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中考分值調整的試驗開展,語文在中考中越來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教學中,我卻發現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甚至表現出消極的心理。筆者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試圖找出存在消極現象的成因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一 成因
之所以會出現冷漠對待語文科目的情況并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在這里我總結出兩個層面原因,即學生層面和教師層面。
1.學生層面
第一,心理層面。(1)輕視語文這一學科。通常輕視語文的學生對待語文學科總是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對待課堂的聽講及教師安排的課后作業總是隨心所欲,完全視心情而定。語文需要厚積薄發,無法做到立竿見影的功效,所以當學生學習語文沒有像數理化那樣可以快速提升成績時,就會覺得語文可學可不學,反正成績也不會很差。正是因為這種原因,語文這一重要學科被有些打入了“冷宮”,語文越來越呈現邊緣化的趨勢。(2)投機取巧的心理。語文學科的考試題目有其特殊性,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例題式考題,大都來源于課外,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忽略了課本的內容,忽略了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還有些學生認為語文考試就是撞運氣,運氣好,就可以高分,運氣不好就一塌糊涂。
第二,學習習慣層面。(1)無預習意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初中的課文大多篇幅長、內容深,連教師備課都需要進行反復研讀教材,所以學生課前如果不認真預習,在上課時就會聽不懂。而且語文的課時有限,不可能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在課上去消化當堂內容,所以學生總是機械地記錄,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解不了,語文成績自然提高不上去。(2)無動手動口意識,課堂沉寂。這個問題不止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出現,在各個學科都有所體現,學生在上課時不積極地加入到思考之中,不愿意主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所以老師采用點名的方式,而由于用時過長,慢慢被教師替代,成為教師的“專場”。
2.教師層面
第一,心理層面。苦于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但又無法突破瓶頸,渴望有效的解決途徑。語文教師是所有科目教師中最累的一個,工作量大,但成效甚微。
第二,技術層面。對有效教學的相關內容有濃厚興趣,但也疑慮重重。主要是質疑其操作性。
二 解決辦法
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需要不斷反思。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走好以下兩步:
1.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即語言和文字,所以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生如果沒有把語文與生活相聯系,所作的文章就會存在假、大、空的毛病。因此,培養學生興趣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語文融進生活,生活體現語文。
在中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應試的背景下,學生認為只要會做題,不需要過于思考聯系生活,往往忽視了語文來源于生活這一本質。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舊觀念下,一些學生把語文拋在腦后。因此,我覺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
語文教學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我覺得可通過兩個途徑:(1)以語文的形式對話生活,給學生提供一個大語文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學習和歷練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2)以生活的內容豐富語文,變平淡的生活為豐富的精神世界。寒假可讓學生自創賀歲短信和迎春對聯,這樣能達到“從語文回歸生活,再從生活升華語文內涵”的目的。
2.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該練什么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朱光潛在《談作文》中提到,對于一個寫作的初學者來說多讀書這是很有必要的,讀書才能臨摹,讀書才能寫生,這都是在強調閱讀的作用。同時,不可忽略的是寫作。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為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為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展益處多多。所以說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于言,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們應該身體力行,做好語文教學工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