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校教學中教學改革的實施,分析了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以及課程考試等全過程中的培養模式,提出了引導與激勵為主的教學思想,從第一堂課開始就嚴格引導學生踏實、認真,一絲不茍,夯實基礎,把“教書”與“育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自立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生培養 教學思想 學習能力 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11-02
當前,國內高校的教改此起彼伏,如火如荼。教改,廣義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狹義上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改革是對傳統的繼承和延續,改革是對傳統的提高和升華,改革與傳統是無縫連接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我們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國家教育政策的引導下,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一 第一堂課——讓學生開口說話
作為教師,可能對課程的細節了如指掌。而對于學生,面對一門新的課程,他是完全陌生的,甚至是一無所知的。因此,在開始的課程中,尤其是第一節課,過多的涉及專業知識,往往會使學生一片茫然,找不到感覺,屏蔽了學生的思考意識。如果借助于一些耳熟能詳的實例或者已經熟悉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將能令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情境,從而很好地實現從陌生到深入的過渡。
二 課程進行中——持續關注
當學生順利地跨入課程的門檻,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如何引領學生全面扎實地學好專業課程。在把握進度的同時,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調整內容和進度,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節奏。一般來講,在小班教學中,對學生的掌控較為靈活;如果是多個班級的大課,人數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散性很大,那么很難把握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利用多種機會分析學生的跟隨情況,才能有效地帶領大家跟蹤教學列車的運行,不偏離正確的軌道。
1.考勤
考勤本身不是目的,是為了對學生的到課情況進行考查,同時也可以督促學生約束自己,遵守紀律,因此,教師在課程進行中應該清晰地記錄下學生的到課情況。如果在課堂上直截了當地點名,既耽誤授課時間又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影響課堂氣氛,所以,教師應該改變做法。為了兼顧授課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機提問,或者在課程下課前幾分鐘進行課堂小考,讓學生進行整理本次課程的重點、難點,當堂交給老師,這樣,教師既掌握了學生的到課情況,同時也摸清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一舉兩得。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在聽課時有了緊迫感,不會輕易浪費每一次到課的機會。
2.作業
當學生在課堂上及時跟隨教師的思路,聽懂了講授的知識點時,并不意味著學生全面掌握了課堂內容。因此,課下的及時鞏固就要依靠課堂作業、網絡作業。目前,許多高校建立了課程中心,集中了全校的數百門課程內容,學生在課后可以依賴課程中心進行鞏固,提交作業,發現問題后在課程中心與教師溝通咨詢,這樣,師生的互動學習由課堂學習延伸到了網絡學習。空間擴大了,時間靈活了,學生在課后的學習中,可以彌補課堂學習中的疏漏和不足。學生在平時的每一環節都能扎實、深入地進行學習,既夯實了專業基礎,也培養了踏實可靠的做事態度。
3.因材施教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別的,往往參差不齊,相差甚遠。因此,對于學生采用一個標準進行管理,往往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若把目標定得太高,能力差的學生會力不從心,漸漸地就會掉隊,跟不上課程的節奏,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若把目標定得太低,那么能力強的學生則會產生時間的冗余,無法達到最佳的學習節奏。為了給每個學生以努力的空間,不同的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標準,形成梯隊式、協同前進的陣勢。
4.實驗教學
在以往的實驗過程中,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學生在做完實驗后往往對自己的實驗結果不確定,依靠老師來認定結果的準確性,再者,有一部分學生對實驗存在一個誤解,認為實驗等于簡單的操作,這樣會使得實驗的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提高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判斷能力,我們對原有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增加了計算機采集和繪圖功能,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直接判斷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同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討論、檢查,當場把問題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誤。
在教師親自指導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面對面地討論、引導,便于發現問題,促進師生交流,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在實驗報告的寫法上,學生可以不拘一格,自由發揮,把自己在實驗中得到的最有價值的結論寫出來,避免了千篇一律地抄襲實驗報告的做法。
三 考試——自律意識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狀況的一個有效手段,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考核,也是對學生品德的檢驗。一個學生若是為了獲得理想的成績,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或是巧取名目,都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誠實做人,防患于未然,在考試過程中嚴格自律,培養嚴謹坦誠的作風。
由于有了平時的努力作為積淀,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考試時不再手足無措,只要進行必要的鞏固就可以了。對于個別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一次無法通過考試,出現不及格現象,只要誠實守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教師要敢于承諾,加強對學生的輔導,給學生建立起學習的安全網,那么學生的自律意識就會越來越強。這樣,學生有了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每一步依靠自己的堅實的努力,既為學生順利畢業做好了鋪墊,也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 教學宗旨
教育目的就是不斷刷新學生的意識,更新學生的觀念,引導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自立的學習能力。作為高校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把優秀的教學思想播撒在貧瘠的土壤上開花結果。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寬廣,愛就有多深厚。首先要愛學生,給學生以努力的空間,珍惜當前國家架設的良好的科研平臺,在個人進取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學生的溝通。在匆忙的教學活動中,在與各種類型學生的交流中,如同熬制美味的八寶粥一樣,在其中融入了我們的耐心、細心、誠心,提煉出來的就是耐人尋味的芳香和快樂!
參考文獻
[1]張蓮春、尹敬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9(7):75
[2]賴紹聰、華洪.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性改革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3(1):30~32
[3]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2):91~9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