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以實驗為基礎的生物學科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實驗教學能力。筆者通過對陜西師范大學生物專業師范生實驗教學能力現狀的調查發現,部分師范生的實驗能力遠達不到專業教學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為進一步提高生物專業師范生的實驗教學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專業 師范生 實驗教學能力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08-02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普通學科,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實驗教學越來越成為生物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①新課程改革對生物學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實驗教學方面,面臨實驗數量增加、類型綜合、內容技術更新和科學探究受到重視等挑戰,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的狀況,已成為影響中學生物學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實驗教學能力,是中學生物學教師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 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陜西師范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在讀師范生及畢業生。其中2012屆畢業生50人,2009級在校師范生210人,2010級263人。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文獻資料法,向2012屆畢業生新教師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39份;發放2009級在校師范生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185份,2010級263份,收回有效問卷210份。進行必要的數理統計法,并通過個別學生訪談法和觀摩實驗課堂,就師范生對實驗教學的理解及實際操作能力進行研究分析。
二 結果與分析
師范生的實驗能力結構是由師范教育的性質決定的,師范教育質的規定性是學術性與師范性的統一。師范教育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師范生的實驗能力由兩部分構成:專業實驗能力(學術性)和實驗教學能力(師范性)。②專業實驗能力包括基本實驗能力(實驗準備、實驗驗證、實驗操作的規范等)和研究實驗能力,而較高的實驗教學能力建立在扎實的專業實驗能力的基礎之上。對三、四年級學生進行了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實驗交流與反思等的調查統計,對2012屆新教師的實驗準備、實驗指導、實驗組織、實驗反思等做了調查統計。對照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實驗能力培養的要求,調查結果表明,師范生的實驗教學存在以下不足:
1.從實驗的準備看實驗的重視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29.6%的學生在實驗課前從不預習,只靠課上聽實驗指導教師講解,然后按部就班操作。在實驗結束后提出探究問題的僅有4.6%(見表3),與同伴和教師交流的也僅有5.6%,有33.2%的學生從不與人交流(見表4)。也就是說,師范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夠,盡管在對部分師范生的訪談中,他們也提到雖然知道自己將來要為人師表,應該提升自己的實驗教學能力,但由于大家普遍抱有應付實驗的心態,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
2.從實驗的操作體現實驗教學能力
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是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師范生,應有良好的演示實驗的能力,才能勝任將來的實驗教學工作,然而對師范生有關“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調查,結果表明:僅有8.6%能獨立完成實驗,40.5%要靠與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實驗。另外,在訪談中,師范生也提到,自己常常在實驗完成后只知道實驗步驟卻不明白實驗原理,不知道如何操作。在實地考察中,也發現很多師范生做了上一步不知下一步,往往做一步問一步,在操作過程中也不注意細節問題,例如,有同學在做“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時,在洋蔥內表皮平展在載玻片上時,將下面朝下,不利于著色。在沖洗時,直接用水龍頭沖洗等。也就是說,師范生的實驗操作規范性還很欠缺,無法勝任中學課堂的演示實驗。
3.從實驗交流與反思中體現實驗研究能力
新課改后,新課程提出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在探究性學習活動開展中,教師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促使學生研究并解決問題。因此,對教師的實驗研究能力就有更高的要求,而從調查發現(見表4),僅有5.6%的師范生在實驗過程中或實驗結束后能主動與同伴或指導老師交流,在實驗結束后想進一步探究的僅有4.3%的學生(見表3)。由此可見,師范生對實驗的探究興趣不濃,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三 思考與建議
為進一步提高生物專業師范生的實驗教學能力,針對以上情況,筆者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1.轉變觀念,重視實驗教學能力的培養是師范生提高自身實驗教學能力的首要條件
在調查中,42%的師范生認為實驗非常重要,學校應加大實驗教學力度,34.6%的師范生認為實驗不重要,其理由是講實驗、畫實驗、背實驗也能通過中考和高考;23.4%的師范生認為實驗雖然重要,但現在不用著急,以后授課前練練就好。由此可見,大部分人不太重視實驗,這對他們將來進行實驗教學很不利。新課改后,高中生物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課程標準中提出11項具體要求,其中許多方面只有通過實驗探究才能實現。因此,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與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師范生應轉變觀念,重視實驗,培養實驗意識,加強自身的實驗素質,為將來進行實驗教學奠定基礎。
2.根據師范生的特點實施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教學能力培養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實驗驗證理論,同時又需要通過實驗發現問題。特別是新課改實施后,新的教學目標要求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具備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富于創新的思維能力。因此,高師應結合師范生將來面臨的實驗教學實際適當地改革實驗課的教學體系和選擇教學內容,并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實驗教學。
第一,改革實驗課教學體系,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的培養。高師通過合理地安排實驗課體系,加強師范生的實驗能力的培養。首先,通過基礎實驗,訓練師范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外部形態結構的觀察及顯微鏡操作技能,生物繪圖、測量及結果分析與表達的技能等;其次,通過綜合實驗,訓練學生多種實驗技術和方法,包括學生利用有限的實驗材料,合理采用各種基本實驗方法,運用多種實驗技術獲得最大收益等;最后,通過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相結合,激發他們自行設計實驗。包括師范生確定實驗課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結果,表達與交流,完善實驗設計等。
第二,改進師范生的學習方法。目前高校的實驗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指導員提前準備實驗材料,教師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及實驗預期結果,叮囑學生注意事項,演示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實驗。而學生則按部就班,不動腦筋,有問題就找教師,實驗課后,機械地抄寫實驗報告,完成實驗。因此,針對這種現象,高校教師應更新教學方法,如通過這樣的流程進行實驗教學:(1)師范生課前查閱資料,預習實驗;(2)師范生講解實驗,教師訂正其中的不足;(3)師范生演示實驗,教師指導其改正操作中的錯誤;(4)師范生根據實驗的整個流程完成實驗報告,重點分析實驗結果;(5)教師檢查,并在課堂評析實驗。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其在多次實驗后,掌握實驗規律,注重實驗過程。
3.高師院校提供適當的環境,以促進師范生提高實驗教學能力
一個學校就是所有學生的大家長,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實施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師范生實驗教學能力的提高,需要學校提供適當的環境。
第一,開放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實驗室,從而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促進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③開放實驗室的同時,還應建立課外實驗指導機制,針對不同階段師范生能力的培養特點,對學生的課外實驗活動進行指導。
第二,開設高師生物學實驗教法課程。準教師們本身缺乏教學能力,對教學過程缺乏親身體驗,教學見習、實習是培養教育教學能力的極其重要的途徑。④但師范生只有到大四第一學期才有實習機會,上實驗課的機會也很少。在生物實驗教法的教學過程中,模擬中學生物實驗教學,讓師范生走上講臺,進行實驗教學的實踐、訓練,是提高準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整個實驗教法教學的重點。因此,高師院校應為生物學專業學生開設一門與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課程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法課程,以便系統有效地培養準生物學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⑤
綜上所述,師范生實驗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僅要從師范生自身出發,而且高師院校也應結合師范生的特點和中學新課改,注重實驗教學的理念的培養,加強師范生實驗專業教學能力,還要抓好實驗技能的訓練與模擬實驗教學的能力,以此提高師范生實驗教學的能力。
注 釋
①鄭明順.新課程下師范生實驗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教學,2008(33):15~17
②劉良科.論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實驗能力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5(2):114~115
③陳彥.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 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J].生物學雜志,2003(3):42
④蘇玲麗.準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培養[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9(9):105~108
⑤劉長燕、蘇振興等.開設高師生物學實驗教法課程 提高準生物學教師實驗教學能力[J].生物學教學,2005(11):63~65
〔責任編輯:龐遠燕〕