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風險管理的裝備采購項目履行管理,對提高裝備采購項目履行效能,確保裝備采購項目目標順利實現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分析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總結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的模式過程,提出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對策。
關鍵詞: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0-0212-02
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實行裝備采購項目履行監督風險管理,將項目履行監督工作程序建立在識別、評估、處理、監樣風險的基礎之上,不僅可以保證裝備采購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還可以通過風險管理達到完善裝備采購項目管理制度的目的。
一、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裝備采購項目合同按期保質地履行。當前,高新武器裝備的種類和數量快速增加,且裝備復雜度不斷提高、研制周期縮短,裝備科研、生產交叉的情況較為突出,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大大增加,為了最大程度確保武器裝備的質量、可靠性以及作戰性能,確保合同按期保質地履行,需要創新完善項目履行風險管理工作模式。實行基于風險管理的履行監督管理,運用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科學識別合同履行不同階段的風險因素,確定合同的整體風險水平,為如何處置合同履行風險提供科學依據,進而有效地預防、控制和處理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達到有效掌控合同進度、質量、技術狀態和費用,保證裝備采購項目的有效履行。
第二,有利于提高項目管理工作效能。裝備采購項目管理人員的作用已經由過去簡單的質量監督和檢驗驗收,向“事前參謀,事中監督,事后處理”的全流程控制管理轉變。然而,當前由于合同履行不夠嚴肅,評價與監督手段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約,裝備采購項目管理人員的工作效能受到一定限制。實行履行風險管理,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和處理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還可以通過具體的風險規劃、評估、處理和監控過程,使得項目管理人員職能進一步細化明確,并根據風險等級清單、風險優先次序清單等,有針對性地制訂合同履行風險監控計劃,有效控制處理風險。
第三,有利于提高裝備采購效益。對裝備采購項目實行風險管理,隨著合同履行風險和影響程度的變化,而采取不同的風險應對措施,實現對合同履行系統化、法規化、集約式和預防化監督管理模式,可以科學地配置、集約使用各類資源,提高裝備采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軍事效益。
二、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過程
風險管理作為一種主動超前的管理方法,其就是通過利用風險規劃、風險識別和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及處理來著力進行系統管理。
一是風險規劃。風險規劃是確定一套系統全面、有機配合、協調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將其形成文件的過程。風險規劃過程中,應該依據項目履行管理規定及基本原則等,制定風險管理的行動方案及方式,合理地規定項目履行風險管理小組的組成,配置充足的資源,提供相關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確定風險判斷的依據等。
二是風險識別和評估。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過程復雜、涉及要素多,風險的存在也是全過程、多方面的,為此,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成為風險管理過程中最復雜最重要的環節。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是指依靠問卷調查、專家調查、類推比較和評價等方法,對影響合同履行內容、過程、資源和質量的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進行預測和識別,并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評價其發生的可能性和破壞程度的大小,形成風險記錄單、風險損失幅度和累積風險概率分布等結果的過程。
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準確性直接影響風險的應對和控制,為此,應該嚴格地以管理規定、風險規劃的內容要求等為依據,參考往年同類裝備采購項目完成情況及存在問題,詳細分析時問、費用、質量、技術狀態等方面風險因素,確定風險因索可能發生時機、形成原因、發生概率、影響程度等,而后應用相關風險評估工具和技術,確定關鍵風險和重要風險因素,量化風險等級和風險優先次序,從而為如何處理這些風險提供科學依據。
三是風險應對。風險應對是指對風險提出處理辦法并制定應對方案的過程,目的是使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保持在可接受水平。風險應對包括詳細說明應當做什么,應于何時完成,由誰負責,以及有關的費用和進度等具體問題。在執行風險應對時,管理人員應積極與上級機關和項目承擔單位溝通,并參照風險評估的結果,制訂風險應對計劃,針對風險的嚴重程度,具體明確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應采取到什么程度等,合理配置資源投入、安排時間。
針對合同履行中風險影響程度的不同,風險應對一般采取風險規避、風險控制、風險自留、風險轉移四種措施。風險規避是處理措施中最徹底的一種,是指在某項措施的執行而可能帶來很大風險和損失的情況下,主動放棄或終止這項措施以此來避免風險的方法,比如要求項目承擔單位在合同履行中放棄不成熟技術的應用;風險控制是指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減小損失幅度而采取的風險應對技術,如在合同履行中增強監督力度;風險自留是指承認風險并接受損失的處理措施;風險轉移是指,將風險有意識地轉給與其有相互經濟利益關系的另一方承擔的風險應對方式。
四是風險監控及處理。風險監控及處理是指對全工作實施過程進行的監視、控制和處理。風險監控及處理過程中,可以將相關信息反饋給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等其他風險管理活動,必要時還要進一步修正風險應對備選方案,以保證風險管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實施對策
(一)強化項目履行風險管理意識
復雜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同時也帶來了種種風險。然而人們往往將風險視為工作失誤的表現,總是竭力地回避或否認,可一旦風險事件爆發,要么猝不及防、倉促臨陣,要么反應遲鈍、釀成嚴重后果。長期以來,我軍裝備采購實行計劃管理模式,裝備采購制實行不久,這就造成我軍裝備采購項目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普遍不強的現實。
為此,在推行項目履行風險管理模式時,必須首先提高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形成合同履行監督風險管理自覺,把風險意識貫穿于日常監督工作,不斷改進防范風險的行為,消除產生風險的隱患,及時地識別風險、規避風險。
(二)建立項目履行風險管理組織機構
正規高效的管理組織是實施有效風險管理的重要條件,成立組織嚴密的風險管理組織,嚴格規范管理程序是非常必要的。成立以機構一把手為首、崗位專業負責人及專業技術骨干為輔的科學系統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并配以風險識別小組,風險評估小組、風險應對預案小組,風險監控處置小組等,確定各級風險管理負責人,明確各級職責分工。
(三)加快項目履行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是搞好合同履行監督的保證。裝備采購項目履行監督活動涉及專業性廣,要求工作人員既要有相關的專業技能,掌握市場經濟活動規律,還應具備法律、商務談判技巧和產品質量檢驗等力面的知識。為此,我們要按照裝備采購項目管理的需求,科學設置管理人員的工作崗位,明確崗位素質要求,加強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同時,注重人才引進吸收,建設一支風險管理的專家隊伍,從而保證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推廣應用,保證合同的順利執行以及合同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進一步完善項目履行風險管理制度
法規制度是合同賴以存在和履行的基礎。美軍《聯邦采辦條例》和《聯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就詳細規定國防合同管理人員在合同履行監督風險管理的具體內容、職責要求、方法手段等。而我軍裝備領域引入風險管理不久,還處于起步階段,裝備采購項目履行風險管理研究不夠,相關法規處于空白。為此,建議制定裝備采購項目風險控制單行辦法或具體規定,明確裝備采購項目風險控制目標、宗旨、機構、職責、任務、流程、風險控制計劃機制、風險防范機制、風險評價機制、風險處理機制和風險責任追究機制等內容。
(五)加強對項目承擔單位的風險控制
裝備采購項目承擔單位合同履行情況,是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需下大力度加強對項目承擔單位風險控制。一是要加強階段性審核力度,確保可控性。對于系統復雜的高技術裝備或大型復雜裝備,項目管理人員要根據具體的風險評估情況,將科研、生產分成若干便于實施控制的階段,督促項目承擔單位科學合理地制定階段工作落實措施、作業計劃。二是督促項目承擔單位落實階段風險分析,制定預案。督促項目承擔單位及時對合同簽訂前、簽訂后、履行中的技術保障、生產能力、管理活動、分承制單位生產能力與進度等方面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評估,有效地識別和確定可能影響項目履行的風險因素和風險等級,并根據風險的嚴重程度制訂消除或降低風險的預案和解決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或減小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三是積極應對進口原材料的供應和技術風險,預先采取應對措施。在裝備研制中建立進口元器件使用審批制度,對進口元器件進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美]防務系統管理學院.國防采辦風險管理[M].原國防科工委軍用標準化中心,譯.北京:宇航出版社,1992.
[2] 盧有杰,盧加儀.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3] 王良曦.裝甲裝備武器裝備論證概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
[4] 呂建偉,陳霖,郭慶華.武器裝備研制的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5] 魏剛.武器裝備采辦合同管理導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6] 王建國,李鳴.裝備采購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