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說:“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的完善地步。”科學領域中的數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是數學經驗的建構,是以后正規數學學習的準備過程,也是幼兒園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內容,幼兒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都離不開數學。
現在的幼兒園主題活動教學中,將各領域的內容進行了整合,因而造成了一些老師淡化了數學的教學,不能有效地開展數學教學。對各年齡段幼兒應該掌握的數學認知能力,不能很系統地組織教學,即使教了,有的也不過是在主題教學中一帶而過,沒有連貫性,因而造成了幼兒數學教育的盲點。幼兒也因此錯過了數學經驗的建構的最佳時期。那么,在主題活動中,如何有效地開展數學教育,幫助幼兒在幼兒園完成以后正規數學學習的經驗準備、學習興趣準備、能力的準備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全面有效地開展數學教學。
一 演示講解,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教學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觀形象思維,而數學知識往往又是比較抽象的,缺少了教師演示講解的環節,幼兒會感到一頭霧水,無從下手。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邊演示邊講解,那就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如在進行單雙數的教學時,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幼兒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幼兒或許靠死記硬背能記住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但并不能理解單雙數的真正含義。而教師如果能通過實物或直觀教具演示講解,“表示這個數的實物能兩個兩個地成雙成對,沒有單獨剩下的,這個數就是雙數,而表示這個數的實物不能兩個兩個地成雙成對,最后會有一個沒有朋友,孤零零的,這個數就是單數?!币陨蟽煞N教學方法,哪種會使幼兒能真正理解單雙數的含義,并記憶深刻,兩者哪種更有效是顯而易見的。
二 設置情境,有效引導幼兒發現事物數量關系及規律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利用情境教學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和提高思考能力,引導幼兒發現事物間數量關系及其規律,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如設置“吹泡泡比賽”的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發現、獲得大小、多少及按照事物特征分類的知識。小貓、小狗吹泡泡,小貓說:“我吹的全都是大泡泡。”小狗說:“我吹的全都是小泡泡?!闭埿∨笥褞兔Ψ忠环郑@樣既區分了大小又按大小不同進行了分類,分類后,引導幼兒比較:大泡泡和小泡泡誰多誰少?這樣又比較了多少。幼兒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發現并獲得相關的數學知識。
三 動手操作,從而獲得數學經驗,學習數學知識及技能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就是操作智慧,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實驗研究證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形成初步數概念是與幼兒實際操作的動作緊密相連的,也就是說,幼兒更多時候是借助于動手操作活動進行積極的數學思維的。如進行1~10倒數的教學中,枯燥地講解從1開始一個比一個多1數到10是順數,從10開始一個比一個少1往回數是倒數,幼兒很難理解。如果利用實物點數的方法,幼兒就容易掌握一些?!笆岸苟埂保活w、兩顆……十顆。要把豆子從籃子里取出來擺到桌上,要從第十顆豆豆拿起,十顆、九顆……一顆,這樣幼兒會更容易理解倒數要一個數比一個數少1,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四 游戲激趣,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引導其學習數學知識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教學,游戲都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數學教育也不例外?!?~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痹谟變簲祵W教育中靈活地運用游戲法可使抽象的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小班“復習認識圖形”的教學中,以游戲活動“圖形對對碰”貫穿活動始末?!巴菆A形(小朋友胸前佩戴圖形胸飾)小朋友屁股碰一碰,同是三角形小朋友肚皮碰一碰……”,幼兒通過以“碰”的技能為主線的游戲中,不僅輕松地鞏固認識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進行簡單的圖形配對,還在游戲中掌握了碰的技能,同時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到了“碰碰碰”的樂趣。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教師純粹地講解要好得多,幼兒的心情也要輕松愉快得多。更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幼兒也更有興趣學習數學知識。
另外,幼兒園的數學教學還應緊密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有目的地滲透數學知識,讓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其實,有效開展數學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每種方法都各有其作用和功能,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幼兒年齡特點、學習規律及實際接受水平,不要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無定法,要勇于創新和實踐,要選擇最優的方法,要采用幼兒喜歡的、教師得心應手的方法,還可以嘗試將這些方法融會貫通,有機整合。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師應注意,在設計活動時,目標的確定要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要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要讓幼兒“跳一跳才摘到果子”,以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在已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總之,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形成真正尊重幼兒的教育觀,努力喚起幼兒學習數學的求知欲望,這才是提倡有效數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