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是專業的基本單元,是專業建設的“細胞工程”。課程教學內容及其體系設計是一門課程建設的基礎,而如何進行設計,則取決于支撐專業建設目標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進行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課程建設的關鍵。而按照課程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模式是核心;按照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構建立體化、動態化、網絡化的教材體系是載體;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過程考核體系的建立是導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材建設 過程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44-02
一 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
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由該課程的教學大綱來規范的,如果教師依據教材授課,教材內容方面的問題也就成為教學中的問題。歸納起來,教材內容上的問題有:(1)未從課程的教學目的出發正確地界定教學內容,而產生與后續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問題和內容。(2)因會計核算手段從手工方式向會計電算化的轉變而產生的某些陳舊過時的會計方法、會計核算形式等教學內容未做剔除處理,仍保留在教材中。
2.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在理論教學上,按照從局部到整體的邏輯關系,構建內容體系。依照這種邏輯關系,先闡述憑證、賬簿、報表等內容,后闡述會計的核算形式。這種教學內容的安排違背了人們的認識規律,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在實踐教學方面,重局部業務動手能力的培養,輕整體業務的系統性訓練。會計學原理課程是一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課程,實踐教學是該門課程的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但在會計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一般只有會計憑證的填寫、賬簿的登記等局部業務的訓練,而沒有會計核算過程的系統訓練,如手工會計的系統訓練。會計核算的系統訓練往往安排在學生臨近畢業時的專業綜合實驗課程中,這種安排不利于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3.考核方面的問題
考核方面主要存在考核內容、考試題型、考試方式等問題。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學指導書中有關練習題的形式和內容影響著學生的復習內容、復習范圍與復習方式,同時對教師考核內容和考題類型的選擇也有明顯的影響。教學指導書中一般有大量的客觀題,如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和判斷題等題型,為了湊數,一些脫離實際或數字游戲式的客觀題也不少見。這些大量的客觀題成為學生的復習內容和課程的考核內容,一般又采取閉卷筆試的考試方式,這既不利于學生理論素養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 改革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的主要思路
1.構建以“夯實專業基礎”和“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的課程教學目標
以專業建設目標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構建以“夯實專業基礎”和“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的課程教學目標。大學本科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依據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注重基礎,拓寬專業,強化實踐,突出能力的專業建設目標,確定專業定位包括:人才層次定位——應用型專門人才;職業崗位定位——主要從事較為復雜的實務工作;知識結構定位——在復雜的財務環境中從事職業崗位定位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素質能力定位——應變日趨復雜多變的現實狀況須具有的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改革思路
設置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與技能基礎。具體來說,就是應使學生了解或掌握財務會計的職能與目標、財務會計的對象與會計要素、會計核算方法及其核算程序,與此無關的內容,諸如已被會計電算化所淘汰的會計方法、為強化本課程的原理性質而納入的其他課程的內容、為維護某些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而增加的后續課程的教學內容等應該從本課程中剔除。
3.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在內容安排方面,應在講授各會計核算方法之前,首先闡述會計核算的一般程序(手工會計),然后依照會計方法在核算程序中的先后順序講解各會計核算方法,最后講授實際工作中一般采用的會計核算程序。
在實踐教學方面,既要重視局部方法的訓練,又要重視整體程序的訓練,要改變目前存在的重局部方法訓練、輕整體程序訓練的狀況,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形成一個有效的認知框架。
4.考核方法改革思路
一門課程對考核內容、考核范圍、考核題型、考核方式的選擇主要是由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來決定的。具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考核內容應以實踐性知識為主,考核題型應以主觀題型為主,考核方式應以實際操作為主。目前考核中存在的內容上理論部分過多、題型上客觀題比例過大、考核方式上閉卷筆試為主的狀況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應予以調整或改正。
三 目前在“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中已取得的成果
第一,在明確本課程教學功能的基礎上,依據本課程教學目的的要求,確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于那些與本課程教學功能無關的內容從本課程的教學中剔除。在正確界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制定了課程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同時要求教師要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內容,而不是依據教材安排教學內容。
第二,遵循“簡單整體—具體局部—復雜整體”的邏輯關系組織教學內容,講述會計方法和會計程序及其會計方法與會計程序的關系,講述會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使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與人們的認識規律相吻合,這樣既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在實踐教學方面,增加了手工會計實訓內容,從分析經濟業務,填寫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報表,進行了完整的手工會計方法和核算程序的訓練,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專業認知框架的形成,有利于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
第四,教學方式上,采取了團隊學習方式。手工會計模擬教學中將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學生各自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小組成員間可以商討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團隊學習組織形式,既提高了學生們的團隊意識、互助精神,又解決了指導教師不足的問題。
第五,在考核方式上,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把實踐性內容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減少客觀題,增加實踐性主觀題。考核內容符合實際,不搞脫離實際的難題、怪題。改革后本課程的考核成績由平時考核、項目考核、期末考核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總成績的20%、30%、50%。客觀題占期末考核成績的20%,占總成績的10%。
第六,教學內容改革節省了課時,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本課程在不增加總學時的前提下,增加了16學時的手工會計仿真實習,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四 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材建設方面。在我國的整個教育體系中,教師依據教材授課、學生依據教材學習的狀況似乎已成慣例。在現有教材內容體系不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的情況時,改革工作勢必落空。因此,應撰寫適應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要求的教材,以固化已取得的教學成果和滿足教學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夏建國.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6(13)
[2]李占國.以課程建設促進專業建設 打造精品課程——《基礎會計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有感[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6(1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