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加快發展,中國鄉村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趨勢。以江蘇南通光衛村為例,從自然環境、居住環境、生活狀態、社區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鄉村建設現狀分析,以期對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環境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0-0019-02
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北新鎮光衛村位于“七九”公路兩側。全村總占地面積3 380畝,總耕地面積2 900畝,總人口2 875人,全員勞動力1 216人,下轄26個村民小組,全村黨員81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光衛村以民富、村美、和諧為目標,以為民辦實事為宗旨,以村莊規劃為龍頭,以農村環境“四位一體”的措施為長效管護機制,使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村民過上了比城市人還要好的生活,城里人羨慕他們,也想有一個他們那樣的美麗生活環境。
一、美麗怡人的自然環境
一進光衛村,就被村子嘩嘩的流水聲吸引住了。小河通暢無阻,從遠處緩緩流過來,水面碧綠清澈,時不時有幾條魚兒游來游去。不禁讓我們驚嘆:在化肥農藥、生活垃圾鋪天蓋地的今天,是什么讓光衛村的河流依然保持干凈透明?在和光衛村范書記的交談中了解到,光衛村于2012年5月完成了河道的全面疏浚整治工作。村干部通過廣播、村民會議、宣傳海報等形式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指導他們將生活垃圾放到指定位置,由專門的垃圾清潔人員負責清理。每條溝渠旁邊都有化肥農藥殘留物收集點,這樣就避免了河流被污染。有專門的河道整治小組對河道進行梳理,疏通了河流,清理了水藻、收集了影響水質的污染物。經過此次大整治,實現了河面清潔,無生產生活污水直排;河坡整潔,無生產生活垃圾,無亂建亂堆;農橋橋面干凈、整潔,過路橋洞無堆積物,無亂填亂挖,為光衛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命之源。
走在光衛村,平整寬闊的馬路將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門前,道路已全部實現白色化。行駛在馬路上,完全沒有顛簸的感覺,并且路面清潔,視野開闊。公路兩側沒有影響公路環境的棚披和違法建筑,公路路口和拐彎處沒有遮擋視線的障礙物,在公路周邊也不會看到堆積物,公路和公路用地無“馬路市場”及擺攤設點,集鎮段無攤外攤、店外店,公路路肩和邊坡無影響通行安全和路容路貌的種植物,公路沿線也沒有未經許可的各式廣告牌和搭接公路的道口,公路兩側無公路打谷曬場、焚燒秸稈和損毀綠化,以及無其他損壞路產、侵犯路權等影響公路安全暢通的現象,整個村莊給人井然有序的感覺。根據范書記介紹,光衛村正計劃實施“天網工程”,在村內每個路口安裝探頭,此項計劃將切實保障村內村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還將在道路兩側全部鋪設路燈,切實方便村民夜間出行。
回顧光衛村入口處,即可看到一座大型垃圾處理廠。村主干道、村企業、學校和村部周圍等可視范圍內無暴露性垃圾。房屋整潔,無亂搭亂建,無露天糞缸,四周無垃圾,雜物堆放整齊。積極推行農戶生活垃圾袋裝化,自行投放垃圾池(箱)或由保潔員定期上門收集,實行區域化集中填埋處理;填埋場選址科學,遠離農戶不低于 500 米,并定期覆土、消毒,防止了二次污染,另外,作為“建筑之鄉”的光衛村也同時做好了建筑垃圾的及時清運處理工作。據了解,光衛村已經實現“四位一體”的垃圾處理方式,即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并達到了良好效果。
二、清新優雅的居住環境
全村農戶已經實現自來水供應,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并且安裝有線電視時提供免費調頻廣播??照{、液晶電視覆蓋率達到85%左右,寬帶安裝率達到45%,已經建立比較完善的信息網絡。農戶的汽車擁有量得到很大提高,約30%的農戶擁有汽車,其中,有幾戶人家每家擁有兩部汽車。
村民用上了抽水馬桶。光衛村已完成500座廁所的任務,2009年,每家農戶上交800元錢,在全村實現改廁。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上了抽水馬桶,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到2012年5月份,該村改水工程全面完成,家家戶戶喝上了南通水。
村民住的是小別墅。幾乎家家都是別墅,別致獨特的外形設計構成了蘇中農村典型特色。一排排整齊而又各具特色的別墅折射了光衛村的富饒和發展。室內設施更是體現了現代化風格。瓷磚、頂棚設計都保持城鎮水平,三層的別墅,室內空間格局很大。網絡、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等現代化電器設備齊全,電磁爐、電飯煲、微波爐、立體櫥柜等組成現代化廚房。
周邊環境田園風光。室外空間更顯農村特色。村民充分開墾房子周圍的土地,種植鐵樹、仙人掌、蘆薈等盆栽,種植橘子樹、梨樹、石榴樹、柿子樹等果樹,并且他們還種植黃瓜、豆角、茄子、辣椒等蔬菜和西瓜、香瓜等水果,不僅起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也為他們提供了便捷、安全、綠色的水果和蔬菜,在種植、維護的過程中,也不斷地陶冶情操,增加生活的情趣。
三、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
在此次的調研過程中,當地村民熱情好客,豪爽直率,招待宴席的水平堪比城鎮,人們過著富足幸福的生活。
光衛村的生活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男孩子基本十八九歲外出打工,跟著師傅學手藝,一般從事裝潢、木匠工、瓦工等行業,到成家立業的年齡基本上可以獨當一面,月收入上萬的不在少數,可以滿足家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村私營企業(如光衛村聰輝針織廠)發展較好,吸納了大量的婦女就業,平均工資2 500元以上,熟練工月收入可以達到4 000元~5 000元,并且福利待遇較好,幫助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防暑津貼,并且定期為職工體檢,提供職工午餐、工作服等,為村民創造了就業渠道,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另外,有些婦女掌握嫻熟的針織技巧,從事女紅,加工洋娃娃,也獲得豐厚的收入。因此,光衛村基本家家都過上富足的物質生活。
光衛村村民生活富足,精神上也怡然自得。上從光衛村村書記,下到老人、婦女、兒童,莫不如此。北新鎮光衛村范書記是一個博識有為、豪爽大氣的青年,不僅對國家大政方針解讀到位,而且對村內情況都了如指掌,他熱情招待、詳細解說、悉心解答,對村子的優勢劣勢有清晰的把握,并對村子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具體措施有科學的思考。老人的期望很簡單,無非是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光衛村的老人也不外如是。光衛村新型養老保險的覆蓋率達到70%以上,村中老人基本都參加了新農合,這樣使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此外,村內有專門的橋牌室,里面年長者居多,老人在午后可以以打橋牌為樂,老人之間談笑風生,他們的呈現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村推薦婦女去參加市婦聯組織的電腦培訓以及家政月嫂培訓。其中電腦培訓村推薦20名婦女,主要是學習一些電腦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其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家政月嫂培訓主要是針對休業在家的婦女,主張她們學習技能再就業。
光衛村十分關心下一代的發展。光衛村在社區居委會建立圖書室、閱覽室。通過轄區單位贈送圖書,社區居委會自身購置一部分圖書,組織社區居民群眾捐贈圖書等形式,使社區圖書室有豐富的圖書數量,并不斷更新圖書的內容。光衛村每周組織小朋友去圖書館看圖書,拓展視野,提高學習技能。另外,社區購置了電腦、投影機、攝影機等設備,開設了如書法、繪畫、攝影等類型的文化課程,對兒童進行電子技術培訓。
四、便捷、現代的社區服務
光衛村便利的社區服務可謂是其社會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大亮點。不僅具備衛生所等傳統的服務中心,而且有專業化的社工服務,使得光衛村的社區服務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北新鎮光衛村有自己的衛生所,規模雖然不大,但設備齊全,一般的基本設備有診查床、診斷桌椅、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出診箱、身高體重計、藥品柜、一次性各種規格注射器、有蓋方盤、消毒缸、高壓滅菌設備、污物桶、資料柜、健康教育宣傳版等等。該村衛生所也履行了很多的職能,例如負責本村村民的合作醫療、計劃免疫,傳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與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及應對;負責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急、危重病人的初級救護與及時轉診;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普及衛生科學知識,提高群眾自我保健能力;開展以村民戶為主的健康狀況調查,并建立相應的健康檔案。該村衛生所的建立,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就醫情況,使得村民有些小病的時候能夠就近醫治,給村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北新鎮光衛村還配有兩名社工,作為社會工作者,他們運用專業方法幫助貧困、老弱、肢體殘障、心理康復和其他不幸者解決困難,從點滴小事關心他們,以協調社會關系。有了他們的幫助,村民遇到了問題就能得到馬上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社工的主要職責是對各種社會問題和各類處于困境的社會成員進行專業化“診療”,社工的存在有效地彌補了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及室內外設施設備已基本到位,村級活動室已正常對外開放;農村五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該村還建成了健身廣場,各種器材已經安裝到位。村民的活動增加了,得到了很好的健康服務。
光衛村的鄉村建設為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經驗,仍需進一步研究,以期實現光衛村的更好發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更多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