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一個建筑來講,其基礎的品質會關乎到整體的性質。地基以及基礎等都存在于地下,我們一般無法察覺,所以當其完成之后一般檢測不到,如果出現了不利現象的話,就無法有效地應對了,有時候還會帶來很多的不利現象。文章分析了其建設形勢,探討了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品質不良現象,論述了一些應對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基礎施工;質量措施
由于人口的總數不斷的增加,此時的密度變高,人均占地非常少。其不斷的向著高層話的方向發展。對基建的規定也越來越嚴苛。對于建筑來講,基礎處在最下方,其擔負著整個建筑的所有的力,而且把此類力傳遞給地基。基礎項目是一些不可見的項目,在完工之后,無法明確其建設的品質。假如其出現不利現象的話,就會導致整個項目出現下沉以及歪斜等問題,有時候還會引發一些非常大的問題。所以,認真的分析并且探討其成因,而且對其采取一定的應對方法意義非常關鍵。
1 關于建筑項目的基建建設狀態
對于高層來講,其基建項目關乎到總的品質,是高層建設品質管控的關鍵點。防止品質不良現象出現,將問題消滅在發生之前。在基建活動中,軸線出現了一些偏移,或者是它的高度出現問題等,都會導致建設的品質不良。要想提升建設的品質,就要防止此類不利現象的發生。
1.1 關于軸線的位置變化
基礎軸線位移是指基礎由大放腳砌至室內標高(±0.00)處,其軸線與上部墻體軸線發生錯位。該項問題通常是出現在建筑項目的里面的橫墻之中,此時就會使得上方的墻和地基等出現一種不正當的壓力,干擾到整個構造的受力性特征。因為基礎最初的時候是從外墻等處來設置的。當砌筑橫墻的時候,基礎槽中線被在縱墻基礎外側,無法吊線找中,此時軸線就會發生非常厲害的偏移現象。一些槽邊假如不掌控好的話,被建設者碰撞之后,就會出現位移問題。
1.2 其高度出現差值
當基礎砌至室內地平(±0.00)處,常出現標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礎標高相關較大時,會影響上層墻體標高的控制。基礎下部的基層(沙土、混凝土)標高相差較大,影響基礎砌筑時對標高的控制。
1.3 沒有做好防潮層
其出現縫隙或是沒有做好抹灰等活動的話,就不能夠避免水分上滲,此時就會使得墻體受到影響。在建設之前的時候,其表層之中不處置,后者是沒有充足的澆水,就會干擾到防潮層和基礎之間的連接,在設置的時候其表層沒有做好抹灰活動,沒有做好養護工作,就會導致它出現脫水問題,其強度等不合乎規定就發生了縫隙。在冬天的時候,其會由于受凍而不具有特征。
2 建設品質的管控方法
2.1 積極地開展場地的管控活動
開工前檢查目的是檢查是否具備開工條件,開工后能否連續正常施工,能否保證工程質量。工程實施計劃和施工方案是否確定;工程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查頻率和方法是否明確;材料、機械、設備、勞力及現場管控人員是否落實到位;檢測儀器是否備齊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樣測量、標準試驗、施工圖等必要的基礎資料是否到位等。工序交接檢查與工序檢查工序交接檢查應建立制度化控制,堅持實施。對于關鍵工序或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工序,在白檢、互檢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專職人員進行工序交接檢查,以確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順利展開。凡工序檢查不合格,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達到合格要求后,方可開始緊接工序的施工。應與合同圖紙和工程量清單的分項所含內容相一致:應與技術規范規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相協調;應與國家或合同規定的驗收標準、檢驗頻率和檢驗方法相配合:工序檢查宜采用框圖的形式,以便直觀并應與相應的檢查記錄、報表、證書等相配套。分項、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檢查應按規定程序和要求,經檢查認可并簽署驗收記錄后,才允許進行下一工程項目施工。其控制的具體要求是:當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完工后,自檢人員應再進行一次系統的自檢,匯總各道工序的檢查記錄及測量和抽樣試驗的結果,再提出交工報告。成品、材料、機械設備等的檢查主要檢查成品、材料等有無可靠的保護措施及其是否落實而且有效,以控制不發生損壞、變質等問題;檢查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態,以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可使用狀態。巡視檢查對施工操作質量應進行巡視檢查,必要時還應進行追蹤檢查。
2.2 積極地開展測量
當開展基礎建設的時候,對于樁位的建設要有非常精準的測量技術作為前提。結合建設規定,承臺的樁位的允許偏差值很小。而對于土方開挖及底板基礎施工時,根據設計要求底板、承臺、底梁的土方開挖是要盡量避免撓動工作面以下的土層,所以,細密的測量活動可以掌控住挖掘的具體的尺寸和方位等,防止出現過于惡劣的問題。除此之外,放線活動室基建活動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針對那些構造繁瑣,規模龐大的項目來講,必須做好周密的放線活動,才可以保證插筋的品質避免位移等問題出現。
2.3 關于樁基的建設規定
當使用樁基來開展吊裝活動的時候,樁與樁架的垂直方向距離不應大于4m,偏吊距離不應大于2.5m。在吊裝的時候,最好是慢一些,其整體要使用纜索等來吊起。在吊裝前的時候,要把錘放到一定的高度之中,避免其下落的時候,出現問題。在吊的時候,要掌控好方位,要確保速率合理。對于其周圍的物體要認真的清理,當吊起之后要避免人在樁體之下。如果吊樁和運樁出現問題的話,要停運。插樁時,嚴禁手腳伸入樁與龍門架之間。用撬棍或板舢等工具矯正樁時,用力不宜過猛。打樁時應采取與樁型、樁架和樁錘相適應的樁帽及襯墊,如果存在破損問題的話,要認真的清理。要確保錘擊合理,在初始的時候,間距要小,假如力度很大的話,樁就會出現歪斜和位置的改變等,其整體斷裂,只有對其適當的處理才可以開展后續的活動。套送樁時,應使送樁、樁錘和樁三者中心在同一軸線上。拔送樁時應選擇合適的繩扣,操作時必須緩慢加力,隨時注意樁架、鋼絲繩的變化情況。送樁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須及時回填或加蓋。樁管沉入到設計深度后,應將樁帽及樁錘升高到4m以上鎖住,方可檢查樁管或澆筑混凝上。耳環及底盤上騎馬彈簧螺絲應用鋼絲繩綁牢,防止折斷時落下傷人。當耳環掉落到時候,要使用繩子拉住,防止其自行掉下。當拔管之后,假如存在孔隙的話,要將其口蓋住,避免問題出現。在澆筑活動開始之前的時候,要將孔口區域蓋上板子,不能放置過重的物體。
3 結束語
基礎建設活動是建設活動的關鍵要素,它的建設管控活動意義非常的關鍵,要掌控好它的品質,對于不一樣的基礎,要結合具體的狀態使用不一樣的方法,必須要結合有關的規定才可以保證建設活動開展順暢,進而降低品質不良現象的出現幾率。
參考文獻
[1]馬勝偉.建筑基礎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9).
[2]董磊.論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基礎管理[J].陜西建筑,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