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朝陽市建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施管理改革實踐為案例,對當前中職學校管理改革從強化人文管理的角度做新的思考。
【關鍵詞】管理改革 制度管理 道德素質 學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79-01
一 學生的現狀分析
第一,我校學生來源及特點。隨著我校招生范圍的不斷擴大,我校學生主要來自建平縣各個鄉鎮,學生進校時的文化背景、生活經歷、生活方式、社會閱歷、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是經過中考篩選后的初中畢業生,學生多數為學困生、德困生甚至是雙困生。尚未形成穩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許多事情認識比較模糊,缺乏明確的自我主張,生理、心理依賴性強,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較差。學生本人更容易受環境影響,較難抗拒沒有家長、老師約束帶來的自由以及來自校外的誘惑,自制能力較差,如果把握不好,容易放縱自己,在校就是混時間。學生多會表現出厭學傾向。
第二,學生目前的道德素質狀況。人生觀、價值觀模糊。思想混亂,是非不清,目標不明確。有些學生由于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在人生價值觀上體現出功利主義傾向,只講索取,不講奉獻,怕苦怕累等。
第三,道德水平不高,缺乏集體意識,紀律觀念不強。一部分學生表現為不愛護公物,缺乏應有的文明素質,少數學生打架斗毆,違反校紀校規;還有的學生將違紀、曠課、考試作弊視為家常便飯。一部分學生是非觀念較模糊,紀律觀念不強。犯了錯誤有時意識不到,甚至把敢于頂撞老師、違反紀律看成是勇敢,把包庇同學、抄襲作業視為友誼。
第四,心理素質不穩定,導致思想與言行脫節。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不再對父母無限依戀和依賴,不再把老師看作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是要求與成人建立民主平等的相互關系,要求成人尊重他們的個性與尊嚴。因此,他們對家長粗暴的管理敢于反抗,對老師簡單的訓斥敢于頂撞。他們不再輕易地相信與盲從。不再事事向父母請示,不再常常向老師匯報,敢跟父母講道理,敢在老師身上找缺點,敢對老師的講授提出疑問。
二 學校管理的現狀
第一,制度管理不能“包打天下”。學校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制度體系。特別是以安全教育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的德育教育;以突出實訓,注重實用的教學改革;以注重細節,使管理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細節而開展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管理新舉措。這些說明我校管理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具備了自己的特色。但從學校制度管理實踐的反思中,我們覺得制度不能“包打天下”。全面科學的制度管理十分重要,必須作為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這一點毋庸置疑。問題是制度管理不能解決學生心理及情感上的問題,制度管理執行后產生的新的學生心理及情感上的問題怎么解決。這就給學校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改革要求,學校管理如何更加體現人文化管理,學校制度管理應融入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
第二,教師素養。從管理方式和管理過程來看,大部分教師仍然是制度管理執行者的角色。因為這樣最省事,但制度執行后產生的負面問題,很少有人過問,管理缺乏靈活性、人文性。(1)部分教師沒有建立正確的建平縣職業教育的學生觀,不能面對我校學困生、德困生、雙困生多的現實,教育教學嚴重脫離學生實際。(2)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心理教育的方法、內容、形式還沒有轉化為教師作為管理者應具備的專業素養。(3)部分教師對學生思想教育、心理溝通重視不夠,不能與學生平等對話,不能參與學生活動,不能與學生交朋友,不能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不能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因此,許多教師的管理跟不上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跟不上學??焖侔l展的需要。(4)部分教師管理方法簡單粗暴,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現象偶有發生。
三 實施的基本做法
第一,聘請心理輔導專業人員。聘請心理輔導專業人員,以專題講座和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人生觀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專題講座由學校組織,每學期不少于1次。通過心理培訓強化了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能力。
第二,設置心理咨詢室。一是配備業務精、素質高的專職教師承擔學生心理咨詢工作,使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并做好個案研究和建檔工作。二是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進行專業化的心理學培訓,力爭3~5年內讓絕大多數教師具備較為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和方法。
第三,采取精細化班級管理。繼續深化魏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管理改革,并將此管理模式推廣至學生宿舍管理。配合學校的“讓管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改革的實施,各班強化了信息員配備,每個班級、每個宿舍都配備了信息員,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四 幾點思考
職業學校的學生管理是難點,科學全面的制度管理是確保學校工作安全有序開展的基礎。作為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制度管理是把雙刃劍的實質。讓管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正是試圖在制度管理中融入心理學方法,強化人文化管理,彌補制度管理上的不足的新的管理改革。讓管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拉近了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強化了管理者與學生的溝通,促進學校管理向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從而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讓管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使學校管理在實質上發生了質的飛躍。管理不僅僅是執行制度,更是教育學生、呵護心靈的教育實踐。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