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基于教學與實踐經驗,分析了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片面追求技術性、夸大課件的作用、課題選擇不當、信息量過大等,提出了課件設計與制作中應把握的基本原則:形象化原則、趣味性原則、游戲性原則、交互性原則和整體性原則,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 幼兒園 課件制作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58-02
多媒體課件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工具,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教學軟件。多媒體課件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可以達到靈活控制教學過程,易于掌握重點與難點的目的。抽象問題直觀化,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習效果。靜態圖形圖像動態化,具有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等特點,增強了教學的可視性。能優化教學過程,活躍學習氣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十分適合幼兒的好奇心理和認知規律,能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則是一項富于創造性的工作,必須面向幼兒,一切從孩子出發。
一 幼兒園應用多媒體課件的獨特優勢
1.激發興趣,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
多媒體課件中大量整合了圖像、聲音和動畫素材,具有較強的可視性。美觀的界面、亮麗的色彩、有趣的動畫、動聽的音樂都能吸引、感染幼兒,十分適合幼兒的好奇心理和認知規律。多媒體的交互性和反饋性,更加迎合幼兒的學習心理和活潑好動的天性,從而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豐富認知,開闊幼兒的認知視野
多媒體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可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現實,再現生活情境,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知識,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3.形象直觀,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征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的,對于抽象的知識或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而多媒體能將抽象問題直觀化,通過形象化的模擬演示,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易感知,化難為易,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4.培養能力,提高幼兒的多元智能
多媒體教學能積極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想象和充分表達,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藝術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5.提高效果,發揮媒體的教育功能
多媒體教學集成多種媒體信息,以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表現形式,能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喚起了幼兒的有意注意,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推動他們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 設計與制作中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1.形象化原則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多媒體素材的運用與多媒體教學情境的創設等方面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選擇親和力、趣味性強,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適合幼兒的多媒體素材。從幼兒喜聞樂見的生活經驗中取材,孩子易于接受也樂在其中。如我在設計《中班音樂節奏》教學課件中,選擇“快樂的大森林”為場景,老師帶著小朋友到大森林游玩,他們來到了動物家園“節奏屋”,以“按門鈴找動物”的形式請出小動物,小雞、小貓、小狗和青蛙等用不同節奏的叫聲歡迎小朋友的到來,幼兒在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中自然掌握了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節奏特點,把抽象的節奏教學變得直觀形象且生動有趣。
2.趣味性原則
課件設計要融奇、異、親、和于一體來表現趣味性,內容編排有趣、形式設計有趣、語言表達有趣、評價方式有趣等,才能吸引幼兒的好奇心,保持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敢于探究、樂于想象和創造的良好學習品質。如課件的設計多選用幼兒喜歡的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以擬人的表現手法參與到活動中,如在森林里有“花姐姐”、“樹娃娃”,時間王國里有“時鐘王子”,動物樂園里有小導游“天線寶寶”等,他們可愛的形象、神奇的本領、夸張的動作、親切的語言深受孩子的喜愛,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好老師。讓幼兒體驗到親切感、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領悟其中的道理。
3.游戲性原則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也是有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手段,游戲教學趣味性強,符合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通過游戲的形式營造輕松、活潑、快樂的課堂氣氛,讓幼兒在游戲中盡享求知探索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如我在雙語教學課件《車》的設計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卡車”與孩子們的互動游戲“變變變”,目的是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的詞匯描述卡車(It’s……truck.),“卡車”在屏幕上快速的變大、變小、變換顏色……畫面定格,孩子們被“卡車”魔術式的表演所吸引,爭先恐后地與屏幕上的“卡車”對話,孩子們說得準確,“卡車”會興高采烈地唱歌、跳舞,給予表揚,如果孩子回答得不準確,“卡車”便垂頭喪氣,多媒體的語言更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在游戲中孩子們主動參與,全身心地投入,積極思考且相互協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樂中學、動中學、玩中學的良好環境,以達到較好的學習目的。
4.交互性原則
多媒體的交互性是它有別于傳統媒體信息交流的主要特點之一,交互性為師生與計算機之間提供良好的互動,多媒體形成了一種全新的信息組織與傳播方式,可操作性強,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利用交互手段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聲音、動畫等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語言給予反饋信息及時檢驗教學效果。如美術教學軟件“金山畫王”,繪畫、拼圖、上色練習完全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發揮想象、無拘無束地創作。又如我在設計雙語教學課件《猜猜我是誰》時,讓孩子體驗大自然中動物的多樣性并進行語言的學習,課件設計有多種交互形式,如按鈕交互、聲音交互、對象交互、區域交互和反饋交互等,充分體現了多媒體課件的靈活性和信息的多樣性,達到十分有效的學習效果。
5.整體性原則
教學活動各個環節要能承上啟下,課件片段、場景、內容要銜接自然,使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得以發揮和延續。在課件中創設角色既保持教學的連貫性又使課件的整體性得到保障,如在教學《動物樂園》課件中,引入孩子們喜愛的動畫形象“天線寶寶”做導游,“天線寶寶”活潑風趣,帶領孩子們到樹林里、草地上、小河邊游玩,孩子們通過看、聽、猜、說教學環節,能很好地完成語言的訓練,因為有“天線寶寶”為伴,較好地保持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自始至終都非常感興趣。
三 制作與應用中應避免陷入誤區
1.片面追求技術性
目前幼兒教師對課件的設計、制作與使用缺乏正確認識和理論指導,注重計算機技術的含量,過多追求多媒體形式的“外在美”,而忽略了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的“內在美”,有些多媒體教學只是把傳統的教學方式搬到屏幕上,缺乏創新,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就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
2.夸大課件的作用
正確認識多媒體課件在幼兒教學階段應限定在輔助、支持、保障和提升的層面。教學活動應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主導,教學活動要與課件巧妙組合、與傳統教學有機整合,應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教學互動是多方面的,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要注重課件與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可忽視多媒體課件之外的教學環境創設、教玩具的準備等。
3.課題選擇不適宜
雖然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活動中有諸多優勢,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以滿足教學需要、發揮多媒體優勢為前提。因此,要以教學內容設計為依據,根據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及活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課件能否有效發揮多媒體特有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優勢,制作技術上能否實現等問題來分析它的可行性。
4.信息量過大過全
在多媒體教學中,避免陷入信息過量的誤區,過量的信息使幼兒不能消化吸收,自然達不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只有適量的教學信息,才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課件設計與制作應重在針對性、簡捷性、實用性,要盡量以少而精的多媒體資源,制作出簡而優的多媒體課件。
總之,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于一體,符合幼兒認知規律、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利用多媒體信息豐富、傳輸速度快、聲形并茂、易于操作、交互性強等特點為教學服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克東編著.新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簡大勸.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彩云.學前教育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情境與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8)
[4]魏艷紅、謝美芳.淺析多媒體課件在幼兒教育運用中的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2(27)
[5]魏細耀.當前幼兒園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8(8)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