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正在分步實施,有序地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這是項系統而長期的工程,是對教育全方位的變革與創新,正悄然改變著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語文教學。許多教師努力進行語文教學的革新,出現了課堂氣氛活躍的可喜局面。而如何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提高教學質量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一 激發興趣,發揮學生主動性、合作性,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針對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寓教于樂,力求做到生動活潑,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語文教學可謂成功了一半。如《蘇州園林》一文,傳統的教法是側重分析文章的結構,有詳有略地介紹蘇州園林的特點,但這樣抽象的分析,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拋棄傳統的教法,讓學生觀看《蘇州園林》的視頻,通過視覺感官效應,以“美”為突破口,讓他們體會蘇州園林造型典雅別致、處處入畫的景致美,就能產生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收集中外有關園林的圖片、資料,以美為主題,每四人一組,出一期圖文并茂的手抄報,評出好的給予表彰。這種形式的活動課,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從而培養個性,發展特長。如在《蟋蟀在時報廣場》這一課的教學中,就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這篇文章寫的是:蟋蟀切斯特由于一個非常偶然的原因來到了紐約,并在此結識了幾個好朋友,在它們的幫助下,幾經磨難,最終成為紐約最著名的音樂家。但功成名就之后的切斯特卻想回到久別的鄉下,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學習這篇課文時,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切斯特為什么功成名就后還要回到鄉下去?它回到鄉下后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跟城里的朋友之間還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續說故事結局。學生發言時,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表達簡明清晰。課堂上,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但要言之有理。這樣就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記,考試時背答案的狀況。這既開啟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合作探究是一種富有實效和創意的學習策略。教師在課堂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方式時要做好以下實施步驟:(1)劃分學習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每個小組4~8人。(2)建立學習小組間合作、競爭機制,對小組進行評比。(3)教師檢查評比小組完成情況。在教學中可分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小組必答題,各小組討論后由各小組分別推薦一人回答問題,以分數的形式展現完成情況,答對加分,答錯不記分;另一部分為搶答題,計分數時可以必答部分的雙倍進行積分。在課堂教學上適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只要做到內容精心選擇,時間精確把握,教師靈活指導,就能達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團隊精神。
二 教師要更新觀念,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指導學生采用“隨機學習法”學習語文
要組織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就要轉變觀念,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大語文教育的實質是語文素質教育。它讓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訓和訓練,使師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放出來。大語文教育不僅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更是社會發展之所需。大語文教育范圍的廣泛,決定了學習語文的方法可以靈活多樣。老師可指導學生采用“隨機學習法”。“隨機學習法”體現如下:
1.多看
語文課跟別的課有所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語文。只要平時要求學生多留心觀察藍天、白云、大地、海洋、星星、月亮、花草鳥蟲等,學生寫起文章來,內容自然就會豐富。
2.多聽
古人云:“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聽多了自然知道鳥的種類。鶯歌燕語,蛙叫蟲鳴,形成了大自然的交響曲。可聽大街小巷、廳內店外的人間世情。聽多了,學生也會寫出類似“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佳句。
3.多說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說”,動口的機會很多。“說”可以是高談闊論,也可以是凡夫俗語,都力求通暢、明白、表情達意、交流思想。“口才”這種表達能力是練出來的。
4.多寫
勤練筆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必經之路。要學好語文,要求學生多寫日記、隨筆、作摘錄、發感慨、抒內情。多寫可以學以致用,語文水平自然會得以提高。
三 注重教師激勵性評價的作用
對學生的回答或表現的評價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付出和成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教學中,教師既要注意個別優秀生,又要面向全體學生,對后進生和大多數中等生,教師應創造條件,讓這些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得到同學們贊賞的眼光,得到老師滿意的微笑。教師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滿意的點頭,能讓學生進入成功——興趣——成功的良性循環,強化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使課堂成為學生成功的殿堂。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具有“生本意識”,而且要在教學中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這樣語文教學走向成功也就容易了。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