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文學傳統奠基之作《坎特伯雷故事》中有一組專門探討婚姻問題或者夫妻關系的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并沒有在喬叟筆下形成統一的教條式的婚姻觀,而是讓其進行了一場沒有結論的激烈辯論。
【關鍵詞】《坎特伯雷故事》 “頭” 激進女權主義 男權思想 辯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57-01
喬叟作為英語文學傳統的奠基者,被尊稱為“英詩之父”,其創作的《坎特伯雷故事》則被稱作英語文學傳統的奠基之作。此部作品幾乎囊括了當時歐洲所有的文學體裁,而且還做了一些創新,大膽地反映英國當時社會和思想意識,呈現了當時幾乎所有的階層以及他們的矛盾沖突,使其成為一部中世紀后期英國社會百科全書式的文學杰作。
《坎特伯雷故事》里有一些專門探討婚姻問題或者夫妻關系的故事,如“巴斯婦人的故事”、“學士的故事”、“商人的故事”和“平民地主的故事”等。當時的中世紀,基督教盛行,教會對整個社會階層的劃分、人民生活的種種教條都有著無可取代的影響力。這其中不乏對家庭生活中的婚姻關系有著明確的說明,不論《圣經》還是基督教傳統,都把妻子看做是丈夫的附屬物。在《創世紀》里,夏娃只不過是用亞當的一根肋骨所造,這無疑界定了女人在男女間的從屬地位。《圣經》還說:“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
在《坎特伯雷故事》里形形色色的香客們就誰做“頭”和誰應該做“頭”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辯論。巴斯婦人便是始作俑者,她大力宣揚女人的權利并主張家庭由女人主宰,從而取代所謂的男性權威地位。比如她在駁斥古書和典籍里對女人的污蔑時說:
獅子是誰畫的?是獅子還是人?
讀書人高談闊論中用的典故,
憑天主起誓,若是女人的記述,
那么她們記下的男人的罪孽,
亞當的子孫將永遠無法洗滌。
這段話不僅表現出巴斯婦人的雄辯,同時也表達了維護女人權利、為女人辯護的觀點。巴斯婦人大膽地挑戰男權傳統,獲得了女權主義者的大加贊賞。
巴斯婦人的激進觀點也引起了香客們對婚姻和男女地位的激烈辯論。直接與巴斯婦人的觀點對立的是學士和商人的故事,都闡述了男人應做主宰的男權思想。在學士的故事里,侯爵濫用丈夫作為“頭”的權威,長期折磨妻子格利澤爾達,無端對她進行所謂的考驗。他甚至下令處死她的兒女(當然只是藏起來)。侯爵不是“為了使我們能好好做人”,而“揮動苦難這厲害的皮鞭”的上帝,而是滿腦子充斥著男權思想的暴君。與此相反,商人則攻擊女人的淫蕩和墮落,從而表現男權思想。他講了一個年輕的妻子如何耍花招,竟然在年老的瞎子丈夫面前爬到樹上同仆人私通的故事,以此來表明女人的狡詐和墮落。
而另一位香客平民地主,他則是摒棄前兩位的極端觀點,從而講了一個關于一對青年夫妻真誠相愛、相互尊重的故事。在故事中,丈夫保證只“保持表面、名義上的夫權”,決不強迫妻子,而要像情人那樣“聽從她的話并尊重她的愿望”。妻子則向他保證,永遠對他“卑順而忠誠”“至死不渝”。他認為,只有建立在愛情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會有理想的婚姻。
這種建立在表面、名義上的夫權的觀點與傳統的基督教教義強調男人做“頭”的觀點相去甚遠,已具備一定的人文主義思想。巴斯婦人也在她的旁征博引中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極力為自己的婚姻觀辯護,用許多《圣經》故事來駁斥教會大力宣揚的教義。巴斯婦人的激進觀點顯然不能被教會所接納。于是第二位修女圣徒塞西莉亞的故事來進行反駁。塞西莉亞是古羅馬時代基督教仍然受迫害時的圣徒,她把一切獻給了上帝,即使在婚后,仍然堅持為上帝保守童貞。在新婚之夜,她說服了丈夫,而且使他也皈依了基督教,最后夫妻倆為了上帝獻出了生命。她的故事明顯具雙重指向:她既在講述故事,也在“回應”巴斯婦人。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香客們就婚姻問題和夫妻關系各抒己見,講述的故事和發表的觀點也不同,實在難以把它們統一起來。而作者喬叟也只是用故事本身表達自己的一家之言,并沒有試圖把自己的看法強加于人。所以,這些香客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沒有結論的對話,這場激烈的百家爭鳴的辯論中也不乏存在彼此對立、相互顛覆的觀點,其中的悖論矛盾共同體使其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
參考文獻
[1]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黃杲炘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2]新舊約全書[M].南京:中國基督教協會,1989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