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體育教學在加強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導向體系正是為了高校體育教學順利進行而提出的一種策略。所謂的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就是為了實現體育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各種有效的實施方案、手段以及方式的總和。科學完善的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規劃和建設有利于高校田徑教學的健康和快速發展。
關鍵詞: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規劃;構建
1 高校田徑教學現狀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給高校田徑項目即帶來了機遇,同時也使高校的田徑教學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對目前我國高校的田徑教學進行分析,發現在高校田徑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總結如下:
首先,田徑教學忽視了普遍性和健身性;田徑是作為體育課程中受到質疑最多的一門課程,這主要是因為該課程主要是學習技術為主,而且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消耗的體力過大,很容易疲勞。使得學生很難適應進而產生抵制情緒和心理。同時在授課時,老師主要是教授學生技術方面以及注重身體素質的練習,忽視最為關鍵的一點,田徑課的目標是應該做到的最為基本和最為主要的內容應該是為健康服務的。
其次,考評體系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目前高校體育考試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量化考評,這種考核的方式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的產物之一。重要的是,太過單調的考核的方式使得很多學生失去了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
最后,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應變性;目前高校的田徑教學方式缺少手段和形式上的創新,很難體現出體育課的活動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體育的娛樂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
分析目前高校田徑課教學困難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因素所致:第一,項目自身特點的制約;第二,制定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第三,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沒能準確的了解學生的心理。
2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內涵
體育教學目標是指在現有規定的前提下,盡量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而體育教學目標的導向體系則是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而制定的各種相關的實施方案、措施以及所使用的各種手段、方式以及方法的總和。現階段我國設定體育教學目標主要是根據現有的教學大綱中的具體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缺乏對學生實際身體素質的全面掌握和了解,這就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教學過程根據老師的主觀臆斷性。所以,為了能夠凸顯以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核心特征,高校應該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的設定體育教學的目標。而這種新型的科學田徑教學目標的實現,則需要一定的導向體系進行由表及里的引導,在這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整個的教學過程進行適當有效的監管,目的是為了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了能夠使體育教學的目標多樣化以及具有多層次性,我們建立了體育教學目標導向體系。體育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建立有利于為獲取最佳的教學途徑提供引導,并能夠使目前的田徑體育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準備,以便使學生能夠在課上能夠具有針對性,可以針對自身的需要對體育學習進行有效的調整,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3 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
通常我們所了解的田徑運動主要是包括跑、跳、投等基本形式,這些運動形式與人類的勞作等活動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人類最基本能力的一種體現。所以,田徑體育教學可以作為激發學生潛能的一種最佳手段。高校田徑教學是包含著許多學科的相對復雜的一門體系,正是由于包含的因素多,就導致其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因此,在進行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規劃和構建過程中,必須要做到能夠突出導向途徑的多樣性這一特點。
首先,高校田徑教學總目標的導向體系構成;這一導向體系目標的建立是依據體育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并根據本高校的實際教學環境特點而設置的。高校田徑教學總體目標的設計主要是為田徑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可行性的向導,同時也是高校田徑教學中細節教學的參考依據。主要包含理論目標和技術目標。
其次,高校田徑教學單節課目標導向體系構成;該導向體系主要包含理論目標和技術目標兩部分。課堂教學是田徑教學中最為基本的組成要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每一節的課的教學目標都是不同的,但是卻是和上一節課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主要是因為課程目標的設置是循序漸進,逐次發展的。
再次,高校田徑教學單元性目標導向體系構成;很多的相關單元一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高校田徑教學系統。構成完整教學系統中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自身的既定目標。
4 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實施的方式
首先,提升田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力水平,保證田徑教學的整體質量。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建立與實施是體育教學的創新,而且需要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來支撐這一創新。著無疑就對田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為:督促教師認真細致地進行課前的準備;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促使教師能夠積極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互動。
其次,建立田徑教學的目標分化與公示制度。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田徑教學目標導向的更好實現提供有利的條件。在高校實際的田徑教學中,應該積極的針對田徑教學的主要要求,可以將教學的總體目標進行詳細的劃分,并在授課前公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確教學的目標,做到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尤其是這種公示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對于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同時還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以便于教師做出及時的改正。
再次,積極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對于田徑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的態度是決定課程教學效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應該確保學生的學習態度是積極向上的。這就要求,在課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持有積極健康的學習態度。同時,相對于田徑教學而言,學生對于田徑學習的激發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是目標實現的堅實保障。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在高校田徑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規劃和構建過程中還應該積極建立一些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有效的激發學生不斷求知、探索的意識,以及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良好的師生間的互動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高洪杰,劉忠武.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學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115-117.
[2]趙先卿,楊繼星.高校體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02(01):56.
[3]馮曉勁.對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教學現狀的思考及改革設想[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01):42-44.
[4]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s].2003年7號文件.
[5]陳麗英,楊學軍.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教學綜述[J].體育科學研究.2009,13(0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