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激發中國居民度假旅游的需求,離城市較近的縣城,成為了旅游熱點,縣域旅游由此得以迅速發展。旅游體驗作為游客的一種感知體驗,對旅游目的地游客旅游體驗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務質量和游客滿意度。因此從旅游體驗視角研究廣西興安縣度假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對策,對于興安度假旅游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旅游體驗;縣域度假旅游;興安縣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6-0251-03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旅游業發展呈現蓬勃之勢。縣域度假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憑借各自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沉淀,較大程度滿足了人們對就近旅游需求,迎合了人們對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盡情呼吸自然等個性需求,因而,也吸引了各地游客的高度關注。
一、縣域度假旅游概況
(一)縣域旅游定義
縣域旅游一般是指以縣域作為相對獨立的單位,接待旅游者并組織安排旅游活動的一種方式[1]。縣域旅游強調的是以客源相對集中的縣域或者風景名勝旅游景區、景點為依托,根據縣域內的旅游客源、交通條件、地理位置、行政區劃等因素,按旅游活動規律,全面安排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產品的生產與供應,以取得最理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縣域旅游的發展給當地帶來了新興的經濟發展動力,提高當地居民收入,改善縣域的經濟結構,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促進縣域城鎮化發展的速度。
(二)縣域度假旅游涵義
本文探討的縣域度假旅游,是指在某一特定縣域范圍內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度假為主要目的,以旅游設施為條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觀和服務項目為內容,離開定居地到某一縣域逗留一定時期的游覽、娛樂、觀光和休息活動。縣域度假旅游的發展離不開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基礎的接待設施、合理的旅游線路安排及相應的旅游接待服務,因此,縣域旅游的發展都是基于一定服務設施條件而逐漸形成的,是旅游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
(三)興安度假旅游發展概況
興安縣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湘桂走廊”要沖,桂黃一級公路、湘桂鐵路縱貫南北,距旅游名城桂林僅57公里,是全國第一批對外旅游甲級開放縣。興安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是大桂林旅游圈的次中心。近年來,興安縣政府不斷加大旅游開發力度,把旅游工作作為全縣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門成立旅游領導小組,縣委、政府領導親自抓旅游招商引資和景點景區建設工作,制定優惠政策,為旅游投資提供寬松的環境和優質服務。縣城建設立足于“靈渠文化的傳承和恢復”,使縣城成為深厚古文化的載體和無窮魅力的旅游景區。2005年興安縣榮獲“中國十大魅力名鎮”稱號,2012年興安縣榮獲“2012廣西十大休閑旅游目的地”稱號[2]。經過多年旅游發展,興安的度假旅游初見規模。現今興安主要旅游景點有5A級景區樂滿地主題樂園,4A級景點靈渠,以及水街、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景點。共有涉外星級賓館4家,其中樂滿地度假酒店是1家五星級酒店。2012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82.8萬人次,同比增長18.6%,實現旅游總收入33.7億元,同比增長27.6%[3],興安縣旅游得到迅猛發展。
二、基于旅游體驗的興安縣度假旅游調查現狀
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興安的靈渠、水街等景點對游客進行現場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16份,有效率達96.7%。問卷的設計主要是關于游客來此旅游地的原因、期望、認知、滿意度與忠誠度等情況而展開的問題,采用了等級頻率選擇式備選答案,按“完全否定”到“完全同意”設定六個等級的備選答案,并在錄入數據時分別依次采用1、2、3、4、5、6來代表各個選項的得分,其中“1”代表游客對此問題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其中“6”代表游客對此問題持“完全同意”的態度,其他的“2、3、4、5”則分別代表了游客回答問題的喜好程度的得分。最后用Excell軟件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游客對興安縣度假旅游發展的體驗感受。
(一)客源地集中在周邊地區,其中女性游客居多
興安的游客主要是女性,一共有82人,占總人數的70.7%,男性34人,占總人數的29.3%。游客主要是年齡在15~44歲的中青年,共有108人,占調查人數的93.9%。客源主要來自大桂林、廣西區、廣東省、湖南省等與興安距離不遠的周邊區域。
(二)游客對興安整體環境感受較好
興安縣在2006年榮獲“中國十大魅力名鎮”,自此大力發展縣度假旅游。經過七年左右時間的發展在旅游配套設施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縣域旅游發展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在興安旅游地整體環境調研中,共有71%游客給予4分及以上分值,認可興安旅游整體環境較好,尤其是有28%的游客給了6分,表示非常同意這一觀點。這表明,興安旅游地整體環境優良,給絕大多數游客留下了美好的旅游體驗,得到大家的認同。對于旅游交通、旅游地安全、旅游住宿給予4分及以上分數的游客分別占到調查游客的50.4%,51.2%和68.9%。
(三)游客偏好人文旅游景點
興安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有世界上最古老運河之一的靈渠;有華南五省第一高峰貓兒山;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有秦始皇統一嶺南時屯兵的秦城遺址;有明清時期的古村落秦家大院;有由秦漢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等組成的文化旅游街區等人文景點。經過調查,游客來興安有一半人對靈渠持滿意的態度,有51%(即選擇4分及以上分值)的游客認為興安旅游地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具有吸引力,其中24%的游客選擇了6分,表示是完全肯定在選擇來興安度假旅游是為了游覽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但是同時也有21%的游客表示來此旅游并不是來游覽靈渠的,可見興安旅游吸引力呈現多元化趨勢。
(四)游客度假旅游體驗得到一定滿足
通過調查發現興安名聲在外,游客來興安前對興安之行抱有較高的期望,75%的人都是興致盎然來到興安,66.4的游客認為興安具有良好的旅游口碑,有60%游客認為這里的旅游文化等很有特色,60.3%的游客認為這里的娛樂項目可以滿足需求。通過旅游前后數據對比發現,游客對興安度假旅游的項目和感覺還是不錯的,其中有53.8%的游客游玩后興致盎然,57.7%的游客認為游玩后感到非常輕松,68.2%的游客感到愉快。總體來講,興安度假旅游的景點與產品是能滿足游客的度假需求的。但是同時也發現在游客參與度和體驗度方面有待提高,因為也有一半的游客覺得當地旅游文化及娛樂項目未能激發游客好奇心,旅游收獲不多。
(五)游客對服務較為不滿意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游客對興安旅游地服務狀況存在一定抱怨和不滿。選擇3分及以下分值的游客共有78%,他們對興安的服務持一定否定態度。特別是21%的游客在對服務滿意的問題中選擇了“完全否定”的答案。可見在興安旅游地接待服務過程中,接待服務工作存在著諸多不足,沒有滿足游客的需求,影響了游客對興安度假旅游的滿意度。
三、興安縣度假旅游發展對策
(一)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旅游服務質量是影響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感觀印象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游客對興安度假旅游的滿意度,讓游客接收和認可興安度假旅游服務,興安縣應從硬件服務和軟件服務兩方面提高興安度假旅游的服務質量,形成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氛圍,增強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在硬件服務方面,興安縣尤其要加強食、住、行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在食的方面,可以通過改善興安的餐飲環境,在縣城內建設一批衛生好、環境好的中高檔餐廳,像民族餐廳、風味館、土菜館等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餐廳,餐廳還可以用上有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的裝飾。在住的方面,在星級賓館的建設上應根據客源情況進行合理規劃,注重整體的層次,滿足不同檔次的需求。星級賓館講究服務規模,普通旅館講究服務特色,指導當地賓館的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將興安當地的民族風格或者秦朝古韻特色融入其中,形成吸引游客的亮點之一。同時注意在旅游住宿地的建設和改造中融入建設一批適應各種游客需要的旅游接待中心,提供旅游咨詢、接待等配套服務。在行的方面,作為縣級旅游目的地,興安縣的外部交通環境整體良好,鐵路、公路都十分便利,但是景區與景區之間的通達性就比較差,如果不是自駕游的游客就很難解決交通問題,政府可以專門設置一些公共交通設施,在景點附近設置站點,加強景區的通達性。在軟件服務方面,興安縣應加強對旅游地居民和從業人員的培訓,首先讓他們了解認識到旅游開發對提高當地居民經濟收入、改善當地環境等的好處,讓旅游從業者自覺自愿地投身旅游工作中;其次是提高旅游從業者的旅游服務意識和技能,可以請旅游院校的教師到旅游地開展現場培訓,也可以組織從事旅游接待的居民和優秀從業人員外出考察、參觀學習外地旅游接待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第三是嚴格執行旅游地從業人員招聘、考核制度,貫徹執行相關激勵措施,激發他們為游客提供優質旅游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二)凸顯文化資源,打造度假品牌
興安縣縣域內各旅游景區景點特色鮮明,有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靈渠,其凝聚了千年深厚文化底蘊的秦漢神韻;有湘江戰役歷史沿革而來的紅軍紀念碑文化;有興安縣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衍生出豐富多樣的生態旅游資源及鄉村旅游資源等。因此在興安縣度假旅游品牌打造過程中,以“靈渠文化和秦文化的傳承與恢復”為核心,以紅色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古跡文化旅游、山水文化旅游等為輔,結合桂林米粉節、葡萄節等節慶旅游活動,加強對興安旅游地形象宣傳,突出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凸顯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度假品牌,利用歷史文化來推介興安度假旅游的發展,從而推動縣域度假旅游的新發展。
(三)豐富游客體驗項目,提高游客滿意度
旅游體驗貫穿著整個游客旅游消費過程。因此,興安度假旅游區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上應著重游客的旅游體驗,將游客的參與融入其中,把服務作為舞臺,產品作為道具,環境作為布景,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旅游體驗[4]。考慮到游客旅游體驗的時空性及個性需求,興安縣度假旅游在旅游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方面應考慮多維度在縱向上和橫向上豐富產品層次。在縱向方面,需要在產品開發設計時,讓產品更富于變化,讓體驗程度上由淺入深、逐漸推進。諸如在興安縣度假旅游活動中,在縱向上不能僅僅停留在提供餐飲和住宿等低層次水平上,還應充分挖掘當地的民俗風情利用當地節事活動可大力開展一些務農旅游、購物旅游、采摘旅游等,還可創造一些諸如“開耕節”、“閉耕節”、“慶豐節”等趣味性強、能營造良好度假氛圍的旅游活動,提高旅游活動的娛樂性和參與性,讓旅游產品趨于多樣化。在橫向上豐富旅游產品品種,增加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和類別,根據旅游資源類型的不同可以組建最有特色的旅游路線,豐富游客體驗項目,提高游客滿意度,延長游客在興安的旅游時間。從橫向看,興安縣度假旅游活動老少皆宜,應根據不同年齡階層的旅游者量身制定出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如針對老年群體游客可安排一些唱彩調、秦腔藝術的表演或者比賽活動;針對青年群體可在秦嶺、湘江邊上或者貓兒山等地開發探險旅游,大力開發登山和原始森林冒險活動,針對小孩可設計制作一些農村小孩兒時的玩具或游戲等。
(四)注重保護環境,維持旅游吸引力
興安度假旅游的主要吸引力來自于當地文化旅游資源和得天獨厚旅游環境。在興安度假旅游的開發建設中要注重保護環境和旅游資源,提升旅游吸引力。興安縣最引人入勝的是人文旅游資源,靈渠、秦城水街、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等,這都屬不可再生資源,一經破壞,就很難恢復其原貌。因此,在興安旅游開發中,尤其要注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保護。首先興安縣政府可成立村容村貌整治領導小組,制訂出環境保護的村規民約,在教育和引導中加強當地居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同時在旅游景點中樹立環境保護標牌,并在旅游人流密集的地方發放相應的旅游景點介紹和環境保護宣傳單,在介紹旅游景點歷史淵源過程中引導游客的環境保護行為;與此對應制定相應賞罰制度,對待有破壞環境的行為,不論何人何地,都應嚴懲不貸,相反的應給予獎勵;最后在對待靈渠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應秉承保護中開發的原則,在保持其原有的風貌與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只有堅持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并舉,才能保持興安度假旅游獨特的魅力,才能使興安度假旅游得以可持續發展。
(五)豐富營銷渠道,擴大旅游知名度
在縣域度假旅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傳統營銷渠道的競爭已異常激烈,且增長緩慢,旅游地若想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就必須重視現代營銷渠道的開發和利用。因此,興安縣度假旅游的發展在營銷渠道上應不斷創新和改進促銷手段,抓住榮獲“廣西優秀旅游縣”、“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十佳最美小城”等榮譽稱號的機遇,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將傳統營銷渠道和現代化營銷渠道緊密結合,借助主流媒體、網絡力量、節慶活動、名人效應并與旅行商合作進行宣傳促銷,如邀請在廣西舉辦的中國—東盟禮儀形象大使大賽中的獲獎者擔任興安旅游形象大使;在水街演繹地方婚禮民俗,并通過電視臺向外直播;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型網絡平臺擴大興安旅游宣傳范圍;在大桂林地區、廣西省內、廣東、湖南等臨近的旅游客源市場的傳統媒體上投放宣傳廣告,增強游客吸引力,以此擴大興安度假旅游的知名度,促進興安度假旅游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培,劉婧.對中國縣域旅游業定位的思考[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6):33-35.
[2] 鄧桂榮.興安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打造世界一流度假目的地[N].桂林日報,2012-11-02.
[3] 李廣升.興安縣召開2013年旅游工作會議[EB/OL].http://gx.people.com.cn/n/2013/0326/c349530-18359686.html,2013-03-26.
[4] 魏小安,魏詩華.旅游情景規劃與項目體驗設計[J].旅游學刊,2004,(4):38-44.[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