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原條腐朽的研究,總結了其變化的特征和規律,按其腐朽的變化來制定合理造材。
關鍵詞:原條腐朽;特征;規律;合理造材
實施“天保”二期工程以來,林業已經把木材生產的重點轉移到森林培育上來,為達到森林培育的目的,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木材多是腐朽木材、彎曲木等。為了有效的利用好有限的森林資源,對生產出來的木材爭取效益最大化,我們對腐朽木材進行了分析。腐朽是木材最主要的的缺陷,木材腐朽是腐朽菌侵蝕的結果。腐朽菌通過樹上的外商、節子、蟲害、裂紋、偏枯、樹瘤和根部壞事等部位侵入的樹干,危害木質部,是木材細胞壁收到破壞,逐漸改變了木材的顏色和結構,降低了物理和化學、力學性質,使木材失去了利用價值。針對于此,對木材腐朽的規律進行研究加以探討并利用到生產實踐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 原條干基部的腐朽
1.1 部分樹種干基部的腐朽外部特征和規律
1.1.1 特征。干基部腐朽菌源來自腐朽的樹根和偏枯。在生產過程發現根腐朽占80%,偏枯基腐朽占20%,原條大頭斷面腐朽部分經常出現顏色、干裂、和空洞異常現象。這些異常現象是干基腐朽在原條大頭斷面的外部特征。
1.1.2 部分樹種的變化規律。紅松。紅褐色粉末狀、腐朽樹干外形正常,根部造1-2米短材可以截住;如果腐朽部位是縱橫開裂,顏色變深,腐朽深度達3-米;基部材質脆,承放射狀龜裂,裂縫內有白絲,成碎片狀脫落的鐵眼,腐朽深度一般不超過2米;篩孔狀腐朽成空洞,樹干外形比較正常。無漏節的腐朽,深度達2-3米后能截住;如果樹干外形不正常,有漏節或毛節、啄木鳥眼等,原條全部腐朽臭松。基部腐朽材色變深,出現小孔穴,孔中有白絲的螞蟻蛸。若樹干正常干基可造2米短材截住;如果樹干不正常,干基可造3-4米截住。篩孔狀腐朽成空洞,腐朽深度為探深的深度加2米的長度。粉末狀腐朽呈深褐色的根部1-2米可以截住。粉末狀腐朽呈空洞的腐朽深度為探深加3米。魚鱗松。基部篩孔狀腐朽呈紅褐色,樹皮完好,顏色正常,腐朽深度不超過2米;基部粉末狀腐朽呈淡褐色,樹干表面正常無漏節,干基造2-3米可截住;呈黑褐色粉末狀腐朽,樹干外形異常,有漏節,樹干中下部全部腐朽。水曲柳、黃菠蘿、核桃楸、榆木、柞樹、色樹、楊樹。干基心材腐朽呈纖維間夾白膜,紅褐色或黃白色,結構松軟,腐朽深度2米可截住。其它根部腐朽深度短淺在0.8米左右。
2 原條干部心材腐朽
2.1 部分樹種干部心材腐朽外部特征和規律
2.1.1 干部心材腐朽由于漏節或其它原因生成,只有通過樹干的外部特征(如漏節、偏枯、啄木鳥眼、夾皮、裂紋、樹腐、干形肥大等)及敲打的聲音來判斷樹干中心材的腐朽。
一般情況下,楊木、樺木、榆木、椴樹等樹種,因漏節或根腐朽引起樹干內腐朽的,原條外部往往有直徑加粗、肥大、樹皮灰暗、大片脫落、枯燥等現象,另外有樹瘤節和包狀物的,一般內部都有腐朽。紅松、魚鱗松、臭松等針葉樹,有漏節或直徑加粗是樹干內部的主要特征。
2.1.2 部分樹種干部心材腐朽規律。紅松篩孔狀腐朽。樹干中下部不正常或有漏節,中上部有活節,活節往下腐朽,往上可造等內材。魚鱗松篩孔狀腐朽。當樹干中部有腐朽節,如果樹干外形正常,腐朽節往上3-4,米可截住;如果樹干變粗或樹干外形變化不明顯,但樹皮顏色變黑褐色的基本全腐朽。粉末狀腐朽呈黑褐色,有漏節的樹干中下部基本全腐朽,如果中上部有活節的可截住。
3 原條梢部心材腐朽
3.1 原條梢部外部特征
樹木梢部常因風折、蟲害等引起心材腐朽。所以,樹木風折、蟲害、裂紋、枯梢是梢部腐朽的外部特征。
3.2 原條梢部心材腐朽規律
原條梢部心材腐朽一般是從上往下蔓延,腐朽形狀呈上大下小。
4 結論及造材要點
4.1 紅松、魚鱗松、臭松腐朽成空洞的2-3米可截住,篩孔狀腐朽無洞的腐朽深度2米以上或4-6米。中部和梢部腐朽深度2-4米。
4.2 水曲柳、核桃楸、色木、柞木、榆木等干基腐朽有洞的不超1米、0.5米,可墩掉,無洞的不超2米。
4.3 楊、椴木干基腐朽在1-2米,中梢部腐朽在0.5-1.5米之內。
4.4 結合以上結論,造材應該遵照以下要點。
4.4.1 根基腐朽,不夠等內材,長度不超過1米,必須墩掉。超過1米以上視腐朽程度確定造材長度,堅決不能出現壞材帶好材;根部腐朽夠三等材,在根部短距離內截掉后能出一、二等材可截掉,如不截掉可按腐朽長度造材,但不能出6米長材。
4.4.2 干部腐朽,應把腐朽部位盡可能地造在一根原木上。
4.4.3 梢部腐朽,按照其腐朽程度合理確定材長或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