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英語教師為學生學英語搭建“支架”的重要作用,筆者結合自己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談談為學生搭建“支架”的具體措施以及應注意的地方,和各位同仁交流。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支架” 最近發展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94-01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學生建構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師就是學生一路攀登中的支架,為學生登峰造極助一臂之力。那么,何時給學生正確而有利的支撐,為學生適時搭建一個有利于學生攀登的“支架”,是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 把握“支架”理論,助學生登峰造極
維果茨基曾經提出最近發展區原理,所謂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師們常說的“跳一跳、夠得到”,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發展水平;(2)通過努力有可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最近發展區要求一線教師教學時既要注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能力,又要把握潛在的發展區,不斷創造新的發展區,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布魯納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原理,提出“支架性教學”的概念。所謂“支架性教學”,就是教師為學生的參與提供外部支持。那么,“支架”搭建在哪兒是“支架教學”的關鍵。教師們在為學生搭建“支架”時,要有助于學生的發展,依賴于最近發展區原理,何時搭建何時適時卸下這個“支架”,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藝術,需要教師不斷探討和思索。
二 找準搭建“支架”的時間,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新課程把學生的“學”叫做“知識的構建”,那么“教”就是學生知識的建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搭起“支架”,為學生構建知識、步入知識殿堂的階梯或“腳手架”。如果這個“支架”搭對了地方、搭對了時間、搭對了方式、搭對了方向,可以對學生的知識的構建起促進作用,起到“催化劑”的功效;反之,如果這個“支架”搭建得太高又不適時,不僅起不到輔助作用,反而影響學生的正常發揮和發展。
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務必應注意“支架”的作用和適時性、合適性,搭建的“支架”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和發揮其威力。如學習8A Unit5 Grammar動詞不定式做目的狀語是不定式學習時的難點。那么在教學時,給學生找到學習動詞不定式的“支點”和搭建“支架”是非常關鍵的,能為學生提供輔導學習手段和提供方法和思路。這時“支點”就是最近發展區原理,“支架”一個搭建在這個“支點”上是必然的。最基礎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動詞不定式的概念、構成;其次引導學生回顧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再次啟發學生回顧課本Reading中的句子Our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made laws to prevent these things,分析to prevent these things在這個句子中做什么成分、充當什么作用,那么不定式做目的狀語就不攻自破了;適當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動詞后接不定式可以做目的狀語,先和學生造句子:(1)我們帶著相機去“扎龍”,可以拍鳥兒的照片。(2)周日回家去看奶奶。(3)他們去“扎龍”,為了研究鳥兒。通過翻譯這幾個句子,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定式做目的狀語的用法。在學生明白了這一用法后,適時撤去這一“支架”很有必要,讓學生自己說出更多的含有不定式做目的狀語的句子,讓其他同學分析所說的句子符不符合要求,是不是不定式做狀語。這樣的“支架”有利于學生溫故而知新。
三 搭建“支架”應遵循兩大原則
為學生學習找“支點”,搭“支架”,必須堅持以下兩大原則。
1.有效性原則
對于不定式做賓語補足語的用法,“支架”應搭建在學生困惑之處,即什么是賓語補足語。如何搭建好這個“支架”,讓學生走出困惑、撥開云霧,最好是通過一個常用的句子,如He told me to stay here. 啟發學生思考動詞不定式to stay here這個動作是賓語me發出的,因而叫賓語補足語。再誘導學生討論、探討,還有哪些類似的結構,如ask/want/invite/warn/ encourage/wish sb. to do sth.等。在這些句式結構中,不定式做賓語補足語。這樣,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2.促進性原則
“支架”不僅應搭建得適時、有效,還要利于引導學生學習,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利于促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向知識的巔峰邁進。
如學習動詞后加后綴構成名詞時,“支架”的作用就是給學生導向的作用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給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峰以云梯之功效。此時,復習引入最關鍵,由常見的reader,writer,singer,dancer,teacher等開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多數表示動作的動詞后加-er構成表示動作的人;那么,哪些詞后加-or呢,常見的有:visitor,actor,editor,而artist,scientist,tourist,Pianist等是以-ist結尾。這種方法,依據最近發展區原理,不斷給學生搭建學習的“支架”,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支架”的搭建是培養學習習慣為主,為運用英語而服務,那么適時、適當地搭建學習的“支架”,并根據實際需要適時調整“支架”的位置和高度,把握好“支架”的有效作用,一定會為學生有效學習推波助瀾,使學生借助“支架”不斷攀爬,直至攀登到知識的巔峰。
參考文獻
[1]曹樹波.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支架”[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3(8)
[2]王江楓.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支架”[J].金山(下半月),2011(6)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