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近年來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研究和實踐,指學生在階段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筆者在無機化學實訓課的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實訓的效果。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無機化學實訓課 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60-02
在高職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中,無機化學實訓是專業基礎課,是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基礎。通過加強無機化學實訓內容中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可以提高專業技能,學得一技之長;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獨立工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如何上好無機化學實訓課成了教師關注的問題。這幾年,筆者在無機化學實訓課的教學過程中,嘗試引入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從實踐的過程和結果來看效果非常明顯。本文將根據教學中的經驗和體會,就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 對任務教學方式的初步認識
從教育教學的目的來看,教師希望學生的學習有更多的自主性,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能融會貫通,有更多的實踐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職高專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人才,所有的課程以培養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同時兼顧基礎文化水平和素質的提高。
教師如何與學生一起完成教育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具備一種動態的認知結構,想學、會學、會思考、敢于嘗試和敢于創新,這些是每個教師應經常思考并且要實踐于教學改革活動中的重要課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素質,對學習者將來的擇業、就業、工作、學習有著更重要更深刻的意義。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師講,學生認真聽,滿堂灌,導致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學提高能力和創新能力與時不俱進。怎樣通過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改變這一現象?在無機化學實訓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引入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二 什么是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是指在教學全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運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他們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
教學的過程可以借講解一個具體且有代表性的任務來完成;學生練習時的任務,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完成這個任務不僅僅是要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間,需要協作和交流,還需要操作者探索一些超出所學內容的新知識、新技能。
這個任務可以是一個作業、一個方案設計等,是一個綜合性的任務。完成這個任務,可以檢驗學生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在實踐中探索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本文重點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兩個特點:(1)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學習方法,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注重實踐。(2)任務驅動圍繞任務展開教學,任務的設計、編寫要注重方法和知識體系。
三 在無機化學實訓課的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自主做實驗,動手能力大大提高。
2.貼近無機化學實訓課的特點
高職教育為社會培養的是應用型的專業人才,要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既要學好知識理論,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無機化學實訓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求知的欲望,提高自學能力。
3.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把教學活動與一個具體的、開放的任務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教學過程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線索,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就活躍了許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較大提高。
4.學習內容更為開放,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傳統的教學內容是預設的、封閉的,它要求學生按統一的要求完成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后,教師只是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使學習內容變得開放。此外,它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再統一,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5.符合現代教學理論,構建良好的知識經驗結構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一般在教學之初先講解所要學習的概念和原理,這些內容往往是孤立的、靜止的,再讓學生去實踐,其潛在的假設是:學和做是知識的獲得和知識的應用兩個過程,必須先學了,才能去做,去解決有關的問題。
建構主義者則以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在問題解決中學習。教師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合作,但這都不妨礙學生的獨立思考,而應配合、促進他們的探索過程。
在問題解決中,學習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并查閱有關的資料,從而作出合理的綜合的推論,分析、解釋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而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可構建起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提煉和概括,使得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的本質應通過任務來誘發、加強并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的真正動力系統。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勇氣,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學習,從而真正培養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03~105
[2]李謹瑜、柳德玉、牛震乾.課程改革與老師角色轉換[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