投入,積極推動新武器新裝備的研發,實行軍事改革,加速軍事現代化的步伐,為保障國家安全創造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樹華.普京之路:政治穩定才能國家復興[N].環球時報,2013-11-04(14).
[2] 普京文集(2002—2008)[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29-667.[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