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應將文化教育與品德教育有效結合,強調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化學教學中,也應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這是德育功能在化學教學中的集中體現。德育指導下的化學教師應積極更新自我教育理念,注重課程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在自我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滲透途徑方面,德育教育應與化學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利用學科優勢體現德育功能對學生的教化意義。本文針對德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德育教育 化學教學 滲透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48-02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素質教育成為了教育教學發展的主流趨勢,而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意義重大。化學教學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德育因素的挖掘是化學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教學責任。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滲透德育內涵,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共同提升。在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品德建設無疑是學生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這顯然給當前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德育應用于化學教學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在當前課程教學中均有所體現。以化學教學為例,德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時代教育理念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體現。學生在理解化學概念與化學實驗的同時,也能體會德育教育的思想內涵,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勢必產生積極影響。這主要是由于德育教育與學生的人格塑造及性格形成密切相關,而化學教學中德育概念的融入正是德育全方位教育的一種體現,是學生道德品質完善的有效途徑。德育應用于化學教學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德育應用于化學教學是強化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教育共識,德育功能的體現理應在學科教學中加以落實。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概念是對德育功能的有效強化,同時也是對德育教育方針的貫徹與落實。
2.德育應用于化學教學是教育基本規律的客觀體現
在教學活動中實施德育教育是學校基本教育規律的一種體現,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德育教育正是對育人目標的有效補充,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實施路徑。由此可見,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是客觀教育規律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體現。
3.德育應用于化學教學是化學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當前化學教學改革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前提,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德育的發展自然成為了化學教學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在理解化學概念與實驗原理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實踐探究能力的發展,這與德育功能的發揮密切相關。
二 德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素質教育是對學生智育及德育的雙重滲透,同時作為學生德育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品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學生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樹立的重要基礎。當前化學教學工作開展應立足于學生德育理念的培養,將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有效結合,切實發揮化學教學中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關于德育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可從如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1.化學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實施的核心內容,是一種民族情感在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展現。化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知識素材,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積極的民族自豪感。例如造紙術的形成、古代冶煉技術的發展,都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素材。
2.化學教學中的環保意識培養與社會責任教育
化學教學中會涉及環境問題和生態保護的內容,這就為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教學素材。此外,工農業發展、交通運輸等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也應在化學教學中得以體現,以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
3.化學教學中的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思想也是德育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體現。化學主要研究事物的結構、性質以及相關的變化發展規律,從科學的視角來剖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唯心思想,例如民間常說的“鬼火”等,實則就是特殊化學成分于空氣中自燃的現象。
4.化學教學中的道德與品質教育
化學教學注重思維的嚴謹與縝密,在精確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實驗結果,這一過程正是對學生優良品質的一種培養過程。在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縝密的學習態度的同時完善學生的心理品質發展,這一過程無疑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及道德觀念形成都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三 結束語
德育教育的開展對于學生的性格完善影響深遠,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有效滲透融入學科知識中,逐漸優化學生的德育認知。對于化學教學來說,智力發展與德育教育同等重要,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的概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當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當前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德育教育應從學生的既有經驗與知識儲備出發,將化學符號與社會問題研究有機結合,喚醒學生內心的道德情感與社會責任意識。化學教學中的實驗課以發展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為主,倡導積極
參與的同時也應融入學生的個性發展因素,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德育態度,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中體驗成功。
參考文獻
[1]曹蓉.關于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S1)
[2]高德勝.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現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吳克勇、蔡子華.挖掘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 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化學教學,2004(4)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