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課堂教學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但能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還能提升他們課堂學習的參與興趣和熱情,從而在視聽結合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01-01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要,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學生能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潛力開發和提高的前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個性閱讀、創新思考的能力就需要教師改變就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而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愉快學習、健康成長,快樂獲得知識和能力。
一 創設情境,生成學習情感
小學生一般都較天真活潑,喜歡新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通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的學習情境,讓他們有興趣、有熱情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活動。
多媒體技術能將文本、圖片、圖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看得真切,調動形象思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多媒體教學中加入音頻、視頻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在動靜結合、圖文并茂中生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樂于提高。如教學《煙臺的海》中,多媒體展示煙臺四季海景的畫面,學生能很容易感受到文字所不能表達出來的景象,能對課文語言、描寫理解得更為透徹。
如此,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觀看之后進行思考,在閱讀之后進行反思,不但提高了樂于投入的學習情感,還能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比較容易地解決學習的重難點。
二 豐富課堂,加大課堂容量
小學語文教學會涉及一些文學常識,這些內容往往能豐富學生知識面,但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讀,學生會聽得云里霧里。采用多媒體,學生就能直觀感受。如教學六年級《孔子游春》時,教師肯定要介紹孔子,采用多媒體介紹孔子就能使得其直觀形象起來,學生對課文中的一些思想也能有所感悟。另外,文中的重要詞語如“飄逸”、“眸子”、“絮語”等詞語的含義,也可以直接呈現,既節省了教學時間,也豐富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再如擴展學生知識面方面,這一課可以給學生補充孔子的一些關于教化的名句,運用多媒體就方便快捷得多。
課堂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中講方法,談技巧,而對學生接受的情況,掌握的效果往往通過課后練習來鞏固和提高。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及時掌握、調整和鞏固提高。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強教學容量,很好地進行講練結合的教學開展。當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開展比較閱讀、合作探究等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學法多樣。
三 提高能力,激發語文潛力
語文課堂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展現語文知識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思維,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內驅力,訓練他們的語文學習思維和創新意識。如在對《負荊請罪》的學習時,出示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組圖,學生就會發現:廉頗是赤裸著上身背著荊條的,那么“負”的意思是不是“背著”呢?廉頗請罪時為什么不穿上衣呢?為什么是單膝跪下呢?藺相如攙扶時是雙手,對此我們有什么思考呢?如此,不僅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興趣,還能生出閱讀疑問,從而獲得聯想想象和推理判斷的能力。
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具有一定的潛力,如在教學《桂花雨》時,教師可以出示桂花樹、桂花樹葉、桂花等的顏色、形狀等,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盡量記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對桂花的描寫,如此,既豐富了課堂學習,又提高了學生閱讀與作文聯系的能力。
當然,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要盡量揚長避短,不能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阻礙學生的獨立思考,還要注意課件制作效果等。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發揮,能豐富教學內容,推進高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只要我們能深入研究,精細制作,便能在豐富多彩的教學中,讓學生獲得學習潛力。
參考文獻
[1]袁洪偉.創新教學 優化課堂——淺談多媒體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
[2]韋繼南.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