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參與。本文通過實驗對比可知,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起著積極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促使其全面發展;還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中職教育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過程評價 評價模式 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71-02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最終手段,而中職生學習往往既無壓力又無動力,因此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中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近年來,我校在學生學業評價方面采用了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現就其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以下簡介。
一 對象與方法
1.學生分組
選取2011級護理1班為實驗組,2011級護理3班為對照組。2011級護理1班、3班學生第一學期的主要課程平均成績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2.評價方法
實驗組病理學課程評價包括理論評價和技能評價。理論評價分為理論考核和過程評價,技能評價包括技能考核(實驗考試)和過程評價。過程評價主要指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主要包括考勤與紀律、課堂參與情況和完成作業情況等,最終成績以百分制計算,各評價項目所占比例見表1。
新學期開學后,首先制定過程評價的具體量化標準和過程評價量化記錄表,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記錄。每次授課都要布置適量的作業,及時批改,詳細記錄學生完成作業的數量和質量。參與課堂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可以分類記錄,對于一般性的回答問題,只要正確或接近正確,給予適量計分;對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并取得較好效果的,可給予較多的計分,如逼真的角色扮演者、基本正確的上臺講解者或在小組討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等。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試采用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評卷的方式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考試包括4個大體標本識別、4個病理切片標本識別和2個病例分析。
3.統計方法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試原始成績和實驗考試原始成績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實驗組學生發放調查表了解過程評價在學生學習壓力、活躍課堂氣氛、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的影響,調查表中每個調查項目都設同意、基本同意和不同意三個選項。
二 結果
1.實驗組與對照組病理學理論與實驗成績
對兩組學生的病理學理論與實驗成績進行統計并整合,結果見表2,通過對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組的病理學考試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均優于對照組。
2.實驗組學生對過程評價模式的評價
共發出61份調查表,收回58份有效調查表,統計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所有實驗組學生都認可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她們普遍認為此種評價模式增加了學習的壓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學能力,還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三 討論
1.過程評價的積極作用
臨床護士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要求極其嚴謹的活動,這就要求她們必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過硬的技能水平,以及很強的語言表達、溝通合作、健康教育和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的中職護生往往缺乏學習壓力和動力,然而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可改變這種現狀,幫助護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這種能力。
過程評價中的“紀律與考勤”給了學生一定的壓力,能幫助她們改變做事拖拉、不守時的毛病,最終使其養成良好地做事習慣。經過幾年的培養,她們往往能在固定時限內很好地完成既定任務,學習和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從表2可以看出,過程評價雖然不再一味注重考試成績,但作業完成和參與課堂情況要求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過程評價的有效實施必然使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課堂教學改革
要求教師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使其更主動而有效地參與課堂活動,變被動填鴨式接受為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評價與課堂教學改革的這一要求相一致。從表3也可以看出,過程評價確實能幫助學生增強溝通和團結協作能力。
2.過程評價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過程評價的實施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壓力,對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深入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利用更多樣更靈活的方法和手段掌控課堂,否則學生為了在過程評價中得到更高的分數,必然盲目地參與課堂,雖然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但對學生而言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非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浪費大量時間。對非常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太多的學生進行回答、上臺講解、分組討論等。教師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的突破上,同時要對參與課堂學生的表述進行適時的反饋與糾正。教師也可事先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下查找資料,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講解、進行角色扮演等。另外,教師在制定學生參與課堂情況量化計分標準時,一定要更多地考慮參與課堂的最終效果,而不僅是次數,要讓學生知道參與課堂計分與否、計分多少與她們的努力密切相關。
總之,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學業評價模式對學生學習起著積極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水平,促使其全面發展;還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中職教育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繆亞東、張樹杰、徐蘊若.由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談《藥劑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9(21):228~22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