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達興旺,全賴于國民的素質,其素質不光是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也包含了身體素質。而學校體育作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家教育部門也提升了學生體育教學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但在一些比較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小學,由于師資匱乏、體育器材設施不足等方面因素,制約著體育教學的實施與發展,而且農村學生受家庭、環境影響,除一小部分學生有所愛好體育并具有某一項目特長外,大部分學生既無興趣、愛好,又無項目特長。
怎樣改變農村體育教學的現狀,改變只重知識、智力開發,輕體育教學的觀念,落實好體育素質教育,筆者提一些建議。
一 學校場地及體育器材資源短缺
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是推進學校體育新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物質保障。農村學校的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材和城市學校相差很遠。農村學校的體育教育資源相當匱乏,師資不足,體育場地和器材緊缺。就于洪區的現狀來看,現有42所學校,包括26所小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13所中學,其中有一部分是農村學校,目前大部分農村學校的體育場地基本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體育器材以老舊器材為主,甚至沒有,遠遠不能適應當前新課改體育教育的要求,直接影響到農村學校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二 家長重視程度以及學校體育觀念落后
體育運動是有意識地用人體自身的運動來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也是社會的一種文化教育活動。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家長和教師們為了讓學生們能夠考取高一級學校、重點學校,都極為重視學生考試科目的學習,學校教育主流處于應試學科的教育,從而忽視了學校體育教育在學生學習及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減少了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時間。學校領導對體育課功能的認識僅僅是讓學生在操場上跑跳玩樂,只要不出什么事情就可以,這種片面的認識在農村學校體育教學中是極為普遍的。這些觀念的相互影響不僅給學校體育的管理、決策和發展都帶來很大的阻力,而且也影響了學校體育工作新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和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出現了體育課變其他課的情況,體育課成了考試科目的陪襯,長此以往,學校體育教育很難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
三 體育教師積極性不高
目前隨著大學生人數的增多,在農村學校任教的體育教師素質也越來越來高,從體育專業院校畢業的教師所占比例較大,現在的體育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已經不是以往的兼職體育教師所能比的了。但是新教師往往不注重新知識的學習和對自身的鍛煉,缺乏刻苦鉆研專業知識的習慣,不重視課堂工作能力的培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教學隨意性大。主要表現有:體育課教案的編寫不夠規范、教學內容不全面、不具體,上課內容與實際不符、實用性較差;體育教學大綱、教材以及教學內容、目的、任務、要求、考核標準、考核辦法、評分標準以及教學計劃、課程的總目標和分段目標了解不夠明確;對一些非常規性的體育活動如課間操、課外活動的開展不熱心、不積極,沒有認真負責起來;沒有全面、系統地進行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講解與示范比較好,但是由于學生過多,指導學生練習的時間少;動作術語掌握不準,對于教材上指出重點和關鍵不能及時地向學生傳達等。因為體育教師在學校中地位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評先、評優、評職稱難于有份,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對體育教學管理、檢查落實的制度也不健全,久而久之,形成了“做多做少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的心理,未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師應有的作用。
四 改善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的對策
1.學校方面
學校領導要轉變教育理念,要提高班主任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了解體育課的重要性,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納入到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強師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這是解決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重要環節。政府和學校應適當增加體育教學經費的投入,學校要加強對體育器材的管理,全方位地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改善體育教學條件,給體育教師與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上課環境和學習氛圍。同時學校必須保證課間操及課外活動的順利開展,保證國家規定的學生在校1小時的活動時間。可成立學校體育課外小組,多舉辦一些體育活動類的比賽,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拓展體育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有新鮮感,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2.教師方面
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鼓勵體育教師多參加培訓、進修和觀摩學習等,提高體育教師們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增強體育專業理論及相近學科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體育技術、技能,建立各種體育知識的框架結構,將生活中學生喜歡的游戲融入到體育教學的實踐中,使體育教學與體育課外活動不斷創新和發展,各級主管部門與學校也要多關心體育教師的生活,穩定體育教師隊伍,正確對待體育教師的地位、待遇、榮譽等,尊重體育教師的辛勤勞動,增強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安心工作。
3.教學內容方面
上好體育課,優化體育教學內容是完成學校體育教學的根本條件,是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方法。體育教師必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探索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體育教學的不同,研究適合農村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把放養式教學改為正規化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應因材施教,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要勤于動腦,由于農村學校的教學環境和設施有別于城鎮學校的特殊性,場地差,器材少,可以適當利用傳統體育項目來彌補體育器材匱乏的狀況,利用場地的優勢來增加一些隊形的變換,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利用學校的自然環境和建筑物,如圍著花壇跑、繞樹蛇形慢跑、利用圍墻對墻投擲、推隔離墻對抗練習等。這種因地制宜的教學方式,既解決了器材的匱乏,又容易調動起學生的練習熱情,運動量也更易于掌握和調整,對培養學生的身體反應和靈活性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將孩子們平時喜歡玩的體育游戲和當地的風俗加以整理,適當運用到體育教學之中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和引導,組織進行一些小型的游戲比賽,讓學生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一定會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總之,想要改變現有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落后狀況,并不是一兩個人,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解決的事情。但我堅信,只要學校的領導重視,體育教師也重新喚起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中去,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一定會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陳雪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鐘明寶.必須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1996(4)
[3]劉德佩.體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