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對于激發學生的科技興趣和發展學生的科技特長,培養其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生物 課外活動 探究實驗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33-02
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活動,是生物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課外活動的開展,是提高生物科技意識和素質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它對于激發學生的科技學習興趣和發展科技特長,培養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搞好生物課外活動呢?
一 確定活動內容,制定可行的活動計劃是搞好生物課外活動的前提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實用性也很強,要搞好課外活動,必須精心選擇活動內容。開展課外活動選擇的內容應考慮到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趣味性和多樣性,這樣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活動的內容應盡可能與教學內容相一致
教學是一個由前向后、由低到高的漸進過程,課外活動當然不能超越教學實際,首先應計劃好教學的進度,再計劃好活動的內容,不能過于超前和超綱。比如,在準備上《釀制酒釀》這節課時,我讓學生利用周末提前一周準備好酒餅和糯米,在家長的指導下(有些組是我指導)進行釀酒,等到上課時拿到課堂,許多學生都想嘗嘗。有的小組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完成任務,在課堂上要及時找原因,并用顯微鏡觀察這些微生物與酵母菌的不同,許多品嘗到甜酒而原來未能參與做的學生在講完這節課后利用周末自愿組成課外實驗小組進行釀甜酒。還有我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萌發種子的實驗也是在課前一周完成,學生們看到他們自己或用泥土或用餐巾紙培植的植物都非常興奮,特別有些學生看到別的同學有用餐巾紙培植的,課后也躍躍欲試。而調查校園內生物的種類則是授課當周完成的,這樣學生學起來很興奮,因為通過調查他們發現了以前經常見到但卻叫不出名稱的生物(當然有些生物我也叫不上名稱來),也發現了從前沒留意到的動植物。
2.活動的內容最好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
課外活動開展之一,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學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將來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我所在學校是農村中學,所以我盡可能地利用本地生物資源讓學生參與生物探究實驗活動,在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與人們生活實際相關的。例如我讓學生在村中向父輩的人請教怎么樣進行嫁接,然后讓想吃甜葡萄的學生嘗試進行嫁接葡萄的探究實驗,雖然現在學生都畢業了,我沒了解到實驗的結果,但對當時上課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另外,如種子發芽率的測定、人體血壓的測量、觀察種子的萌發等,這些內容備受學生歡迎,制定活動內容時應盡可能多增加這些方面的內容,真正讓學生從活動中受益。
3.活動內容中應重視學生實踐的作用
課外活動另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實驗是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獨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實驗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特長的機會。如我在課外活動中,安排學生分別利用扦插方式和播種子的方式種植空心菜,觀察哪種方式繁殖得快,結果學生都理解了無性繁殖的優勢。
二 因地制宜組織好活動,是順利開展課外活動的關鍵
開展課外活動,會碰到時間和經費問題,在時間上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況,應以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為前提,活動可以安排在中午及晚學、周末等空余時間,學生方面以自愿和興趣為參加原則,教師擇優組建成立生物興趣小組,同時必須報請學校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爭得他們的支持和經濟幫助。如我在上《釀制酒釀》這節課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家庭作用,用自家的糯米并自買酒餅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外完成。有些實驗則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效果比較好,在講授《解剖鯽魚》和《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實驗時,我是通過學校總務科,由總務主任安排購買并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完成的,然后布置學生周末放學回家后讓父母買魚回去學習解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以前從沒注意到的魚的側線,很是興奮,學習熱情很高漲。在講授雞蛋的結構時,我叫幾個學生從家里拿來生土雞蛋,我則從家里拿幾個煮熟的到課堂,讓學生仔細辨認平時沒留意到的胚盤等結構,從而很快就解決了難點,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靈活多樣的課外活動方式是開展活動的手段
課外活動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在確定活動目標后,可以以少數人參加的活動小組形式開展,也可以以單個學生自我調查,觀察為目的的形式開展,還可以整個年級、全班學生共同參加來組織活動。其中,以活動小組形式是開展課外活動采納的主要形式。如調查校園內生物的種類及數量由植物栽培小組去做。另外我還不定時地讓學生保管放大鏡,讓學生能隨時觀察他們想觀察、想了解的各種微小的動植物。這些小組的學生在生物教師統一指導下,開展各項生物活動。有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去自行設計、調查、取證,如嫁接、扦插實驗、觀察植物外形、解剖魚等。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生物課外活動豐富多彩,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最大發揮,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打下基礎。我在講授生態系統的類型時,有個知識點講到生態旅游,我隨即講到了我們
縣的旅游風景區——鎮龍山的九龍瀑布,講得學生很神往,但由于不能隨便帶學生到校外開展活動,沒法去考察,甚至有許多學生還不知道這個風景區的存在。
四 形成完整的督查機制,保證活動的長期性,是搞好生物課外活動的保證
生物課外活動,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制訂切實可行的督查機制,形成合適評價體系,能確保課外活動的長期發展。教師要及時對做得好的活動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對做得不好的小組及時批評,促使改進。我作為生物組教研組長對有益的課外活動給予監督指導,對生物教師組織的活動給予及時總結、評定、肯定階段性成績,不足的方面指出改進,以求不斷完善,進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生物課外活動能持久有效地開展下去。
總之,生物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注意從內容到方式的精心選擇,持之以恒地開展活動,這無疑對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會起著較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巧莉.探究網絡環境下開展中學生物課外活動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4)
[2]陽芳.初中生物課外活動探究性教學的設計策略[J].生命世界,2009(9)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