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是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通過生活問題數學化,構建數學模型和知識體系,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進而加強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如何將《課程標準》這一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筆者現就第七冊教材中簡便計算教學談談個人的感悟。
一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簡便計算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緊密聯系生活這一“源頭性”的數學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在簡便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簡便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如:教學“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簡便計算,設計一組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引入:(1)學校買來360米長的一捆繩子,第一次用去87米,第二次用去113米,還剩多少米?(2)小林帶了30元錢,去商店買了一本8元的筆記本和一個12元的鉛筆盒,售貨員應找給他多少錢?(3)四年級三個班共有148人,其中二班有51人,三班有49人。一班有多少人?
讓學生獨立用兩種解法來解答,教師通過呈現學生解答,對比得出:360-87-113=360-(87+113);30-8-12=30-(8+12);148-51-49=148-(51+49)。
教師再次引導討論:(1)通過觀察三個等式,你們有什么發現?(2)你能列舉類似的幾組算式來驗證嗎?
讓學生獨立計算、觀察、比較,再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發現得出“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從這個數里減去兩個減數的和”的規律,教師再用字母概括出形式:a–b-c=a-(b+c),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探究發現過程,規律是學生從生活問題中探究驗證得出的,學生掌握規律后再應用這一規律進行簡便計算就更能有意識地主動運用了。這樣,把抽象的規律隱藏在學生的生活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進而發現規律、驗證規律、歸納規律、運用規律。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現實背景中引發問題、解決問題、發現現象(建模)、探索規律、運用規律的情境過程,真切地體會到簡便計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簡便計算的趣味和作用,學生更能從思想的高度意識到數學是一門追求方法的科學,身邊處處都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二 利用生活經驗,突破教學難點,理解簡便計算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小學階段大部分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信息,這樣才能使學生快樂地參與其中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交流。教學時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簡便計算,體會到簡便計算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簡便計算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例如,教學“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購物付款時的經驗,設計生活情境題:五一勞動節,小紅媽媽在百貨大樓發現一雙98元的皮鞋,價廉物美,準備買回去送給爺爺,她帶了152元錢,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
討論該題時,學生假設了很多辦法,對“先付100元,找回2元錢,加上留下的52元”這種辦法更為贊同,從而理解152-98=152-100+2的簡算過程,這就是“湊整簡算”的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原先學生不易理解的“數學思想”在具體情境中被學生感悟,建立起數學模型,充分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感悟中把握數學知識的內核。
三 應用生活現實,體會簡便計算
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也必須扎根于現實生活,應用于現實世界。在教學中要主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我們應及時為學生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簡便計算,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
例如:學生學習了“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后面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的簡便計算后,讓學生根據簡便算式,舉出生活中的事例:如根據“13×25×4=13×(25×4)”編出用兩種方法解答的應用題。學生很快說出:(1)“商店里有4盒熱水瓶,每盒25只。每只熱水瓶賣13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2)“同學們參加學雷鋒活動,四年級共有4個班,每班有學生25人,平均每人做好事13件,四年級在學雷鋒活動中共做了多少件好事?”等。
總之,將簡便計算教學與生活相銜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簡便計算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簡便計算,會產生強烈的親近感,使學生真正理解簡便計算,進而有意識運用簡便運算解決問題;也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