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較差,本文對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進行了研究,以期在實踐中收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生 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180-01
目前,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弱,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自身的發展,也無法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顯得非常迫切。筆者對提高中職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進行了以下研究,實踐效果較好。
一 加強情感教育
第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鼓勵、少批評,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正確對待和分析學生的錯誤,承認錯誤不可避免,反對見錯就改,注意保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實際創設情境,融入情感教育。如在學習Unit 10 Good Manners的聽力課時,在Pre-listening環節,我課前找班上的兩個“遲到大王”,請他們配合演出。第一個學生扮演有禮貌的,遲到了敲敲門說:“May I come in?”第二個學生扮演沒禮貌的,遲到了不喊“報告”,還一腳把門踢開,徑直向座位走去,我立即阻止他的行為,把他請回教室門口,教他如何做。然后引出話題——什么是好的禮儀。江蘇職業學校英語教材基礎模塊下冊Unit 2,是青少年的熱門話題——交友,可利用這個話題和學生探討網絡交友、朋友間遇到問題怎么處理;Unit 4 warmming-up環節活動二談關于工作場所的著裝問題,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儀容儀表教育,正確引導學生對時尚的看法和對待名牌的態度。
二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
第一,英語教師要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讓學生直觀地欣賞到英語的語言美。課堂上限制使用母語但不排斥母語,允許適當利用母語。當學生積極參加學習活動,遇到難以用目的語解釋的語言現象時,使用母語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時如果堅持使用目的語,無疑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第二,想方設法調動課堂氣氛。如讓學生分組互助合作學習,并進行有獎競賽,使學生從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語言交際的積極參與者。學生們樂于在做中學。這也是執行任務型教學時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互助和團體競爭的意識,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這對于培養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第三,交際活動的語言要真實,要改變明知故問的提問方法。
三 滲透跨文化交際知識
學習第二語言時,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第二語言中存在的與第一語言不同的文化現象、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某些學生不容易理解并難以接受,這就形成了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甚至沖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結合有關的語言材料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以消除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避免引起文化沖突。如要遵守國際禮儀慣例的女士優先原則,見面行禮要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
四 視聽法原則的運用
視聽法主張廣泛利用電化教學設備組織聽說操練,把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視覺形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條件,促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外語。聽覺形象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節奏及遣詞、造句的能力。
江蘇職業學校英語教材基礎模塊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職業場景為主題和內容的來源,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內容新穎、適應性強的主題活動,如Listening and Speaking環節,非常適合使用視聽法組織教學。首先,Warmming-up環節,提供了很多與聽說主題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感知這一主題后自然進入到聽說部分。此部分活動一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聽力相關內容。一般來說,他們在情境中能夠快速和正確地做出反應,所猜的答案大都是正確的,這樣學生們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并長期保持這種興趣。活動二,要求學生再聽一遍,畫出對話中與主題相關的句子,這就對他們的聽力活動提出了任務,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并進一步理解聽力材料,對基本結構和句型達到自動化識別的程度,完成任務也就順理成章了。此時教師適當講解可能出現的生詞、語法等,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容。活動三是讓學生們練習語音、語調、節奏的大好機會。活動四可以做到活用語言材料。以上教學實現了視聽法教學過程的四個步驟,即感知、理解、練習和活用。
五 自覺實踐性原則的運用
自覺實踐法強調語言實踐活動。它認為:在外語教學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大量的語言訓練。要理解語義和實際用法,從自覺到直覺。語言活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交際活動。交際不但應是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而且還應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檢查尺度。
毋庸置疑,我們除了提高中職生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還要使學生學會一些實用的職場英語,使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就業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胡春洞主編.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理查德、羅杰斯等.語言教學的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