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部省會城市高速發展的趨勢下,私家車越來越多,使得城市道路服務水平慢慢變低。“公交優先”的實施也變得刻不容緩,但其具體的實施方案卻要符合當前的城市發展目標。所以,我們有必要針對這些城市的交通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處理,使“公交優先”能在這些城市正確發展實施。
關鍵詞:中部省會城市;交通發展;“公交優先”
前言
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之后,交通擁擠已成為各大城市的通病。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和中部省會城市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公交優先”是一個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公交優先”是一項系統的戰略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多方面配合。但長期以來,省會公交發展受基礎設施匱乏、車輛更新緩慢、道路擁堵等因素制約,“公交優先”發展滯后。目前,中部省會公交分擔率只有11%,公交車行駛平均時速僅為13.05公里,遠遠低于20公里的規定時速,甚至還低于自行車的速度,致使一部分乘客放棄乘坐公交車。
城市公共交通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重要基礎設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公益事業。鼓勵公交優先和各種公交便利化,倡導綠色出行,是解決城市公交出行的根本途徑。
1 國內“公交優先”的現狀
“公交優先”是指政府部門在政策、規劃、道路使用等方面對城市公共交通的優先。它是一種交通發展策略,通過政府部門在各方面的支持,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好、更方便、更快速的服務。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大城市存在的一些交通問題也慢慢地浮現出來,這些問題與發達國家大城市三四十年前的狀況十分相似,因此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不踏進交通問題的泥沼。而現在“公交優先”政策作為國內處理交通問題的主要措施正在被大力推行,但在大多數城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達不到預定的目標。
2 “公交優先”在中部省會城市發展的影響因素
2.1 城市政府的政策的不完善
對于中部六省城市而言,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都是對城市進行新一輪的規劃建設。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城市道路高需求這一問題。而隨著私家車數量的不斷提高,使得城市道路的平均個人占有率不斷降低,人們的出行所耗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雖然,公共交通還是這些城市大部分人的主要交通方式,但因為這些城市只是在高速發展的起步階段,關于公交優先的政策和方針還不是很完善,使得城市在公交優先這一方面的實施力度不是很大。
2.2 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公交自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車廂內擁擠,不衛生,站點設置不科學和轉車不方便等。這些問題中有的是因為道路交通擁堵造成,有的是因為城市公交線路路網的設計不合理和車輛總調度不當造成。這些問題讓城市公交對人們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有車一族出行全部都是用私家車,而不選擇公共交通。
在這些省會城市中,城市的主干道上雖然有建設公交專用道,但是,私家車搶占公交專用道的情形也是屢見不鮮,使得城市公交產生如上所述的問題。這也造成了城市公交服務水平降低。
3 “公交優先”在中部省會城市的發展原則
3.1 符合廣大市民的基本利益
在大部分人出行都是選擇公共交通的中部城市,“公交優先”的實施能有效的為大多數人服務,能簡單的解決城市居民的出行問題,符合廣大市民的基本利益。
改善城市交通,首要的就是解決全體市民的出行問題,緩解供需矛盾,消除交通擁堵,提供快捷、便利的出行環境。只有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滿足市民出行的需求,作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公交優先”的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才有用。只有符合廣大市民的基本利益,保障了他們的基本權益,“公交優先”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才能最大程度減少阻力。因此,基于廣大市民的基本利益而制定的相關政策才是能被廣大市民所接受的,認為最合適的處理法規。
3.2 符合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
制定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策略,必須以當前的城市發展方向和基本目標為基礎。而城市的普遍問題就是交通需求增長超前于城市經濟增長速度。由此可見,交通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環,保障城市大多數市民正常生活,它的優先也就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中部省會城市現在正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還達不到像上海,北京的那種發達程度。所以,我們的道路建設還達不到他們的水準。在現有的道路上,我們只有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才能滿足廣大市民的出行需求。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提高道路利用率的不二法門。所以,在城市交通規劃中,要把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這符合中部城市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需要。
4 “公交優先”在中部省會城市的發展措施
4.1 規劃優先
中部省會城市的城市規劃中應該把“公交優先”放在首要位置,科學合理的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的規劃方針。還應確保城市交通的規劃用地需求,聯合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以新一代的理念調整和優化現有的城市公共交通線路路網。爭取在公交規劃優先的基礎上保障廣大市民的出行利益。
為提高公交吸引力,優化線網結構,使市民乘坐公交車更方便、快捷,真正提高公交分擔率。我們可以在規劃優先的基礎上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4.1.1 開辟新線以出行需求為導向。新建小區、新修道路、城市周邊鄉鎮和開發區等,將成為開辟新線路的重點區域。
4.1.2 線網優化整合。充分發揮周邊樞紐場站的輻射作用,控制主干線路,減少重復路線,填補空白線路。
4.2 制度保證
有了規劃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在執行過程中還應有政府制度的強有力保證。保證“公交優先”這一政策能徹底落實,實現城市道路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城市公交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礎設施,其發展必須得到國家政策的保護。
在制度的保護下,“公交優先”在該城市的發展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完成。
4.2.1 完善運營結構,滿足乘客需求。省會城市大力推進購進大容量環保車,用于補充部分滿載率高的線路和新開線路用車,緩解乘車擁擠現象。
4.2.2 努力提高車輛檔次,改善技術標準和車輛配置,使乘客乘坐得更加舒適。
4.2.3 加大場站基礎設施建設。為公交換乘提供基礎設施和可能性。
4.3 提倡交通文明
城市道路是社會人員的相遇地,因為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人,人們都會在這里相遇,共同占有這一稀缺資源。所以,交通文明在這里是必須要弘揚的。我們要把有限的道路資源在同一時間服務更多的人。對那些出行用私家車的人,不應該去占用公交專用道,你這樣做就是占用了大多數人的有限的道路資源,使得別人的出行變得困難。
交通不僅是人類生活生產的基本需求,還應該是一種文化,需要我們共同維護。要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應從小學起。所以,我們應該開展交通文明的學習,把我們的城市打造成新一代的交通文明都市。
5 結語與期望
我國的中部省會城市在短期內是離不開人多地狹的基本情況。雖然,公交優先能有效的解決城市交通這一難題。但是,公交優先發展策略的制定與該城市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等都有很大的聯系。所以,它的實施還要我們長久的努力。
作者簡介:李蒼鵬(1990,4-),男,湖北省仙桃市,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城市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