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國有企業只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才能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才能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有效增強。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從注重企業文化的實質內容、企業文化建設與加強日常管理相結合、結合企業實際等方面入手,形成獨具特色的國有企業文化,從而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增添活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執行力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0-0011-02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和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及其員工在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和努力貫徹的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具體內容包括企業的文化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企業制度、文化環境等主要內容。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風貌的充分體現。
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已經成為廣大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和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新形勢下,克服企業文化發展中的問題,以優秀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對于國有企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凝聚劑和催化劑,對員工具有導向、凝聚和激勵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還可以增進企業員工之間的團結和友愛,減少企業的教育和培訓經費,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和運營風險,從而最終使企業獲取巨額利潤。因此,當前中國的國有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克服自身存在的問題,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優秀的企業文化。
二、中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文化建設重形式而輕內涵。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把基本的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并將這些價值觀念和經營理念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在中國的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在于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多數企業對企業文化概念的理解還很膚淺,沒有明確的價值觀。企業文化建設內容陳舊,范圍狹窄,對員工的凝聚力微弱。還有些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還停留在傳統的口號式宣傳和單純的企業形象設計等形式主義的內容上,企業文化氛圍僵化和保守,不能夠形成對企業員工和企業外部的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盡管企業的文化活動和企業的形象設計都可以作為企業文化的表現方式,但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沒有形成真正的內在價值與理念,這種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也是難以持續的。對企業的發展不能形成有效的文化推動力。
2.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嚴重脫節。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企業文化從本質上來講應該屬于對企業發展起推動作用的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和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而是滲透于企業日常的管理體制、激勵機制和經營策略之中共同起作用的。面對來自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瞬息萬變的信息和技術革新,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處于轉型期的國有企業由于對市場經濟抱以抵觸和排斥態度,對市場經濟既不熟悉也沒有運作經驗。多數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管理上都存在滯后現象,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的建設并實現二者的接軌就顯得尤為重要。
3.企業文化的特色和創新不足。每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具有個性化的特色。綜觀世界上許多成功企業的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會發現每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將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與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相結合而確定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業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標準化的,但由于企業自身所屬的行業和內外部環境的不同,企業文化中的價值內涵和經營理念也各不相同,也形成不同的企業文化的類型。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尚處于摸索階段,多數國有企業是模仿照搬西方經驗,只是簡單地嫁接一些技術工具和工作程序,沒有創新和完善,沒能把別人的經驗和方法與中國目前的民族文化、行業特征及企業具體情況的不同結合,使中國目前國有企業在探索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普遍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
三、中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對策分析
1.立足國有企業自身,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質內容。美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施恩教授曾提出了“心理契約”的思想,即企業要清楚每個員工的發展期望,并滿足之;同時每一位員工也為企業的發展做出全力奉獻,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實現他們的期望。施恩教授這種觀點或許能對眾多企業的文化建設給予一定的啟示,因為企業成長與員工自身的發展雖然不是一種有形的契約,但仿佛企業與員工之間共建了“心理契約”,從而發揮著一種契約的影響。在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上,要特別注重通過企業自身文化建設目標和企業精神的塑造建立企業和員工的“心理契約”。第一,要確立文化建設的目標。企業間以往的競爭主要是以質量為主的競爭和營銷為主的競爭,而目前企業間競爭的領域則更加寬泛,可以體現為“企業形象”和“顧客滿意度”等方面的服務競爭。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形象,從而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顧客滿意度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第二,要形成企業自身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價值觀,其靈魂是企業精神。擁有優良價值觀的企業會把企業自身的目標的命運同企業員工個人的愿景相結合,主動為企業員工愿景的實現搭建有效平臺。企業精神是反映企業奮斗目標、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體現企業員工的意志和利益的一種集體意識。在優秀的企業精神影響下,員工會不講條件和不計得失地為企業工作,為企業的發展和自身價值的實現而感到榮幸、自豪和滿足。第三,塑造“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是塑造“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協作奉獻的企業精神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形成企業全體員工共同一致和彼此共鳴的思想境界。“人才”是國有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企業要維系與員工之問的情感紐帶,必須將員工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本,還要在文化建設中積極推進人文關懷。將文化精神和企業員工的發展融為一體,員工才能真正找到 “家”的感覺。員工在企業里不僅可以獲得物質上的滿足,還可以找到實現自我的平臺,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國有企業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上可以通過積極的培訓,提升員工的職業技能與管理水平,并融入傳統文化理念和經營哲學,使員工對企業的核心文化有清晰的認識與認同,營造出“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
2.企業文化建設和加強管理相結合。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企業精神靈魂的再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管理工作要與企業精神的提煉、宣傳、教育、輻射、凝聚等諸多環節相接軌,實現企業管理工作與企業文化層面的有效對接與創新。第一,從企業的戰略、人員、組織、制度、激勵機制和文化層面入手,構建全面有效的企業文化載體。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需要構建科學的現代管理體系,具體表現為定期開展研討交流會、完善培訓制度、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建立健全制度及流程管理體系、細化業務流程、崗位責任制度、建立良好的考核激勵機制和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第二,在日常管理中通過培訓、文化活動等不斷強化企業文化。利用各種載體大力宣揚企業精神和企業理念,使之貫穿員工的行為過程中并成為其基本信條和行動準則。還可以通過領導者的表率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責任感和凝聚力。第三,建立信息溝通機制,保證企業內部溝通協調暢通進行。員工對企業價值觀念的認同也有賴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通過各種溝通渠道與員工之間的溝通。相反,很多企業文化在具體落實和宣傳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溝通不良、信息不暢都有直接的關系,導致管理層和員工之間雙向的溝通無法實現。通用電器前總裁韋爾奇曾明確提出“痛恨官僚主義”,提倡管理人員抽出時間深入到員工中間,深入基層,進行調查走訪,并適時地傳播企業文化,為員工及時反饋意見搭建良好的平臺。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與員工可通過深入車間走訪、例會、座談、談心、報告、咨詢等渠道加強各層級及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營造全企業內部良好的溝通氛圍。
3.結合企業實際,形成獨具特色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盡管中外眾多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可以為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提供豐富有效的借鑒,但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不能簡單地“復制”和“克隆”。國有企業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結合企業的未來目標和任務考慮企業文化的模式,從而突出國有企業自己的特色,在文化建設上要構建獨具國有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第一,要增強企業的自我認知,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的價值觀念和企業精神。企業文化首先要回答“我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企業”、“怎樣成為這樣一個企業”以及“我們靠什么存在”等問題。企業應對其定位、優勢、使命、愿景和環境等文化要素有清醒和清晰的認識。如果一個企業缺乏清晰的自我認知,就不可能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的核心價值觀念和管理理念,更不可能形成特有的企業精神。國有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繼承本民族文化的精華,更要立足本企業實際,結合自身戰略定位,形成自己企業獨特的價值觀念和企業精神。第二,彰顯競爭優勢,把握企業文化精髓。構建企業文化不可以簡單地模仿和套用,而是要從企業內部尋找和提煉企業的核心價值理念。企業文化只有彰顯出企業自身的差異化和特色,才能構建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才能把握住企業文化建設的精髓,鑄造屬于自己的文化靈魂。
參考文獻:
[1] 譚長福.建立學習型組織與實現柔性戰略[J].經濟導刊,2010,(2).
[2] 方磊.國有企業學習型組織構建探討[J].山東社會科學,2007,(8).
[3] 劉鳴鳳.國有企業用企業文化鍛造執行力的幾點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12,(12).
[4] 霍驍勇.現代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執行力的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36).
[5] 邵康.淺論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企業戰略管理[J].管理學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