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在一定程度上與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息息相關。本文首先簡述了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介紹了校園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表現,最后提出了針對校園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的工作建議,以期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的建設。
【關鍵詞】校園大學生 文明禮儀修養 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28-02
一 校園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的重要性
1.文明禮儀修養是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必要條件
校園大學生正處于一個迫切想要融入社會的階段,并期待得到社會的認同,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良好的交際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要想獲得成功,就應認真看待禮儀、學習禮儀、應用禮儀,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能更加順利地處理人際關系,更迅速地適應社會生活,謀得個人發展。
2.文明禮儀修養是和諧校園構建的重要因素
和諧的校園環境可以團結師生力量,促進學校的發展,擁有了和諧的校園,學校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而構建和諧校園的主體人是學生,學生文明禮儀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校園和諧,只有加強學生個人的文明禮儀修養,才能提高學校整體的風氣,營造出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
3.文明禮儀修養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
禮儀修養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也是文明社會進步的強烈要求。大學生是中華傳統禮儀的繼承者,是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對校園大學生進行文明禮儀修養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逐步把社會的道德規范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樹立起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準則,注重規范自己的言行等生活行為,進而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二 校園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的問題表現
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社會的精英,是中華傳統禮儀精髓的繼承者。然而,校園大學生文明禮儀修養教育上卻存著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風氣、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等方面。
1.社會道德失范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一直在進行,然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道德建設跟不上時代腳步,社會上一些不道德的行為依然存在,沒有為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形成一個良好的文明氛圍。由于大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無法很好地辨別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同時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很容易被社會風氣影響,社會上的一些言行會被大學生模仿、遵從,影響文明禮儀修養的形成。
2.學校禮儀教育不足
大學學習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更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為人處世,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不學文明禮儀,就很難有立足之地。然而,在應試教育仍然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文化知識被學校放到了第一位,而禮儀教育未被重視。許多大學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而未能向大學生強調禮儀的重要性,開設禮儀課程不過是完成學科的需要,并不能真正為大學生起到引導教育作用。
3.家庭引導不夠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許多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禮儀教育。“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是孩子文明禮儀教育的啟蒙導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孩子視作“掌上明珠”,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溺愛孩子,造成孩子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同時有些家長本身也沒有起到示范作用,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使孩子效仿。
4.大學生認知不力
大學生沒有能從根本上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文明禮儀學習。歸根到底,大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沒有充分了解禮儀在現實中的重要性,沒有給自己的生活學習有個良好的規劃。他們過多追求現實性的、有明顯實效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只重視物質利益而忽視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禮儀離現實生活很遙遠,是很古板的東西,沒有必要時時處處都講“禮”,因而減少了禮儀學習。殊不知,禮儀學習是通過點點滴滴的生活實踐積累起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 校園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工作的建議
良好的個人禮儀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教育及推動,為此,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社會方面,應加強對社會文明禮儀的宣傳
社會應加強對社會公德的宣傳,提升傳統文化的地位,使公民以講文明、懂禮儀為榮,進而為大學生禮儀修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首先,在社會范圍內開展文明禮儀大學生的評比活動,征集文明禮儀大學生的先進事例,創造人人講公德、人人講禮儀的良好氛圍。其次,包裝和推廣先進文明大學生的典范,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對之加大宣傳,并且通過媒體或各種活動為載體弘揚文明禮儀大學生的精神價值,以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最后,組織先進文明大學生典范的交流,帶動各大高校學生積極響應和參加文明禮儀大學生的活動,進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學習熱情。
2.學校方面,應充分重視大學生禮儀教育
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第一責任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首先,學校開設相關的禮儀課程,教授學生系統理論知識。把禮儀課作為大學生的公共課,與學生的學分掛鉤。它將使大學生從思想上認真對待禮儀,從而才能在行動上加以改善。其次,教師應注重自己的禮儀修養,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榜樣。教師的日常行為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受到學生的關注和模仿。因此,教師應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禮儀細節,對學生言傳身教。再次,學校在校園里加大對文明禮儀的宣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可以通過樹立先進文明大學生典范,對此加以宣傳,并且在校園中張貼文明標語,組織相關比賽,開展文明講座。通過與外校進行文明禮儀比賽,加大文明交流,實現共同進步。
3.家庭方面,家長要率先垂范,對子女嚴格要求
《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家長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孩子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反之,如果家長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孩子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孩子也不會服從的。所以,家長應注重自己的日常行為,遵守文明禮儀為孩子做出表率。而對于孩子的不文明行為,家長應及時發現,并予以糾正,不可因為溺愛而放任自由。
4.個人方面,大學生必須注重自身禮儀修養
作為大學生,首先,應端正文明禮儀學習態度,把握前進和改正的方向,放低近利性功利心態,用心去學習和感悟中華禮儀的博大精深;其次,應主動參與到創建文明禮儀的活動中,配合各項活動的開展,以身作則,樹立和爭創文明禮儀的榜樣;再次,應自覺維護文明禮儀的形象,克制自身的缺點,與各項不文明行為作斗爭,加以改正;最后,應樹立個人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將文明禮儀列入自身的生涯規劃中,為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謝春暉.針對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缺失的幾點看法[J].金色年華(下半月),2011(1)
[2]劉永希.和諧校園建設視野下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路徑[J].文史博覽(理論),2011(5)
[3]龔麗娟.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之我見[J].世紀橋,2010(7)
[4]范翠翠、李春鵬、穆有帥.淺析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現狀及對策[J].金色年華(下),2010(2)
[5]吳春彥、陳曙雯、張嵐嵐等.高校大學生視儀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5)
[6]丁萍.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