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英語教學中用“2+1”模式中能推動英語自主學習中心與語音室聽說教學的有效結合。通過教師的拋錨式教學來引導學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成績。此模式可以降低教學耗時成本,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教學效率。
【關鍵詞】“2+1”模式 教師引導作用 學生自主性 拋錨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18-02
21世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把網絡資源引入英語課堂,各高校紛紛建立英語自主學習中心,旨在利用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鞏固和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一方面,任何一種傳統英語教學都無法同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相比?網上題庫?測試英語綜合能力的網上教學點和101遠程教育網等提供了英語學習的場所?網上有許多國際著名報紙雜志站點提供的有關時事新聞和名人軼事等方面的圖文并茂的材料。這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別是自覺的學生和英語基礎還可以的學生。另一方面,現在許多研究指出的問題是,雖然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最先進的手段,再高檔的教學設施,也只有適用于具體的教學目的時才具有作用,不能把英語聽說課上成一堂“圖片展示課”或“英語播放課”,交際性和交互性不夠?這就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廣泛搜集相關素材,結合自主學習中心的要求,精心策劃和制作課件?發揮網絡自主學習的輔助功能,突出語音室教學的指導作用,是英語自主學習中心與語音室聽說教學有效結合的理想狀態。通過兩年跟蹤,我校2010級的學生的英語聽說課和自主學習中心的學習相結合的成效進行研究,我校課題組找出了英語自主學習中心與語音室聽說教學有效結合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 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性的關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已成為多媒體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主導理論。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
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Holec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即“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進行評估的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其中基于情境認知的拋錨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節組成:(1)創設情境;(2)確定問題,選出的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3)自主學習,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以及現實中專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探索過程等),并要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協作學習,討論和交流;(5)效果評價,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所以,在這種拋錨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如何設置錨,讓學生圍繞錨組織自主學習的方法是關鍵,達到消除錨的任務,最后進行效果評價,起到監督的作用。
束定芳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愿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利用被給予的機會去鍛煉自己負責自己的學習的能力,包括態度、能力、環境三要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包括:(1)確定學習內容的能力;(2)自覺獲取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3)利用和吸收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
二 研究方法和分析過程
我校2010級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心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新時代交互英語》配套的網絡版教材,在課堂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以及補充材料,對學生進行視聽說訓練。我們采取現狀調查研究的、定量分析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先總結2008級、2009級學生已取得的四個學期聽說成績的分析,以及他們在自主學習中心的學習記錄,進行定量分析,并和有經驗的英語聽說教師在2010級學生上課前制定一些實踐“2+1”模式的方案在一部分班上試用,另外的班則不參加實驗,并在2010~2012年兩年的教學中不斷補充方案,到2012年這些學生聽說結業時在進行成績分析,檢測用“2+1”模式推動英語自主學習中心與語音室聽說教學有效結合的實際效果。主要通過采取調查問卷、分階段訓練和分級測試等方式,然后進行成績分析,總結有效地聽說教學方法,達到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大學生加強英語自學的意識和能力。
實驗班的“2+1”教學模式:(1)設置“錨”——在語音室的2節課中,教師以《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為藍本,教授聽說技巧和西方文化知識,并提出本節課后作業,確定問題。前提是,在上課前,教師首先在自主學習中心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會碰到的難點和重點,在課堂上提前給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知識點的指導,以難點和重點為中心設置問題,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所以,對教師來說,“2+1”變成了“1+2”模式,即課前1小時準備,課上2小時教授。在這“1+2”模式過程中,老師還要繼續每次上課前1小時通過與學生進行答疑、監控和評價,發揮監督者和評價者的作用。(2)學生圍繞“錨”組織自主學習方法。學生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在自主學習中心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規定的單元學習、教師布置的附加任務以及和單元主題相關的信息檢索。(3)自主學習方式為多樣,可以分小組協作學習、角色表演、演講等。(4)學生在課堂上反饋知識,消除錨,并獲得老師或同學的評價。這種評價可以是老師記為平時成績,也可以是小組間的競爭或互評,或匯報表演。這就是課堂口語討論環節。同時,對學生來說,“2+1”模式就是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花約1小時時間,有目的性的,效率較高,為之后的2小時課堂匯報做準備,并接受教師布置的下一輪新的任務——新的“錨”。
三 分析結果及研究意義
在實驗班中,教師要求大學生根據語音室2小時的教學內容,花約1小時在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借助網絡進行鞏固和拓展課堂知識。學生根據自主學習環節的內容以及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進行個人或小組學習。教師通過學生課堂反饋表演能真實、直接的評價;學生則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在對照班中,對老師和學生都沒有特殊要求,學生自主完成自主學習中心的網絡學習,時間不限,老師隨機檢查。對比結果,見下面表格: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在沒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自主學習時間越來越少,成績下降,而實驗班的學生在老師有序的引導下,自覺性越來越強,興趣更濃,自主學習時間越來越多,成績上升了。由此可見,“網上監督、輔助和評價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如果不能及時跟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就很難得到保障”。
本文的結論是,實踐用“2+1”模式推動英語自主學習中心與語音室聽說教學有效結合,一方面提高教師的授課的目的性和教學內容跟上時代性,另一方面為學生有目的地用課外學習時間段提高聽說學習的效率提供了保證。大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自主學習有效地延展了課堂教學,對于改善教學資源環境,降低教學耗時成本,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總體教學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鄧杰、朱小舟.網上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英語視聽說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例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0(2)
[3]顧小清.主題學習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用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中)[J].電化教育研究,1997(4)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張建偉、陳琦.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