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證信息質量真實可靠、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等,而由單位管理層及其員工共同實施的一個權責明確、制衡有力、動態改進的管理過程。中國醫院公立要按《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和《醫院財務制度》要求,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加強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和自身綜合實力,才能更好地應對日趨激烈的全球化醫院市場競爭。針對目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0-0208-02
一、當前中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1.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意識相對薄弱。在公立醫院中,如何做好醫院的管理,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是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實施的重要保證。但是,在某些公立醫院中,“一把手”缺乏對內部控制知識的基本了解。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僅僅扮演“付款員”的角色,無權參與單位的重要決策乃至業務管理活動,致使財務監督與控制流于形式,對單位重要決策的過程和結果均不了解。
2.內部會計控制不規范。醫院在具體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時,容易存在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對象、范圍缺失,內部控制制度也存在薄弱環節。如有的醫院對存貨(藥品、醫用耗材)、固定資產(房屋、設備)和工程物資沒有進行嚴格管理,對其采購、驗收、保管、付款等職責未嚴格分離,其出入庫未按規定程序辦理,未定期進行固定資產盤點,也未及時與會計記錄相核對,沒有真正做到“賬實、賬卡、賬賬”相符。對多年來資產(藥品、耗材)的短缺、積壓、毀損、報廢等不及時處理,致使巨額潛虧隱藏在庫存中,造成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等;有的醫院在向下級醫院投資中,為片面追求擴張,出現了資金投向不合理、投資期滿難收回、投資效益差等情況;有的醫院不按國家規定的收費標準亂收費,經媒體曝光后給醫院造成不良影響,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內部會計控制存在薄弱環節。
3.醫院的財產物資控制薄弱。財產物資控制是醫院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必須制定確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其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有的醫院對財產物資的采購具有盲目性,只是依據科室申請去采購,而不是組織具備專業水平的采購小組,對市場可行性展開調查,計算投資回報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等指標,進行可行性研究,再去決定采購方式、采購時間、采購數量,造成了資產的重復購置和部分資產的閑置浪費。加上醫院會計制度本身存在不嚴密性,同樣一種設備,金額小于800元,單件購入就是低值易耗品,大批大量購進就是固定資產,給固定資產的管理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4.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如某些醫院為了搞活經濟,允許部門經理開支一定比例的業務費用,但對這部分費用的適用范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導致部門經理大手大腳,揮霍浪費,使本來微利的醫院出現虧損,本來虧損的醫院雪上加霜;有的醫院由于財產物資內控管理薄弱,物資購銷制度松弛,存貨采購、驗收、保管、運輸、付款等職責未嚴格分離,存貨的發出未按規定手續辦理,也未及時與會計記錄相核對,對多年來的毀損、報廢、短缺、積壓、滯銷等不作處理,致使巨額潛虧隱藏在庫存中,再加上經濟往來中審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5.缺少評價、監視機制。目前,醫療機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部監視和評價機制沒有很好的建立,缺乏統一的標準和體系,致使檢查監視和評價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如對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原則,制衡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決策層的約束監視,缺乏部分之間、崗位之間的相互制衡。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有個別單位沒有將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記賬職員、保管職員、經濟任務決策職員及經辦職員沒有設置專人專崗,存在出納兼復核、采購兼保管等違規現象,重大事項決策和執行也沒有很好地實行分離制約制度。可見,缺乏應有的監視機制,任何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都難以發揮其作用。
二、公立醫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對策
1.建立完善合理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以實現醫院自身具體的發展目標為基礎,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規范的、能夠全面實施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在人員管理方面要明確各個部門之間以及相關醫務人員之間的職能和責任,規范會計預算的上報和審批流程,對于預算體系的控制要做到有始有終,具體的部門預算方案由具體的部門進行初步的審定,在醫院的總的預算指標下進行相關負責人的初步核對,在得到相關責任人的執行授權后,財會人員將其上報到醫院管理處申請批復,在預算批復后,要對預算的整個執行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管,如實際情況發生變化,需要對預算進行再分析,并進行相應的調整,最后要對預算進行業績考核。醫院的審計部門要單獨于其他部門來設立,以防止無法公平合理地進行內部審計,只有保證了審計部門和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才能夠保證醫院內部審計內容的真實有效。為確保審計的專業性,醫院要加強對專業審計人員的培養,通過業務能力的考核選拔審計知識掌握熟練者進行內部審計工作,行使其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權力。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考察和審核,對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進行定期的評估,并將評估結果進行反饋和總結,發現其不足和漏洞,及時進行改進和完善。
2.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框架。即明確的職責劃分,使各個部門、崗位和員工都各自負責、相互制約。在橫向上做到權力制衡,各部門之間在合理分工、職責分明的基礎上做到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在縱向上做到精簡辦事程序,明確工作目標,使員工按照規定的標準正確處理各項事務,實現既定的目標。此外,還要加強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醫院應建立崗前培訓,在職人員定期不定期進行再教育制度,以確保會計工作規范,正確;加大業績考評力度,對不能勝任者堅決更換。
3.加強醫院的風險評估。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必須建立風險評估系統,以識別醫院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對經營管理構成的風險程度。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必須對影響醫院內部目標實現的各種風險進行連續的評估,以便及時地防范和化解這些風險。醫院應根據科室制定相應的制度,以降低經營風險,如采購控制程序、藥房管理程序等,并對控制程序中反映的主要問題匯總分析,及時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風險。如醫院在進行新設備投資時,要綜合醫院的市場環境,地域等因素,以及業務科室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做出投資分析可行性報告,降低投資風險。
4.加強財產物資的安全控制制度。首先,醫院要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及權限,對重要崗位要進行定期輪換,切實形成相互制衡的機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各項資產在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上的授權審批制度。醫院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相應的制度為依據,按規定的程序辦事,為保障各項資產的安全,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藥品、衛生材料、庫存物資、資金等進行盤點,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切實做到賬實相符,對往來賬項要及時與對方核對余額,及時足額收回款項,對可能成為壞賬的應收賬款,應當向醫院領導報告。發生的壞賬應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及時處理,對已注銷的壞賬進行備查登記,做到賬銷案存,收回的已注銷壞賬應及時入賬。(1)做好授權批準控制。首先按照《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規定,建立嚴格的貨幣資金業務授權審批制度,明確規定審批權限、審批程序以及審批人員的責任,對日常財務開支實行逐級逐筆簽字的財務審批制度,每一筆經濟業務的支付要有經手人、證明人及領導人簽字。財務人員應認真審核,在確認原始憑證完整、合法、簽批手續齊全后辦理付款手續,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原始憑證有權退回。其次對重要項目決策及大額資金的使用,需經院務會集體研究決定,對大型的醫療設備購置,需參加競標、實地考察后,才能簽訂合同予以購置。對衛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購需求,由各科室做計劃上報批準后,由采購人員統一購買,以杜絕浪費資源。(2)加強對固定資產的信息化和動態化管理。對固定資產的購建、變動、驗收、處置分級分人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對已經損壞的或未使用的資產及時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批后銷賬。完善清查盤點制度,一年一次進行全面盤點,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保障固定資產的真實、安全和完整,避免資產的流失。(3)加強藥品、庫存物資的管理。建立藥品缺失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將差錯率與藥房人員績效相結合的辦法來督促工作人員加強責任心,減少差錯。月末盤點時各藥房可采用交叉盤存的方法或指派相關部門人員監盤,嚴格按《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規定進行采購、驗收、儲存、保管、出庫、調配、使用,以保證賬實相符。
5.加強內部審計工作。(1)醫院經營者要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確保不受其他部門干擾,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2)內部審計的職能要從查錯糾錯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內部審計人員要充分利用熟悉財經法規制度、精通財務管理的優勢,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加強對醫院內部控制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3)加強醫院內部審計建設,完善內部控制的評價機制。內部審計應當成為醫院內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在新形勢下,醫院應建立相應的內審機構,并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機構應在醫院最高管理層的直接領導下,獨立于有關部門的經濟活動之外,內部審計機構應對經濟活動進行審核檢查,對內部控制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價測試。
參考文獻:
[1] 徐磊.試論醫院內部控制中的控制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1,(8).
[2] 任祥芝.醫院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