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教育方針是讓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因此,課堂教育不應只追求理性知識,還應進行美育教育,尤其是地理課更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片天地。地理教學中的美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地理圖表的感受,是學生通過想象、體驗、欣賞進行判斷和再創造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這樣不但使地理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而且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那么,地理教學中有哪些方面可以滲透美育教育呢?
一 教師的語言美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地理在各個不同的級別的教育中都可以成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興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終生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故中學地理有其他學科所沒有的豐富性、趣味性、邊緣性與實用性,作為地理教師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科特點,注重地理學科的實踐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教學的唯知識目標,無視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違背了學生體發展的需求,只能造成畸形發展,非但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使課堂變得單調、乏味,效益低下。事實上,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養成對于知識目標的落實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注意科學性、思想性、目的性。但地理教師除了講自然、美景外,還要注意語言美,上課時不僅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還要傾注感情,用充滿魅力的語言才能營造出一種美的氛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用優美深情的語言在學生面前展現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講山能讓其感山之巍峨,說水能令其感水之浩渺,敘館庭院仿佛見之紅墻璃瓦,不僅能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更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美感。
二 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極富神韻,它首先蘊涵了自然美。如在地理教材中能體會到我國華山的險峻之美,廬山的奇秀之美,黃山的雄壯之美,泰山的精巧之美,能感受到長江從唐古拉山走來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的氣魄之美和青海湖的恬靜、奇特之美。又如沙漠的海市蜃樓、峨眉山的金頂寶光、茫茫大漠、浩渺煙波之曠、原始叢林、雨打芭蕉、風起松濤、幽林鳥語等,這些自然美不僅展示著自然風光,如果教師準備充分,富有深情地講解,會讓很少踏入社會的學生產生向往之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感覺美中培養愛國情感。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努力發掘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細細品味教材中的自然美。
三 地理學科的圖像美
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就在于圖像豐富。在地理圖像中既有景觀圖、地形圖,又有示意圖、統計圖表,這些圖像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圖片、掛圖,也可以是課本的插圖、地圖冊,還可以是教師的板圖或多媒體的演示圖。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地圖和圖表中的地物、圖例、注記、圖形、色彩等協調統一之美,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圖形輪廓的曲線美,圖例符號的簡明美,地物比例與分布的均衡美,以及物體模型美等。如高二地理選修“旅游景觀的欣賞”這節有黃果樹瀑布圖、黃山云海圖、青海湖鳥島圖、北方園林中的建筑圖等。從這些圖中分別可看出,黃果樹瀑布好似萬練倒懸,氣勢磅礴;北方皇家園林錯落有致,色彩濃重,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云的氣候相輝映,顯示出皇權的尊榮富貴。這些不但可以在地理課堂中進行美育教育,還可以教育學生認識自然、欣賞自然,吸自然之靈氣改造自然。這樣的美能教育人,感染人,還可以使地理課堂變得生機盎然。
四 與音樂的結合美
音樂和地理仿佛不相關,但地理課配上音樂,風光片配上音樂,美育則更為突出。如講“文化景觀與環境”中,以黃土高原為例,可播放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黃土高坡》:“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照著我的窯洞,曬著我的胳膊……”筆者曾經在講課中富有情感地唱給學生們聽,讓學生感覺到地理學中也有音樂之美,非常激動。這時,教師適時提出歌詞為什么寫成“西北風、東南風”,而不是“東北風、西南風”?為什么“照”的是“窯洞”而不是“竹樓”?這里的文化景觀與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借此引導學生分析“西北風、東南風”是因黃土高原所處位置受季風影響,窯洞是受黃土的直立性和氣候干燥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形成黃土高原脆弱生態環境和黃土高原特有文化景觀的原因,以及相互的關系,這樣的講課方式效果極佳。
又如,在講中國河流《長江》一節新課導入的時候,教師可運用錄音機或多媒體播放《長江之歌》,同時聲情并茂地朗誦“你從雪山走來……挽起高山、挽起大海……”把學生帶進美妙的情境中。然后,教師引導向學生提問:雪山、大海指什么?流經的地形區有哪些?水系如何分布?水能豐富與否?為什么?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積極思考上述問題,也獲得了美感。這樣做,不但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還收到了良好的美育教學效果。
地理課很適合進行美育教育,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地理教學中的美育素材,根據教材的情況結合身邊的實例多想幾個方法去有機滲透美育成分,就會把地理課上成人人愛聽的,能提高學生美學興趣的地理課。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