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如何增強物理課堂知識學習的實用性,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實施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較為有效。
【關鍵詞】高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29-01
物理學是一門關于生活方面的學科,其理論來源包括實驗研究得到的結果和經驗,以及對自然界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探索,物理知識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新課標下,物理教學提倡生活走進物理,把物理融入社會,將課堂回饋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把有意義的教學因素充分的開發出來,應用于課堂,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 高中物理課堂生活化的意義
現在的高中教育中,有些學生基礎薄弱,理解和學習能力也有較大的差異,因而加大了各科教學的困難,尤其是物理課程教學難度更大。在學習物理課程時,學生會遇到各種難題,因此,物理教學應從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從多方面、多角度嘗試,把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臺階。對那些基礎知識較薄弱的學生,怎樣讓他們對物理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怎樣讓他們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采用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較為有效。
二 構建高中物理生活化的課堂
高中物理教學從長遠來說,主要是讓學生服務于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貼近和聯系生活。
1.實驗演示生活化
物理課程包括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其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在實驗室里,實驗器材遠離了生活,所以,選擇實驗材料和器件時,可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常接觸的事物,這樣,既達到了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親切感和距離感,指導學生認真完成課外小實驗,同時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課程的內容。
2.教學過程生活化
皮亞杰認為學習是這樣一個過程: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結構,在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時,要結合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以此為基礎,來建立健全、豐富完善自身的知識經驗。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充分發掘生活中豐富的素材,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教學即是生活,生活的過程同樣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共同采用生活資源構成課程資源,來建設知識體系。
3.應用訓練生活化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給老師的反饋,需要靠訓練來實現。在訓練的過程中,老師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協調課堂教學方式。但是,若訓練內容太死板、機械,訓練強度較弱,反而會降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達不到實際訓練的初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強化應用訓練力度,使其生活化。在學生訓練中碰到一些問題時,能從生活的角度來分析,應用物理知識處理問題。物理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4.課堂問題生活化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和實驗向學生展示一些典型的物理現象,設置模擬探究物理問題的情境。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實例,運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元素,彌補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欠缺實驗和觀察缺點。日常生活中,老師應當善于發現相關的物理因素,能夠使學生將物理的理論知識和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聯系起來,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如在講授靜摩擦力這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先備好兩瓶啤酒,拿到課堂上,一個酒瓶涂上洗潔精,另外一個不作任何處理。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別拎起這兩個準備好的瓶酒,然后闡述自己的感覺。有的同學說,那瓶涂上液體的瓶子,因為表面太滑,不容易提起來,要使出較大的力度,而另一個沒做任何處理的酒瓶,很輕松就能提起來。以此引入靜摩擦力的概念,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
三 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許多現象都能應用物理原理來詮釋其原因和結果。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我們應重視培養其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讓他們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運用物理相關的理論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學會觀察和認識生活,以便更好地領悟和理解生活,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趙保翠.淺談如何搞好職高物理教學[J].成才之路,2008(12)
[2]薛向陽.淺談職高物理教學的改革[1].考試周刊,2009(22)
[3]張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10)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