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教學內容繁多、課時安排不合理、實踐鍛煉機會少等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本文首先對現場教學的特點和原則進行了分析,并從三方面闡述了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應用,這對于提高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機械教學 現場教學 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52-02
一 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特點及原則
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的現場教學指的是將機械課程中一些原則性、經驗性和抽象性的理論知識以實物、現場實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為他們進行形象、直觀的講解和操作,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理解和學習這些枯燥而抽象的機械知識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現場教學模式具有個性化、多元化、互動性和親驗性的特點。現場教學模式將機械課堂轉移到了現場,將機械課堂中的問題轉移到現場,教師在現場處理問題。在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應用現場教學,學生可以利用對實物結構的認識與實際操作,掌握機械產品的理論知識,并通過動手實踐來加強對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現場教學是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有著其他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優勢。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的現場教學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原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場教學應該促使學生在實踐和理論的互相聯系中掌握和理解知識,形成應用人才所需的技巧和技能,增強他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2)交互性原則。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間應該在現場教學中保持交往互動,利用有效的互動來實現目標。(3)主體參與原則。在教學中,教學主體是學生,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所有教學內容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設計的。(4)協同創新原則。將學生創新和教師創新有機結合,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5)激勵探究原則。教師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任務的實踐,促使學生擁有廣闊的探索空間,使他們處于不斷創新的狀態。
二 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應用
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的現場教學計劃應該和總體的教學計劃互相協調配合,使現場教學在機械類教學中的比重得到明確,確保現場教學的課時總量,從而實現利用現場教學來促進教學效果提高的特殊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圍繞機械課程中操作性、實踐性較強,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來確定現場教學的具體內容。
1.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課前準備
高職院校機械類現場教學中存在走過場、無法深挖內涵、流于形式的情況,學生抱著“看了、轉了、聽了、玩了”的心態體驗整個過程。如此一來,現場教學的實際作用不僅沒有真實發揮,還使學生容易對現場教學形成曲解,對現場教學特殊作用的發揮以及向更深、更廣范圍的大力推廣具有很大的副作用。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發生,現場教學前的精心準備是關鍵。如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減速器的設計一節中,減速器作為一種通用的機械類設備,它的結構涵蓋了傳統設計,如鍋桿、錐齒輪、斜齒輪、直齒輪;支撐件設計,如軸和軸承、箱體的密封和設計等。在現場教學課前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安排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在學生進入現場前,按照教學要求,向他們介紹減速器的相關知識,然后通過動畫來對減速器的安裝和拆卸過程進行演示,提出一些較為基礎的問題讓學生自我測試。如減速器的定義,減速器的作用,減速器中主要部件名稱,減速器的軸在結構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
同時,在現場教學前的一周下發相應的任務書、引導文和考核評價表,讓學生先自學機械相關知識,并完成簡單的任務,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帶著各自的問題參與現場教學。這樣一來,一方面能把握好機械教材的基本內容,另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對機械知識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掌握。
2.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課中實施
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核心是互動性,也是教師在啟發式教學貫徹中經常使用的方法。互動性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看。教師對減速器的安裝和拆卸操作進行示范,學生對老師的示范認真觀察。
第二,聽。在教學現場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述,教師講述要求條理清晰、內容清楚,且和學員進行交流溝通。老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重點,選擇關鍵的突破口提問學生,也可以在示范操作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思維狀態和接受能力進行適當的提問。例如,在減速器軸系零件的拆卸中,可以向學生提問:軸上零件的軸向固定和定位是怎么實現的?傳動軸的設計為什么是階梯軸而不是光軸?階梯軸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第三,問。即教學現場的問答,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回答,對學生存在疑問的地方進行進一步講解,如此一來能夠掌握學生對機械課程內容的學習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進度。
第四,議。即現場研討的開展,教師組織學生積極討論,讓學生學會自己提煉規律、總結經驗。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興趣并開拓他們的思維,使其暢所欲言。例如在減速器的拆卸討論中,可以組織學生以一個小組為單位,對減速器拆卸過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項進行討論。通過這種輕松的氛圍,學生能很快展開討論,并結合機械教科書上的內容,積極請教老師。
第五,做。即教師引導學生分組練習和操作。例如在減速器的設計中,在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認知心理充分考慮,學習的順序一般為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組織實施。現場教學的實施應該注意設備臺套數和學生每組的人數,在課時要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合適的分組能夠促進現場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師的示范講解一般以15~20人為一組,在學生自我實踐時,一般4~5人一臺減速器,教師巡回指導。
3.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課后評價
現場教學的評價是對教學目標完成狀況的考核,利用考核,能使教學目的有效地轉變成學生的技能與知識。機械類教學中現場教學的課后評價應從基本知識和能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貫徹學為主、教為輔的教學理念。首先,是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如在減速器設計中,每個小組先選出代表進行簡單的發言交流,按照設立的目標,評價自身對技能和知識的理解情況。各小組按照交流情況進行互評,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了解他們掌握技能和知識的情況,并提出指導意見。其次,是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現場教學操作進行檢查,設計課后項目報告,主要包括現場教學的學習紀實和現場教學后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測試。學生獨立填寫項目報告,教師對項目報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指導。
三 結束語
高職院校機械類教學中的現場教學是和其他的實驗、實訓學習方法不同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機械教學中應用廣泛。現場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將課堂中乏、泛、空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促使學生加強理論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素芳.現場教學模式的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2007(4):148~149
[2]宋震.淺談汽車維修課程中的現場[J].教學資訊,2009(3):201
[3]張莉萍.高等職業教學《機械設計基礎》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16~1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