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都只注重學習知識和安全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導致一些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產生心理疾病。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觀念不斷改變,未來的社會里,不僅要有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個性品質、道德行為等。因此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
一 注重情感教育,使幼兒的情感健康發展
情感對開發智力,優良品德的養成,以及一生成長非常重要,幼兒美好的童心,離不開健康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才有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師要重視對幼兒健康情感的培養。
需要是情感產生的重要基礎,我們在注重滿足幼兒物質需要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尊重和滿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教師、家長要隨時以親切的微笑、和藹的面孔出現在孩子們面前,跟他們親切交談,適當地給他們以撫摸、擁抱等,讓他們獲得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空間和條件,鼓勵他們積極探索,以促進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發展。
努力為幼兒創造寬松、和諧的交往環境,以培養幼兒高尚的情操。如大安市第一幼兒園經常開展“以大帶小”活動,讓大班的幼兒帶小班或中班的幼兒一起活動,組織和照顧小朋友玩各種大型玩具、做游戲、如廁和自由活動等。(教師要確保孩子的安全,不能離開)這個活動可以使大班的幼兒產生自豪感,從而培養他們幫助、關心、愛護別人的情感。也可激發中小班的幼兒以大班幼兒為榜樣,樹立目標。
為幼兒創造情感表現和情感調控的條件。當幼兒的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們會有哭鬧、摔物、打滾等消極表現。教師或家長應當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機會和場合,讓其發泄出來,因為不滿情緒的壓抑有礙于身心健康。同時要教育學生學會控制和調節情感,提高情感表現的自控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我情感,要以積極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幼兒、面對生活,絕不能把幼兒當成發泄不良情緒的對象。教育幼兒為了他人的利益,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這是他們情感生活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 注重行為培養,使幼兒形成正確的行為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玩具掉在地上時不會撿起來,不會主動收拾整理玩具;搭積木時,只要他想要這塊積木,不管積木在誰的手上,馬上就去拿過來。因此,對幼兒加強行為培養十分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兒辨別行為的正確性。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且要積極主動地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早上入園時擺放桌椅,離園前要整理玩具和圖書;讓幼兒給“飼養角”里的小動物喂食;定期到“種植園”給植物澆水;教育幼兒不要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亂畫墻壁等。每天的好人好事要及時表揚和肯定,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幼兒一種寬廣、積極、熱情向上的健康心理,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觀。
三 注重意志培養,使幼兒正確面對挫折
學生在摔倒后,成人第一時間將他抱起,或埋怨絆倒孩子的物體,久而久之,當他再摔倒后他就會趴在那里等待有人去把他抱起來,而不是自己站起來,或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樣做會剝奪幼兒成長中必要的生活經驗,當幼兒面臨困難或挫折時,教師和家長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漸引導并幫助幼兒一起面對挫折戰勝困難,而不是用“美麗的謊言”來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無視挫折的存在。這不利于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幼兒從小就要具備一定面對困難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由多項內容構成,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程。我們必須從今天做起,從幼兒抓起,把“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素質”的工作滲透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之中。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