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要運行機制可概括為基礎性、保障性、推動性三大機制。中國業已建立的許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機制的不完善,使聯盟不能穩定健康運行。需要從完善政府監督引導、建立良好的信用與利益分配、信息與人員開放機制,政府、聯盟、市場互動動力機制推動聯盟快速、高效、健康發展。
關鍵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機制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0-0040-02
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基礎性機制
信任機制。信任是聯盟產生及企業合作的基礎,盟員之間的信任關系是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基礎。聯盟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和信用評級制度,對不同企業的信用度進行考核來加強聯盟內的信任度,使得合作的企業間相互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減少合作的風險。對信用較好的企業給予表彰和宣傳,并幫助信譽好的企業較多地參與到聯盟內部的合作中去。對于信用較差的盟員給與通報和限期整改,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信用度較差的盟員清理出聯盟,這樣也可以提高盟員對聯盟的信任度,促進聯盟和整個產業的發展。
進入、退出機制。聯盟在建立后為了保證盟員質量而建立的內部考核制度。在企業、科研機構進入聯盟時,對其進行考核,可以確定成員的能力和層級,對盟員進行考核,可以對成員的信譽度、與其他成員企業之間的關系等有較好的了解。建立這樣一種機制,為聯盟管理盟員,更好地為盟員服務提供了依據。有效的盟員進入、退出機制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保障性機制
監督、自律機制。聯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最大利益、降低自身的風險。由于參與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數目較多,在聯盟中的地位和具體利益不同,難免會出現在利益驅使之下的機會主義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在聯盟內建立成員監督管理機制,防止機會主義行為發生,并避免其他負面效應。另一方面,通過高效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解決盟員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爭端、機會主義行為,保證戰略盟員獲得其應得收益,凈化合作環境,保證聯盟的平穩發展。
協同機制。協同機制主要是指盟員為了實現相同的目標而進行的通過各種方式在各個方面的協同,以使聯盟獲得的整體價值大于各成員價值的簡單匯總的一系列機制。這些協同機制包括管理協同、創新協同等內容。管理協同是指通過盟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盟員在管理經驗、模式方面的共享。通過管理協同聯盟內的盟員可以學習到彼此的優點、防止產生對方的缺點,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經營層次。創新協同是指盟員之間為了更快更好地實現技術或生產方法上的進步和創新,通過在知識、技術和經驗方面的共同協作而進行的協同。聯盟內的協同行為可以減少重復創新,提高創新的效率,縮短創新行為周期,有利于推動聯盟內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利益分配機制是將生產經營中取得的收益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合理分配的方式與方法。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的重點在于盟員對于協同創新的共同投入和對成果知識產權的合理分配。利益共享的重點是聯盟所形成的專利。在聯盟內部,屬于成員企業的專利通過簽署協議構成專利池,交由聯盟統一管理。衡量成員對專利的貢獻、核心專利的數量、專利的重要程度等因素,通過授權獲得匹配收益,是聯盟最普遍的利益分配模式。
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是指通過利益驅動、優勢互補、政策推進、發展需求等因素,激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產生結盟意愿,提高結盟興趣,鞏固聯盟發展的有關政策、制度和運作方式。利益驅動、優勢互補、政策推進、發展需求等因素對不同類型盟員具有不同的影響,如利益驅動對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分擔企業的研發風險,縮短研發時間,抓住市場機遇獲得更多利潤,對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可以獲得更多的研究經費。因此激勵機制的建立一定要結合盟員的不同屬性具體、切實、有效,真正對不同盟員起到應有的激勵。
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推動性機制
學習機制。學習機制是指針對聯盟各階段,明確聯盟學習規則,構建學習型組織,加強聯盟內部學習的有關制度、規則與方式。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應根據聯盟現狀和發展的不同階段,科學地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要對盟員設定明確的學習任務并列入工作計劃,對有關人員進行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培訓。
目前中國許多產業聯盟內的中小企業存在著企業營銷手段單一,企業缺少長遠的戰略規劃以及盟員相互協作薄弱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建立一種企業之間和企業向外部組織學習的機制顯得非常重要,建立這樣的學習機制可以使企業獲得對外界環境變化進行整體性快速與柔性反應能力,可以使區域內企業、市場、政府、相關機構等主體之間形成互動與協同關系,進一步加強聯盟整體的發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聯盟中來,提高聯盟的規模和層次。
文化培育和宣傳機制。由于盟員具有學習性、根植性、專業性和聯系緊密性的特點,我們在聯盟內建立文化培育機制,從精神層面、物質層面、行為層面和制度層面等四個層面入手,通過與當地或關系學校、研究機構的聯盟迅速搜集、整理、傳播知識信息,宣傳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辦法、技術創新點等一系列的優質因子,使聯盟內形成一種比、學、趕、幫、超的良好的文化氛圍,幫助聯盟形成先進的、積極的聯盟文化和價值觀。同時,也可以將這種機制和文化宣傳出去,建立整個聯盟的優越形象,形成文化影響力,促進整個聯盟的健康發展。
資源共享機制。由多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組成的聯盟,資源共享與優化集成是其優勢所在,是盟員聯合的目的之一,同時也是聯盟進行協作研發的重要基礎。聯盟實現資源共享的過程不是盟員資源的簡單羅列,而是在聯盟的構建和發展過程中根據創新活動的進展和需要而實現的動態、有機的有效利用。目前,中國存在技術需求和技術供給都相對富裕,但技術創新成果卻較低的不健康狀態,通過建立聯盟高效的資源共享機制可有效化解此問題。
創新機制。在聯盟內建立良好的創新機制可以幫助聯盟更快更好的發展。建立創新網絡和創新獎勵制度,可以實現知識技術的快速更新和溢出,大大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增強聯盟和整個集群的發展動力。創新網絡是指一個由區域內各參與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所形成的具有創新的各種特征的制度安排。指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也有涉及到非技術性變化的創新,如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觀念創新等。
四、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機制優化
機制在系統中的表現為與要素間的功能關系。理想狀態下,良好的機制可以使一個體系接近于一個自適應系統。即使外部條件發生不確定變化,體系也能自動地迅速作出反應,調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實現優化目標。成功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合作需要一套高效的機制。
完善聯盟政府引導、監督機制。聯盟特別是目前中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制度環境和融資環境較差,需政府通過出臺鼓勵性政策和法律來推動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向特殊的地域和行業集中,促進企業產業聯盟。政府要重視對重大聯盟合作項目的前期分析、中期跟蹤、后期評估和驗收,完善第三方中介機構機制,實施科學的、系統的項目分析、跟蹤、評估。在后期驗收中,要注重成果的創新性及其技術水平,注重成果的可應用性和產業化前景。
建立良好的信用和利益分配機制。聯盟技術創新過程中,進行的多是隱形知識轉移,具有生產周期長、容易轉移、牽涉知識產權等特點。必須健立良好的信任機制,以避免成員之間提防和保密等不利于聯盟利益的行為。在利益面前,盟員間必然存在一哄而上、相互爭奪、無序競爭的情況,導致利潤下降,盟內內耗加劇甚至惡性競爭。因此,必須根據盟員在利益實現過程中的地位、貢獻度、重要性和承擔風險的大小,對利益進行合理地都樂于接受的分配,運用市場經濟規則建立持續穩固、有法律約束和保護的合作關系。
健全聯盟信息、人員開放機制。因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三者缺乏相互溝通、了解的快速便捷渠道。建立健全盟員間溝通的信息系統或平臺,不但能及時了解國內外市場和科技發展動態,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而且可以讓企業及時掌握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實現聯盟內部合作各方信息與知識結構的優勢互補。為此聯盟應該建立科技信息資料庫,建立面向市場、面向國內外的科技信息網絡。
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和科研機構都存在人才既多又缺的局面,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缺少懂政策、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在企業缺乏知識面廣、富有創新能力的研發人員。盟員間如能打破人才流動的界限,將有利于聯盟健康發展。可以鼓勵高校教師、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企業去兼職,允許企業家、工程師到高校兼職教學,到科研機構掛職,還可實行各方定期租用、借用、互換技術人員,或就某個項目和科學問題,聯合成立研發攻關小組。政府也應為這種人才的流動,建立健全相應政策,鼓勵和倡導各種模式的人才流動。
建立政府推動、盟員聯動、市場互動的動力機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一種全新的產學研結合模式,不僅應積極吸收原有相對成熟的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優點,更應針對原有模式的弊端,創造性地、有所針對地開展工作,尤其要針對一些舊有模式中“雷聲大雨點小”的重虛輕實問題,通過聯盟自身的組織工作,積極建立政府推動、盟員聯動、市場互動的可持續發展動力機制。聯盟發展戰略應與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相契合,爭取政府支持,實現雙贏;聯盟應通過內部資源和信息共享,積極促成內部各方聯動;應運用市場經濟法則,整合市場要素,實現產業核心技術的分層逐次突破。通過政府推動、內部聯動、市場互動解決科學研究與技術運用、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脫節難題。
參考文獻:
[1] 蘇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和發展的機制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1,(11).
[2] 譚建偉,葉麗,李攀藝.基于產學研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行機制研究述評與展望[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6).
[3] 原順梅,王堅,周秀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行機制研究綜述[J].科技和產業,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