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漢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越來越國際化。很多國家都開設了漢語課,漢語就像英語一樣席卷了世界很多國家。然而,對于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中國來說,漢語本身就是一門技術(shù)。對于已習慣說本民族語言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來說,學習漢語就如同學習外語一樣,學生感到晦澀難懂,在學習中不僅會感到陌生甚至還會出現(xiàn)排斥的現(xiàn)象。本文闡述了如何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學習漢語的技能意識。
【關(guān)鍵詞】少數(shù)民族學生 漢語技能意識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75-01
在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進行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對漢語知識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對漢語的領悟能力。其中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能否更好地學習漢語和掌握漢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們的漢語水平。語言是用于交流的,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只要想交流就必須用上語言。而想要解決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學習漢語困難的情況,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 教師的雙語程度
教師們在教學中相當于學生們了解漢語的一個中介,如果教師是少數(shù)民族的教師,那么這些教師的語言文化比較傾向于本民族的語言;但是如果教師是先掌握漢語而后來才學習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那么這些教師的語言文化就傾向于漢語。無論教師們處于上述哪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受到語言文化的限制,要么對漢語知識掌握得不好,要么對少數(shù)民族語言運用不自如,所以在選擇教師時,應優(yōu)先選擇對漢語普通話以及本民族的語言都掌握比較好的老師。
二 少數(shù)民族學生對語感的領悟力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通過這句話,不難了解到語感是一種對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以及判斷能力的主體。所以,教師們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漢語語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何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的漢語語感,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培養(yǎng)。
1.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任何一種語言,在學習時如果有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都會使得語言教學事半功倍。學生們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在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下語感會逐漸增強。語言學習初期,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主要學習漢語的詞匯和句子,就像學習外語一樣,都要通過聽、說、讀和寫來獲取知識。聽可以使學生們模仿著表達漢語的含義;說可以使學生們加強記憶;讀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熟練地說漢語;寫可以使學生們加深對漢字的印象。
2.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第一,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愛上漢語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感情,達到“親其道,信其師”的目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正能量。第二,強化語文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第三,建立互動型課堂,增強學生學習漢語的自信心。第四,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豐富漢語語言的教學,利用音樂情趣和游戲情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漢語的學習中去。
3.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技能意識
學生的漢語水平高低關(guān)鍵就在于是否能掌握學習漢語的基本技能,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點:(1)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情境交融的教學方法,模擬交際的情境、表演的情境、直觀教學的情境以及想象的情境等,讓學生大膽地說,盡情地表演,把漢語的學習當成一種樂趣;(2)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去講,而使得學生們練習口語的機會變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只會認,不會說,甚至出現(xiàn)說不準的狀態(tài);(3)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漢語的態(tài)度,在學校里,如果學生把學習漢語看成是一件老師要求大家去做的事,就會成為一種負擔,這樣就達不到漢語學習的真正目的,所以對于學生們來講,教師們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4.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
學習漢語不僅僅可以通過課堂,也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去學習:(1)社會是一個學習的大環(huán)境,在平常的交流中,要善于講、敢于講,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來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時間久了就可以增強學生們的語感。(2)通過影視媒體可以讓學生們體會漢語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可以讓其間接地與影視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漢語聽說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們善于寫日記的習慣,把生活當中有意義的事情做個記錄,久而久之,也提高了漢語寫作的水平。
三 總結(jié)
學習漢語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們來講,不僅僅意味著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在某種程度上還意味著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就急于傳授知識,那種知識只會使人產(chǎn)生冷漠,無法鼓舞學生的心情。”教師在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漢語技能意識時,不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也要協(xié)調(diào)好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找到一種切實有效的漢語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
參考文獻
[1]李春玲.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語感的有效途徑[J].中國民族教育,2007(5):27~29
[2]茹克也木·吾買爾.影響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學習興趣的原因與對策探究[J].高考(綜合版),2013(7):5~6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